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东莞证券,魏红梅,黄冬祎)

1.2022 年上半年走势回顾

1.1 SW 农林牧渔行业上半年跑赢沪深 300 指数

SW 农林牧渔行业上半年录得负收益,但跑赢沪深 300 指数。2022 年 1-6 月份(截至 2022 年 6 月 17 日),SW 农林牧渔行业整体下跌 5.31%,涨幅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居第八,跑赢同期沪深 300 指数约 7.47 个百分点。细分板块中,仅养殖业录得 正收益,上涨 0.7%;其他细分板块均录得负收益,其中种业跌幅相对较少,下跌 3.1%;动物保健走势最弱,下跌 24.6%,跌幅最大。

1.2 行业估值

1-6 月行业估值有所回落,目前估值略低于近几年均值。截至 2022 年 6 月 17 日, SW 农林牧渔行业整体 PB 约 3.3 倍,略低于行业 2014 年以来的均值;相对沪深 300PB 溢价率约为 139.5%,低于 2014 年以来的溢价率均值。

2.生猪养殖:产能去化阶段性放缓,把握周期向上拐点

1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生猪产出国,猪肉是居民第一大肉类消费品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生猪产出国。2021 年全球生猪 产量为 12.53 亿头。其中,我国生猪产量为 6.55 亿头,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在全球占比为 52%。欧盟 27 国与美国 2021年的生猪产量分别为 2.54 亿头与 1.33 亿头,产量分别位居全球的第二与第三。2019 年受非洲猪瘟与相关政策 等因素影响,我国生猪产量在全球占比出现下降。随着影响因素弱化,2020 年与 2021 年我国生猪产量占比稳步回升,我国生猪产量占比从 2019 年的 42.7%增加至 2021 年的 52.3%。

从国内肉类消费结构看,猪肉是我国居民的第一大消费品类。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 中,猪肉目前是我国居民的第一大消费品类。2020 年,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为18.20 千克/年,占比为 73.42%。牛肉与羊肉分别为居民的第二与第三大肉类消费 品,占比分别为 9.27%与 4.93%。在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前,我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 总体稳步增加。2013 年-2018 年,我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从 19.77 千克/年增加至 22.83 千克/年。非洲猪瘟爆发后,居民的人均猪肉消费量减少,叠加疫情发生后居民对牛羊肉等可以提高免疫力的肉类产品需求增加与猪价持续走高,我国人均猪肉 消费量进一步下降。2020 年,我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为 18.20 千克/年,同比下降 10.24%。从肉类消费占比来看,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从 2018 年的 77.34%下降至 2020 年的 73.42%。

2.2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养殖趋势显现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低,格局相对分散。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具有典型的 “小企业,大市场”的特点。虽然目前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万亿,但行业集中 度较低,大规模猪企的数量偏少。以生猪出栏量作为衡量行业集中度的标准, 2021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 CR5 为 12.34%。其中,牧原股份的生猪出栏量位居全国第一,为 4026 万头,市场份额为 6.01%。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的市场 份额分别为 1.97%与 2.23%,新希望在 1.49%左右。

我国生猪以散户养殖为主,规模养殖趋势显现。我国生猪目前主要以散户养殖 为主。2020 年,我国生猪年出栏 1-49 头户数的占比高达 93.80%。相比散户养 殖而言,规模大的养殖场具有综合成本低、生物防控要求高、管理效益好等特 点。近几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逐步呈现出规模化(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趋 势。从出栏量来看,2011-2020 年,我国出栏 500 头以下的养殖场出栏量占比 从 63.40%下降至 43.00%,出栏 500 头以上的养殖场出栏量占比从 36.60%提升 至 57.00%。从出栏户数来看,2007-2020 年,年出栏数 500 头以下小规模养殖 场从 8222 万户下降至 2062 万户。其中,年出栏数 1-49 头的户数占比从 2007 年的 97.27%减少至 2020 年的 93.80%。而年出栏数在 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 占比则从 2007 年的 0.15%增加至 2020 年的 0.78%。

