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400多亿入股格力,目前亏损严重。

所以大家始终认为高瓴这笔操作很失败,真的是这样么?

实际上,这笔投资高瓴从入局,就已经赢了。

因为这事需要换个角度。

所有基金管理者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因为基金,无论公募还是私募,最大的问题不是市场,而是客户。

净值一旦下跌,极少数客户能受得了。

这才是基金管理者的最大压力来源,容易导致动作变形。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巴菲特关闭自己的私募基金,开始打造伯克希尔哈撒韦。

亏钱的事,你们自己来。

有了伯克希尔,大家都是股东,利益共同体。

就算股东卖出股票,也不会影响巴菲特的操作。

而想要打造伯克希尔,不是注册一家公司就可以了。

伯克希尔的强大在于,旗下的保险公司与优质企业可以源源不断的贡献现金流,巴菲特拿着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去投资。

这种组合才是最无敌的组合。

股神拿着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投资,这其实是一个BUG,是股神开挂,先天不败。

所以对于高瓴而言,伯克希尔模式是极大的诱惑。

对于所有资金管理机构而言,这都是极大的诱惑。

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就好比二蛋遇到张寡妇,想入非非,一发不可收拾。

但这种机会难得,因为多数公司的管理层都不想失去控制权,尤其是优质公司。

比如当年宝能强势入股万科,还要骚扰格力,掀起了滔天巨浪。

万科管理层不仅掀桌子,还差点搞毒丸计划。

这就是强势收购的代价,阻力极大,且越买股价越高,成本越高。

而格力混改,珠海国资委出售格力15%的股份,就是极好的机会。

由此可以成为格力最大股东,有机会掌控一家优质公司。

尽管这两年格力业绩下滑,但讲道理,格力的基本面依旧比A股80%以上的公司要好。

只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机会难得,所以竞争激烈。

当时高瓴最大的竞争者是厚朴资本的方风雷,出道比张磊早,背景资历比张磊老,老辈风云大佬。

格力混改,是三方博弈,卖家最大股东珠海国资委,格力管理层,买家。

珠海国资委的卖价是公道的(尽管现在跌了很多,但这就是商业,是资本市场,风云莫测),那么后面的博弈难点是格力管理层,董明珠。

可以说,最终是董明珠选择了张磊。

因为张磊温文尔雅,不会干涉管理层,高瓴投资历史也是这样。

而厚朴资本方风雷是强势人物,从不会惯着谁。

所以,高瓴最终胜出,入股格力。

高瓴付出的代价就是,格力管理层获得巨大的话语权,不仅包括权益的分配,还包括董事的提名,甚至到未来的重大经营决策。

权益变动后,格力电器的股权结构将进一步分散,第一大股东珠海明骏(高瓴)的持股比例为15.37%,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以11.92%的份额位居第二,京海持股比例为8.91%(经销商持股平台),原大股东格力集团的持股比例则降至3.22%。

由于董明珠等管理团队原持有格力电器0.74%股权,管理团队又间接持有1.65%的股权,即将共拥有2.39%格力电器的股份权益。京海由格力电器经销商组建,一向与管理团队比较密切。至少在权益层面,管理团队所代表的知识资本,将拿到11.3%的份额,与高瓴系所代表的金融资本,拥有近乎相同的力量。

无单一股东持有上市公司50%以上的股份,无单一股东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上市公司任一股东实际可支配的上市公司表决权份额均无法对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任一股东依其可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无法控制上市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亦无法决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的选任。

说人话就是,格力电器表面上进入无实际控制人时代,实际管理层的话语权提升很大,而高瓴没啥话语权。

还有一个不算代价的代价,格力不能搬离珠海,尽一切努力支持珠海经济发展,这个条件明显是珠海给的。

而高瓴获得的是:

1、未来几年格力电器分红率不低于50%,也就是就算股价下跌,这部分股息稳稳到手,算是兜底。

2、成为格力最大股东,未来有机会执掌格力。

3、高瓴本身擅长赋能。

所以这笔交易放在当时看,珠海,格力管理层,高瓴,没有输家。

尽管目前看,因为种种原因,地产下行,格力渠道改革进展缓慢,导致格力股价新低。

以及,董小姐过于强势,迟迟不退休,高瓴始终没有话语权。

但高瓴依旧有机会真正控股,而格力也依旧有机会做出重大变革。

所以,格力现在是一只现金奶牛稳定股息股票;

董小姐退休后,有望做出重大改革,对标美的。

绿色减仓,红色加仓。


图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