禀赋效应是由Richard Thaler于1980年提出的,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因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

不容易理解的话,举个例子。你拥有一个包包、一个水杯或者一支钢笔,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潜意识里认为,它比其他同样的但不属于你的物品更有感情,更与众不同。而你也对它依依不舍、产生依赖。

同理,你买入了一只基金或者股票,一样会对它产生这种莫名羁绊、恋恋不舍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就起始于你拥有它的那一刻,比如有的人买了张坤的基金,于是对张坤有一种莫名的鼓励、支持和信赖。有的人买了伊利股份,对伊利牛奶也开始爱喝起来;有的人买了片仔癀,斥巨资进行体验消费等等。

这里就反映了禀赋效应的两个特征:

一是产生难以分离、难以割舍的情感。我们拥有了这件物品,那么我们会给予它额外的价值,而我们又很难使自己与它分离。当涉及投资失误时,这就变成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依恋使我们很难认识到这个错误并卖出基金或股票,这可能需要我们接受一些损失。现实中,很多人都是留着亏损股,而卖出获利的。人们对损失的厌恶感远超过对获得的喜乐感,而割舍往往意味着损失的确定和降临。

二是认识并面对错误是很难的。有个说法是,不管你读了多少书,你总是在书中寻找你支持或认同的观点。所以,有时沟通、谈话、阅读,人们可能第一需求是寻找认同,其次才是尝试突破和改变。而对于错误,人们往往讳莫如深。古希腊哲语说:人啊,认识你自己。我们连自己都认知不清,何谈认识并面对自己的错误?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它们只是暂时的问题,会自行解决,而“决策的沉没成本”使人们很难做出改变。

那我们应该怎么理性面对呢?我认为,我们应该牢记这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别跟你的基金或股票谈恋爱”。当我们做出决定时,就好像我们没有持有任何股票一样,就好像这是我们第一次对某只特定股票做出决定一样,即忘记我们目前的头寸。

第二句话是“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反着来,留着盈利的,卖出亏损的。因为潜意识里,是人类害怕亏损的基因在折磨你。认清它,并尽快减少损失以及所有相应的影响。

当然,禀赋效应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将我们引向我们所知道的东西,而当人们为了寻求新想法而做出太多改变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对照一下,你有在投资中受到禀赋效应的影响吗?

相关证券:
  •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005827)
  • 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LOF)A(161039)
  • 东财创新医疗(013441)
2022-07-04 20:49:11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