2.3 2021 年-2022Q1 生猪养殖板块业绩承压

2021 年生猪养殖板块业绩承压。在非洲猪瘟、环保政策发生后,我国生猪产能大幅下 滑,对应的生猪价格自 2019 年初开始快速上涨。2021 年以来,随着产能释放,生猪 价格快速下跌。在猪价下行的背景下,我国生猪养殖板块 2021 年业绩承压。2021 年, 生猪养殖板块(SW 生猪养殖板块共 10 家样本公司,下同)实现营业收入 3359.88 亿 元,同比增长 8.35%;实现归母净利润-396.18 亿元,同比下降 177.66%。从具体公司 来看,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从 2021Q2 开始出现亏损,牧原股份 2021Q3 出现 亏损,2021 年下半年行业进入深度亏损期。

2022 年一季度,生猪养殖板块延续亏损态势。2022 年春节过后,猪价再次进入下行 通道。叠加俄乌冲突、南美旱情推动玉米、大豆等饲料价格走高,2022 年一季度生猪 养殖业绩延续亏损态势。2022Q1,生猪养殖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729.14 亿元,同比下 降 14.50%;实现归母净利润-155.64 亿元,同比下降 275.48%。其中,牧原股份 2022Q1 亏损 52 亿元,温氏股份新希望分别亏损 38 亿元与 29 亿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4 生猪供给有望缩量,能繁母猪产能去化阶段性放缓

生猪供给较为充足,后续供给有望缩量。从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2018-2019 年受非 洲猪瘟等因素影响,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正常水平的 3000 万头迅速下滑至 2019 年 9 月的 1898 万头。此后,能繁母猪存栏量触底反弹,产能持续增加,在 2021 年 6 月 达到顶峰约 4564 万头。2021 年我国猪价下降幅度较大,生猪养殖企业出现不同程度 亏损,能繁母猪产能自 2021 年 7 月环比开始去化。

截至 2022 年 5 月,我国能繁母猪 存栏量为 4192 万头,仍高于 4100 万头的正常保有量水平。根据生猪养殖周期,生猪 供给约滞后能繁母猪供给约 10 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应的生猪供给在今年 4 月左右达 到顶峰。具体数据来看,2022 年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为 1.96 亿头,同比增长 14% 左右。2022 年 5 月全国生猪出栏环比下降 0.2%,是近两年来首次回落。若根据生猪 养殖周期进行测算,后续生猪供给有望缩量。但考虑到近期猪价上涨使养殖户二次育 肥、压栏等现象增加,不排除后续市场供给再次出现过剩的现象。

能繁母猪产能去化阶段性放缓,后续去化或再次开启。从去化幅度来看,我国能繁母 猪产能自 2021 年 7 月环比开始去化。2022 年 4 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 0.20%,同比下降 4.30%,累计去化幅度为 8.5%,存栏量连续十个月环比下滑。由于 生猪供给相对于能繁母猪供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我国生猪去化速度慢于能繁母猪, 2022 年 4 月全国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 0.2%,自 2020 年 6 月以来首次同比下降。5 月 以来,受国家收储、疫情等因素影响,猪价出现反弹,养殖户去产能的积极性下降, 产能去化阶段性放缓。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5 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加 0.36%; 涌益咨询样本数据显示,5 月能繁母猪存栏为 4192 万头,较 4 月环比增加 1.23%;上 海钢联样本数据显示,5 月能繁母猪存栏较 4 月环比上升 1.86%。一般来说,能繁母 猪产能去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考虑到目前生猪供给虽出现减少但整体仍较为充裕,若 后续刺激猪价的因素弱化,不排除猪价再次回探。叠加成本处于高位,养殖利润亏润 幅度或加大。而在此背景下,部分养殖企业资金压力将增加,能繁母猪产能去化有望 再次开启。

2.5 猪价拐点或基本确立,生猪价格后续或仍有反复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共经历了四轮猪周期。将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从 2006 年开始进行复 盘,至今为止共经历了 4 轮猪周期。2018 年 5 月,我国进入了第四轮猪周期。从猪 价波动的幅度来看,2006 年开始的前三轮猪周期猪价范围在每公斤 10-20 元,第四 轮猪周期猪价范围扩大到每公斤 10-41 元。第四轮猪周期猪价涨幅远大于以往,主 要系受非洲猪瘟、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导致生猪产能大幅下滑。近期受疫情、国 家收储、供需改善等因素影响,猪价出现上涨。截至 2022 年 6 月 10 日,生猪价格 为 15.90 元/公斤。

