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出现超预期反弹,属于历史少有的逼空式上涨。很多人想上车,但又怕追高被套,毕竟很多行业都涨幅极大了。

其实,也有一些行业没涨,若行情持续,恐怕迟早也会轮到它们。更重要的是,这些还趴在底部的行业,下跌空间也不太大了。

今天,我们要聊的医疗器械ETF(159883)就属于此类。

我们面临的是最大问题,是如何维持住人口稳定,或者让人口下降曲线更平滑,而不是直线下降。让生育率回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人口保持长期稳定非常困难,是因为这需要一半的家庭生三胎,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不可能。

简单算一下就知道了,100个人按照2.1的生育率要生105个孩子才能保证人口不减少,因为中间会有各种疾病夭折和意外事故。

100个人里面有10个人不结婚或者结婚后不孕不育或者丁克,剩下90个人结婚总共45对夫妻,有10对夫妻生了一胎,有15对夫妻生了二胎,那么剩下的的20对夫妻总共要生多少个孩子才能保证人口不减少?

答案是105-10*1-15*2=65个孩子,也就是这20对夫妻平均要生3.25个孩子。这个太难了,近似于不可能。

老龄化就是大势所趋。

很多人把老龄化作为医药股投资逻辑,但这里有个悖论。虽然人老了,看病支出多,但药跟别的东西不一样,它的主要支付者是医保。

医保的背后,是每个交医保的人。也就是现在还在上班的人交医保,养着老人。问题是,老龄化意味着交医保的人越来越少。

简单说,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都是伪需求。

比如,你去问任何人,他都会说需要房子,哪怕有房也想换个大的。但你有钱吗?没有钱,你的需求就不是需求,不足以承接供给。

医药也一样,当医保不够时,医药股的增长空间就是有限的。

未来的矛盾将是:人群群众日益增长的买药需求,与老龄化造成的医保资金匮乏的矛盾。

所以,我们能看到了“超级医保局”的出现,它作为行业中唯一的买家,享有定价权,杀起价来简直惨无人道。就像茅台,如果只有一个买家,最多只能卖20一瓶,只能按成本价加一点卖。

现在的仿制药,就是这样被杀价的。很多医药股的逻辑,一下就崩溃了。

投资医药股,就是思考,哪些是不受医保集采影响的。比如创新药,独此一家,就不怕杀价。

还有就是医疗器械,它直接受益于医疗服务质量的升级,本质是个精密设备制造。

最大的逻辑,是进口替代。

以前,医疗器械大多需要进口,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升级,慢慢都会国产化。这是个非常大的市场。

根据数据来看,过去15年,A股中医疗器械版块涨幅累计超1000%,是明星中的明星。

十倍股.png

数据来源:Wind 比较基准中证全指一级行业指数

数据区间为2007/1/1-2022/6/17,指数过往涨跌幅不代表未来表现

下面简单介绍下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一个很大的领域。疫情期间,我们熟悉的口罩、呼吸机等都属于医疗器械。此外,还有手术器械、人工关节、手术机器人等等。

在我国,医疗器械按风险程度被分为三类,第三类的风险最高。比如说,人工关节就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而口罩则属于二类,各种基础外科用刀属于第一类。

不论是手术还是普通辅助治疗,离不开的就是医疗器械。而正是依赖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产生了众多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龙头,比如做角膜塑形镜的合肥欧普康视、做医用手套的淄博蓝帆医疗、做彩超设备的深圳开立医疗等,都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长期来看,医疗器械为长线牛股的摇篮。从美股的历史来看,过去40年,医药行业涨幅前十的公司中,器械公司也远多于药类和服务。

也难怪《股市真规则》 这样评价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公司或许是医疗保健中最简单但是又有非常强竞争优势的行业。成长性突出、规模经济效益显著、较高的转化成本以及长期的临床历史经验均为该行业提供很高的护城河。而且与制药类公司相比,以改良为目的的创新相较于创新药以革命为主的创新,风险更低,性价比更高。”

近年来,受到国产化替代、中国人均收入提高、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很快,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期。

医疗器械指数的十大权重股如下,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公司。

十大权重.png

从估值来看,医疗器械指数企业的业绩成长性好,目前的估值处于指数发行以来的历史底部,具有不错的配置价值(Ifind数据,时间截至2022.6.19)

PE.png

场内跟踪医疗器械指数规模最大的行业ETF是医疗器械ETF,代码是159883,可以在股票账户买卖。

最近该ETF再次站上60日均线,小荷才露尖尖角,刚刚反弹。

etf.png

跟踪医疗器械指数的场外基金,叫永赢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联接,A类代码013415,C类代码013416,适合想在场外配置的读者。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