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6月8日星期三,港股互联网板块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恒生科技指数上涨4.76%,自3月15日盘中最低点已反弹近40%。期间,互联网板块构成反弹主力,部分个股股价较低点翻倍。

迅速的反弹行情背后是前期的强烈调整,恒生科技指数2021年下跌32.7%,2022年最大回撤幅度也接近40%,互联网板块个股腰斩再腰斩的情况屡见不鲜,市场情绪一度接近冰点。

哪些因素催化之下促成港互联网板块触底反弹?短期积累不小的涨幅之下,未来是否仍有空间?

三方面原因导致下跌

当一个板块的政策、资金、基本面三方面都处在不利环境之下,敬畏市场的同时,如此大幅的下跌似乎解释得通。

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本轮调整的导火索

从2020年底开始,互联网金融企业暂停上市,反垄断法的推进实施,降低平台交易支付成本(限制平台抽佣),网络安全审查,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对互联网巨头的巨额罚款等一系列的政策都被市场解读为负面的消息。

互联网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行业,其中包含电商、社交、视频、游戏、广告等等。而随着互联网巨头的二十年的粗放式增长,社会影响力与创收能力日渐加强,与之对应的监管政策也相应而来

资本市场对一系列监管事件的反映偏向负面,资金纷纷撤出引发互联网企业的调整。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增长的不确定性,甚至对部分企业经营永续性的担忧影响着投资者对互联网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的预期。

除政策之外,美联储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国宏观的波动、中概股的退市风险、2022年疫情的反复、智能手机渗透率的见顶等不利因素接踵而来。即使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但对于投资互联网的情绪也来到了绝望的边缘。

3月的转机

互联网板块的转机也来源于政策。

3月15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中提到,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关于平台经济治理,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的同时,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关于香港金融市场稳定问题,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机构要加强沟通协作。次日,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2.2%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指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当日,恒生科技指数上涨9.96%。

再之后的5月17日全国政协召开的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专题协商会中提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使之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多为互联网企业家代表参会发言。当日,恒生科技指数上涨5.78%。

政策暖风频吹,市场信心逐渐恢复,加之疫情得以控制后复工复产,中概互联网指数中枢不断提升。

反弹到了什么阶段?

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基金经理王鑫晨先生认为,全球范围内,其实互联网行业都有新的监管政策出台,但因为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相应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监管本身不可怕,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行业健康长久地发展。

随着3月15日以来的三次会议定调,体现出对于互联网行业常态化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发展的态度,政策层已经出现反转。

基本面层面的反转预计晚于政策面。去年下半年直到今年年初的下跌,一方面和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以及疫情的局部反复对部分互联网企业也有不小的影响。从一季度财报来看,广告、外卖、到店业务等等均出现一定受损。在监管政策常态化、规范化的背景下,疫情得以控制后的复工复产也逐渐走向乐观,各大互联网平台企业继续放开手脚发展业务,优秀互联网公司有望继续发展通道,做出超预期业绩。

互联网企业经过近期的反弹,未来是否还有空间?

王鑫晨先生认为,虽然近期互联网板块出现了一波反弹行情,但由于自2021年二月高点以来跌幅较大,结合短期疫情对情绪的打击,整个互联网板块估值处在一个极度悲观的水平。股价整体下滑明显,但部分公司在近两年都有着新的发展。随着政策频繁透露出积极的信号,企业基本面未来有望逐步迎来好转,在目前业绩低基数的背景下,优秀平台互联网企业有望迎来超预期的业绩。

此外,除了toC端平台互联网企业之外,更多通过互联网进行toB的数字化服务企业,以及更多善用互联网、能够通过数字化转型创造更大价值的企业还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更多优秀的企业有望日后赴港上市,我们仍然认为港股和互联网行业具备不小的上行空间。

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A类:011924,C类:011925),聚焦港股,掘金互联网产业优质企业,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文中基金产品标的指数的历史涨跌幅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业绩表现。

Image

# 本周策略#

股市如棋局,开户先布局,随时把握投资机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