生猪价格近期上涨,猪价拐点或基本确立。从产能去化进程来看,我国能繁母猪存 栏量自 2021 年 7 月以来环比出现下滑,对应今年 4 月左右生猪供给达到高点。但从 猪价走势来看,4 月猪肉消费淡季猪价反而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近期猪价出现上 涨一方面是短期因素刺激,另一方面则与市场预期行业供需结构改善有关。从短期 刺激因素来看,推动猪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3 月以来受上海等地疫情 反复,部分地区运输不畅,叠加疫情使居民囤货需求增加,猪肉供需结构失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猪价上涨。

(2)国家 2022 年以来多次进行收储,从政策面上对猪价 起到了一定提振。截至 2022 年 6 月 18 日,国家今年以来共进行了十二批中央冻猪 肉收储。

(3)2022 年 4 月 13 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及生 猪产品调运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自 2022 年 5 月 1 日起,暂停省外屠宰用生猪 调入广东。该举措短期内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广东省的猪价水平。而从生猪养殖市场 自身的供需情况来看,猪价上涨主要有几方面:首先,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 今年 1 月我国新生健仔数月环比下降 3%,叠加年初疫病高发,仔猪的死淘率相对较 高,对应的今年 5 月左右出栏生猪数量有所下降。其次,面对近期猪价上涨,部分 养殖户开始出现压栏惜售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目前市场中的生猪供给数量。 此外,考虑到生猪供给滞后能繁母猪供给约十个月左右的时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 数据显示 5 月生猪供给近两年来同比首次出现回落,预计后续生猪供给将有所缩 量,叠加猪肉需求下半年有望边际改善,猪价拐点或基本确立。

生猪价格后续或仍有反复。近期受疫情、国家收储等因素刺激,2022 年 4 月以来猪价 出现上涨,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提高。考虑到养殖户压栏增重、二次育肥、补栏仔猪 等行为,不排除猪价后续出现再次回探的情况。但由于受养殖成本提高与国家收储等 因素支撑,预计猪价下跌空间相对有限。因此,后续猪价的涨幅空间还需结合产能去 化幅度进行判断。

2.6 生均养殖利润亏损幅度缩小

生猪养殖成本处于高位,养殖企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今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南 美旱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玉米、大豆与豆粕价格进一步走高,价格处于近五年高位水 平。考虑到目前国际形势与南美旱情的情况,预计今年玉米、大豆等饲料价格将维持 在高位水平,养殖企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

近期生猪养殖企业亏损幅度缩小。生猪养殖企业的养殖利润受猪价与成本等因素共 同作用。近期虽然生猪养殖企业的养殖成本处于相对高位水平,但受疫情、国家收 储等因素影响,猪价有所上涨,养殖亏损幅度缩小至 6 月 10 日的 157 元/头,养殖 户的去化积极性有所下降。一般来说,一次猪周期开启前,养殖利润要亏损 12-14 个月左右。

2.7 猪粮比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国家收储从政策面提振猪价

玉米是最主要的猪饲料。在猪饲料的结构中,玉米是最主要的饲料,占比约为 65%; 大豆与豆粕的占比约为 25%左右。

国家对猪粮比设置了过度下跌与过度上涨三个层级的预警。猪粮比即生猪价格除以玉 米价格,是判断国家收储与抛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过度下跌三个层级的预警中,当 猪粮比价低于 6:1 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 3 周处于 5:1—6:1,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 5:1,发布一级预警。同时,国家规定过 度下跌三级预警发布时,暂不启动临时储备收储;二级预警发布时视情启动;一级预 警发布时,启动临时储备收储。

我国猪粮比目前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对于猪价而言,近期受收储、疫情等因素影响,猪价有所上涨;对于玉米价格而言,受俄乌冲突影响,玉米价格维持在 高位震荡。两者共同作用使近期猪粮比有所回升。6 月 10 日猪粮比为 5.56,处于过 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国家 6 月 15 日启动了第 12 次临时储备收储。 国家收储对猪价影响有限,主要从政策面提振猪价。从收储的数量来看,相对整个 市场,国家收储的规模体量较小,每次约 4 万吨,而我国每月猪肉消费总量达到 440 万吨左右。因此,国家收储不能实质上解决猪肉供给过多的现象,短期可以从政策 面对猪价起到一定的提振。

