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消息,毫末智行宣布其用户辅助驾驶行驶里程突破1000万公里,2022年月度搭载平均增速超过200%。
毫末智行CEO顾维灏表示,“历经390天,毫末用户辅助驾驶行驶里程突破1000万公里,这是毫末乘用车辅助驾驶业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未来毫末将持续投入技术创新,打造出更加精进、应用范围更广的辅助驾驶产品,与合作伙伴携手加速量产自动驾驶落地,让更多人享受到自动驾驶带来的乐趣。”
据介绍,截止到2022年6月13日,毫末用户辅助驾驶行驶里程达1000万公里,其中用户单次辅助驾驶行驶里程最高达393.4公里。2022年1到5月,毫末智行HPilot月度搭载平均增速超过200%,目前,搭载毫末HPilot的乘用车已行驶在中国339个城市,最常开启辅助驾驶的TOP5城市是上海、成都、北京、重庆、广州。未来两年,毫末预计服务的中国家庭数量达100万个。
值得注意的是,“毫末智行已在业内第一家实现了智能驾驶流程化开发和标准化交付。”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此前在4月19日的HAOMO AI DA Y上曾表示,成立两年半来,毫末HPilot辅助驾驶系统已完成了项目立项、技术研发、规模量产等流程,完成了3个版本的优化精进与迭代。顺利搭载了魏牌摩卡、魏牌玛奇朵、魏牌拿铁、哈弗神兽、坦克300、坦克500共计6款长城明星车型,实现了HWA高速智能驾驶系统、NOH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城市NOH的功能迭代,其驾驶场景可覆盖全国31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并正在向城市道路延伸。毫末产品布局清晰,目前交付有序推进中。
“数据智能是毫末的思想钢印,数据智能体系MANA是毫末自动驾驶产品进化的核心驱动力。”顾维灏曾表示,毫末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辅助驾驶系统的研发和规模量产,依托于MANA的超级赋能。目前,MANA的学习时长已达244,286.70小时,为毫末后续的创新研发和产品升级夯实了基础。
毫末智行在仅仅2年多的时间便成为了乘用车辅助驾驶和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领域的领先者,其背后的逻辑正是源于对第一性原理的思考和应用。
毫末智行CEO顾维灏认为,算力、算法与感知硬件将随着自动驾驶行业的快速发展迎来性能突破,而数据才是决定自动驾驶实现质变的核心。
此外,毫末智行也认识到,自动驾驶本质上是对人工驾驶的效仿与超越,所以视觉感知能力的强大与否,将成为毫末能够赢得自动驾驶下半场竞争的关键。
以数据智能体系MANA为全新基石假设,毫末智行在2022 HAOMO AI DAY上推出了搭载城市NOH功能的HPilot 3.0;而作为HPilot 3.0的依托,MANA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感知层面的进化。
信息发布:
6月13日:某一线主机厂寻求可以提供hud硬件控制驱动的供应商
6月13日:某汽车产业链公司寻求可以提供HUD及车灯透镜的模组供应商
6月13日:某汽车产业链公司寻求可以提供HUD电机和减速机构的供应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