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从深交所官网获悉,碧桂园已完成2022年第一期公司债券“22碧地01”的簿记建档工作。

在信用保护合约的支持下,本期发债吸引了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和证券公司等多家机构踊跃参与投标过程,最终票面利率为4.5%,定格在此前询价区间的最低位。

这也意味着在行业融资承压之下,碧桂园不仅作为“示范房企”率先破冰,更以低于过往数年的票息平均值顺利发债。这是监管层和资本市场对优质房企基本面和持续经营能力的认可,也是碧桂园践行“行稳致远”多年,不断巩固安全边际后的成果。

示范房企发债窗口开启

此前公告显示,碧桂园地产已于2021年2月10日获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分期公开发行总面值不超过139亿元的公司债。此次发行债券总规模为5亿元,期限为3年期,附第一年末及第2年末发行人调整票面利率选择权和投资者回售选择权。

除了利率低,碧桂园此次发债另一个特点是效率快,从消息传出到顺利发行不到4天。

5月17日,市场消息称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3家民营房企被监管机构选定为示范房企,将陆续发行人民币债券。

优质房企发债壁垒出现一定程度的宽松,对于民营房企而言无疑是好消息。这一消息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当日三家房企股价迎来大涨,其中碧桂园更是以10%的幅度领涨。

不同于此前发债,《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债是由交易所主动推进。换言之,监管层希望挑选出几家优秀的代表性房企,通过它们的发债释放信号:尽快恢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功能,通过各种渠道注入流动性。

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吸引投资者参与,本次债券的发行还启用了信用保护工具。

有分析人士认为,信用保护合约是拓展民营企业融资途径、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创新性举措,证券公司等卖方以自身信用直接对参考债务进行信用增进,有助于提升企业债券融资能力。相当于为债务违约设定了防火墙,既体现了对发债主体的信任,也缩减了投资者购买公司债券的风险敞口。

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的当选,被市场形容为“带上了小红花”,这份殊荣表面是资金闸门的打开,实质是监管层的认证。监管层的信用护航,也让市场对于碧桂园剩余的130多亿公司债额度的使用充满信心。

资金聚焦优质房企

实际上,去年开始行业的一个共识就在于:资金会更加聚焦优质房企。

如果将时间轴拉长,会看到更多碧桂园在融资端的动作。

去年11月融资市场环境持续改善以来,碧桂园是首批成功重启境内外融资渠道的民营房企。

随后12月以来,碧桂园在境内外成功发行了多笔覆盖不同场所、不同产品的直接融资,并于3月1日,获取了境内银行间协会50亿中期票据的发行额度。期间,碧桂园还相继发行多笔供应链ABS,并在境外成功发行了一笔39亿港元的可转债。

步入3月,碧桂园先后与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分行签订了150亿元及4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畅通且多元的融资渠道为其储备了充分的能量和续航。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公司未使用的授信额度高达2615亿元。

在行业人士看来,碧桂园融资端的优势主要基于稳健的财务表现和持续优化的债务结构。

截至去年底,碧桂园的现金余额为1813亿元,总借贷余额下降至3179亿元,其中短期债务的占比进一步走低到24.9%,现金短债比约为2.3倍,短期偿债压力较小。报告期内碧桂园净借贷比率为45.4%,相较去年底减少10.2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融资成本更是同比下降了36个基点至历史最低的5.2%。

债务方面,今年以来碧桂园累计赎回优先票据共计5570万美元,短期债务进一步减少。截至3月30日,本年内碧桂园已无境内到期债券,仅剩余两笔可回售公司债,共计40亿元,境外仅7月份到期的一笔7亿美金优先票据,3月业绩会上高管透露,公司已经做好了提前还款的计划安排。

政策暖风频吹

碧桂园等示范房企发债窗口期的开启背后其实是政策端暖风不断。

近来,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涉及房地产相关内容,为地产政策的宽松进行定调,强调有效管控重点风险,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等。

4月11日晚间,证监会、国资委及全国工商联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房企转型,支持民营房企融资。

5月5日,上交所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称,将继续做好服务实体企业发展工作,服务好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推动扩大基础设施REITs试点范围,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资常态化。

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下调房贷利率下限,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成本。随着政策供需两端逐步放松,房地产市场基本面有望逐步得到改善。

根据中指院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百城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200余次。多家机构认为,近期地产政策利好频出,体现了政策化解房地产风险的决心。政策密集托底之下,市场对地产信心有望加速回暖,推动改善房企销售回款、融资,地产销售拐点有望提前到来。

此次监管层通过信用保护工具支持地产民企债券融资,无疑又是一剂“强心针”,释放出明确的积极信号。(来源:地产深度报道)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