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一代又一代造芯人的奋斗与拼搏下,中国芯事业已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背后,有用青春热血浇灌造芯事业的青年骨干,也有用使命与担当攀登科学高峰的科研老将。在第六个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到来之际,我们走近中国芯背后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探寻 “大国重器” 背后那份 “可抵岁月漫长” 的热爱。

“ 加入飞腾对我来说,就像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

今年 58 岁的李永进,加入飞腾已有整整 5 年了。科研 “老将” 的他调侃自己是 “再就业”,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 “真热爱”。

01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一个“干”

格子间里,李永进伏案在电脑前,一会儿,凝视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陷入沉思;一会儿,记录下一组数据,娴熟地返回代码界面修订起来。一而再,再而三,两个小时过去了,一个模块终于调试完毕。

这样一项平凡甚至有些枯燥的工作,李永进已经重复了 20 多年。在他精巧的指尖,芯片研发工作俨然从单调成为了一种艺术。

“60 后” 的李永进是飞腾为数不多的架构专家之一,也是国内自主核心芯片研发事业的开拓者,经历了中国从 “缺芯少魂” 到与国际并肩的历史跨越。

他时常感慨:“国外的技术封锁暴露了我们基础技术产业的软肋,但越是打压,我们越要强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1990 年,已工作多年的李永进重返校园攻读硕士学位,在计算机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拿到学位后,适逢单位大规模集成电路团队招募人才,在国家任务的感召下,本就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他成为了最早一批从事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研究的成员之一。

可自主造芯谈何容易,芯片虽然只有拇指盖大小,但所涉及的环节和规模却非常庞大,难度犹如在头发丝上起万丈高楼。

怀揣着对中国芯事业的热爱和强大的使命感,李永进勤学苦练,逐步成长为芯片研发的技术骨干,被组织抽调参与到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芯片攻关任务中,后来又陆续参与了多项国家 “核高基” 重大专项项目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中存储子系统的骨干设计师,带领团队保障的项目均取得了圆满完成,积累了丰富的芯片设计研发经验,成为了为中国芯事业 “打江山” 的元老。

在李永进心目中,科研工作者就是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我国自主核心芯片发展了近三十年,李永进便用 “实干” 追随了三十年。

这些年里,李永进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让我感到最快乐的,可能就是整天在实验室里面思考科学问题、与同事一起讨论。”

在李永进 “实干” 信条的指引下,他也收获了累累的硕果,参与了近 10 款国产自主芯片的研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1 项,成为了国内自主核心芯片研发领域不可多得的 “老将”。

02

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做有用的事情

2017 年,53 岁的李永进作别工作了 31 年的科研岗位,为他的职业生涯划上了一个 “逗号”。当时的他不会想到,几个月之后会在一个全新的平台大展拳脚。

彼时,因丰富的科研经历和出色的科研成绩,李永进已蜚声业内,收到了国产 CPU 主力军飞腾的工作邀请,并欣然应允。从科研院所到企业,重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李永进深知,已过知命之年的他将要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 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做有用的事情;人的成就,就是已经为社会做成了多少有用的事情。” 在科研岗位上摸爬滚打几十年,两鬓白发,容颜已老,但他仍然对这份事业怀有热忱。

完成职业转舵后,李永进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一块 “硬骨头”——新一代多路服务器芯片 S2500 攻关。

S2500 需要实现 2 至 8 路服务器芯片的直连,还需解决芯片连接后性能和效率的问题。这是一项没有任何技术文档可以借鉴的创新性工作,规模和难度都前所未有。

李永进主动挑起了这个重担,与小组日夜奋战,集中攻关,参与自研多路服务器直连的快速互联传输接口协议,并且实现了高速芯片间通信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了传输频率和总线带宽。

这项工作宛如在多颗服务器芯片间建立起了一条信息的高速公路,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信息 “交通系统”。

李永进的加入对于飞腾团队而言,无异于一针强心剂,他的丰富经验,带领团队少走了许多弯路。“李老师是团队的支柱,有他在,我们相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组员庞守雷的眼里,李永进就像一根定海神针,凝聚着团队的灵魂。

攻克了最核心的直连难题,2020 年 7 月,飞腾腾云 S2500 成功问世,这也是国内第一款可实现 8 路直连的服务器芯片,最高可以形成 512 核的算力,性能与国际比肩。这款芯片也正支撑着电信、金融、交通、数字城市等核心关键行业的运转。

“我是个很幸运的人,一辈子都在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而且这些事多少为社会作了些贡献。”

这是李永进参与过众多项目中习以为常的一个,却是他作为老将 “再就业” 后打的第一场胜仗,在摸索前行的迷雾中,为年轻的造芯人点燃了一束引路的火光。

03

科研工作是充满魅力的

逻辑设计中纷繁复杂的电路图是李永进驰骋 CPU 研发战场最有力的 “武器”,是他与钟爱的科学世界对话的工具。

在李永进看来,科研工作是充满魅力的,能够在 53 岁的年纪再次拾起自己所学所爱,真是一件幸事。

“再就业” 后的李永进当之无愧地成为架构专家,也成为了公司里最为年长的员工。

尽管最为年长,但面对工作,他总是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从基础的代码编写,到担起急难险重研发模块的重任,都不遗余力得高质量完成,身体力行地给身边的年轻人作出了表率。

“我现在每天都会学习一些新鲜的事物和知识,业余时间会跑步健身;保持好奇,保持敏捷也能够为我的工作打开思路。”

作为一个前端架构师,李永进一直坚持着 “高标准、严要求” 的工作作风,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为李永进做辅助验证的组员杨俊感慨道:“李老师手上做出的东西,验证覆盖率就已经超过了 90%,工作非常周全、缜密。”

这种严谨的科研精神也渗透到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整个团队都在他的影响下共同追求精益求精。

三十余年科研生涯,追求卓越的李永进在每一项任务中都有突出的贡献,可是,他却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只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高性能研发部总监邓宇说,“李老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个人的荣誉看得很淡,生活也很朴素,一心为了集体,为了团队默默奉献。”

从 “青葱少年” 到 “花甲之年”,从 “助理工程师” 到 “架构专家”,无论时间、环境如何变化,李永进始终扎根研发一线。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一丝不苟、默默无闻的耕耘,用实干和坚守浇灌着自己倾注了半生的 “中国芯” 事业。

在一项项硬核的科技成果背后凝结着无数个科技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他们,是扎根大地的实干家是照亮迷雾的领路人是胸怀使命的爱国者是这个时代最闪亮的 “星”致敬,所有为科技事业奋勇攀登的科研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