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和其他主要股东将在未来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的股票。这一消息引发周一CXO板块巨震,其中药明康德盘中多次触及跌停,泰格医药凯莱英康龙化成等行业内股票均有不同程度的跌幅。那么投资者该如何看待主要股东大幅度减持自家股票的行为吗?要随着行情变化进行抛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回看历史,可以得出结论,股东大幅度抛售自家股票,虽然大都会引发股价当日的剧烈震荡,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股东减持无法给出买卖的有效性指导,也就是关联性不大,未来股票涨跌都有可能。比如说著名的牛股腾讯,当年马老总卖了股票然后去买了别墅,虽然说别墅的价值也翻了很多倍,但远不及腾讯的股价涨幅。再比如海康威视,它家的二股东一直在减持,仅2020年就减持了两亿股股票,结果当年海康威视的股价直接翻倍。

所以,仅就股东减持这一行为来衡量投资者是否要卖出股票,就显得有些草率了。单说药明康德本次减持的公告,公告中有说明,本次减持的股份中,1%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2%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且受让方6个月内不允许卖。通常来说,由于金额较大,大宗交易的买方通常都是机构,叠加交易后不能随意出售的限制条款,除非是看好企业的发展,不然很少有机构愿意接盘。至于那1%的减持比例,按照现在企业的市值来计算,也就是20多亿元,还不及一天的成交额大。因此,实际影响很有限。

那为什么减持公告发出后,股价还会大幅度下跌呢?

原因就在于情绪!投资者不知道股东为什么要抛售自家的股票,是行业出现了什么利空影响,还是对公司经营没有信心,或是公司的财务出现了问题?不管情绪引发的利空思考靠不靠谱,反正投资者总能找到利空延伸出的可能导致股价下跌问题,让自己恐慌起来。

因此,如果只是看到股东大幅度减持股票的信息就单方面做出抛售的决策,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那什么能够决定企业股价的中长期走势呢?一个是行业发展逻辑,一个就是企业业绩的支撑。业绩方面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只要能看懂财报数据的人都应该可以知晓,但行业发展的逻辑却是外行人很难看透的,甚至很多内行人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可以判断出结论。

比如就CXO行业来讲,投资者最大的认知门槛就在于医药行业专业性太强,因此企业的护城河究竟有多深大多数人很难给出确定预期,另外,CXO最大的不确定来自于客户较为单一,无法主导需求,一旦出现贸易争端,企业能否及时走出困境很难判断。换个角度来说就是,行业危机出现了,可能投资者并不知道那是危机,危机有多深,所以持有就很难变得坚定。

老伊自认为对此行业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可能会拿出2%的资金做个中期投资,理论依据一方是业绩,另一方面就是在于人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全球医药公司都有创新的需求,人类也迫切希望能够看到一些新药,可以稍微抵御一下自身及器官的衰老。在这样的基础上,CXO的服务需求是很难间断的。而且由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贫富差距,以及CXO的基础服务能力,能够替代中国的应用场景并不多。因此我国相关企业有一定的优势。

不过如果未来行业出现趋势性下跌,我可能也会卖出手里这部分筹码,还是说,因为自己不够了解,2%的仓位就是我能承受的极限。

可能有投资者会疑惑,那短线操作,如何看待大股东减持的行为呢?大家都是知道的,老伊并不做短线。短线受信息扰动造成的波动可能会改变相关投资者的思路,因为短线投资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止损,而下跌背后的原因是否影响企业的投资价值,却不是这些投资者主要考量因素。换个角度说,这种相对底部震荡的走势本就不适合做短线。

总体来说,个股投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波动太大,而且要对行业有深度的理解,毕竟从宏观到中观,与从中观到微观对投资人的要求不一样。在这过程中,投资者也必须分清楚哪些是噪声,哪些是真正需要参考的信息,你投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千万不要被市场的扰动打乱自己的投资节奏。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