猪粮比后续走势仍有待观察。从历年猪周期的走势来看,若猪粮比跌至 5 左右,猪周 期或见底。去年 6 月与 10 月以及今年的 4 月,我国猪粮比均出现了跌破 5 的情况。 受收储政策托底、疫情等因素催化,近期猪粮比有所回暖。一般而言,在每次的猪周 期中,猪粮比可能会出现多次见底的情况,因此猪粮比的后续走势应结合多因素进一 步观察。

2.8 关注产能去化进程,把握周期向上拐点

短期来看,猪价拐点或基本确立,把握周期向上拐点。2021 年以来,伴随着生猪产 能释放,猪价大幅下降。步入 2021 年四季度,猪肉需求旺季带动猪价走高。2022 年 春节后,猪肉进入需求淡季,猪价再次回落,叠加养殖成本走高,生猪养殖企业普 遍进入亏损状态,资金流相对紧张,产能去化稳步进行。近期受疫情、收储等因素 影响,猪价出现上涨。从生猪供给来看,结合能繁母猪领先生猪产能 10 个月,2022 年 5 月生猪出栏同比近两年首次出现回落,预计生猪供给后续有望缩量。叠加下半 年需求边际改善,猪价拐点或基本确立。而新一轮周期的猪价上涨幅度将与产能去 化、饲料成本等指标相关。与此同时,考虑到前期压栏增重、二次育肥、仔猪补栏 等行为,预计猪价后续可能出现再次回探的情况。但由于受养殖成本提高与国家收储等因素支撑,猪价下跌空间相对有限。

中长期来看,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提高。近几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呈现出了规模 化的发展趋势。2018 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部分经营能力较 差、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小企业被迫出清,加速了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 在政策支持、城镇化水平提高等因素催化下,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趋势有望持续, 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2.9 重点公司分析

(1)牧原股份

受猪价下行、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承压。公司 2021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788.90 亿元,同比增长 40.18%;实现归母净利润 69.04 亿元,同比下降 74.85%。单 季度看,2021Q4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26.08 亿元,同比增长 32.11%;实现归母净利 润-18 亿元,同比下降 127.86%。2021 年以来,伴随着生猪产能释放,猪价下降幅度 较大,叠加养殖成本处于高位,生猪养殖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从具体数据来看, 公司的归母净利润自 2021 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亏损,2021Q4 亏损幅度加大。2022 年 以来,受俄乌冲突、北美旱情等因素影响,饲料成本进一步走高,叠加猪价处于下跌 通道,公司 2022Q1 亏损环比进一步增加。

2022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82.78 亿元,同比下降 9.30%;实现归母净利润-51.80 亿元,同比下降 174.40%。 公司 2021 年出栏量位居全国第一,2022 年预计出栏将超过 5000 万头。为进一步提 高市场竞争力,公司近几年积极进行养殖场与饲料厂的扩张。2021 年,公司的生猪出 栏量同比增长 122.26%,达到 4026.3 万头,出栏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商品猪 3688.7 万头,仔猪 309.5 万头,种猪 28.1 万头。2022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生猪出栏量为 1381.7 万头,其中商品猪 1297.5 万头,仔猪 80.9 万头,种猪 3.3 万头。根据公司目 前的实际生猪产能情况,公司预计 2022 年出栏生猪区间在 5000-5600 万头,出栏同 比增长 24.18%-39.09%。

公司的养殖成本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22 年致力于完全成本阶段性下降至 13 元 /kg。公司目前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生产经营。通过自繁自养模式,公司对生猪养殖 厂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从而保证了养殖环境与经营质量,抗风险能力强且成本低。 2021 年,公司的完全成本为 15 元/公斤,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22 年第一季度, 受饲料成本上行等因素影响,公司的完全成本略有上升,为 16 元/公斤。公司表示 2022 年将通过改善高成本养猪场、提高成活率等方式降低养殖成本,将完全成本阶段 性降至 13 元/公斤,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2)温氏股份

生猪养殖业务拖累公司 2022Q1 业绩。公司 2022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45.90 亿元, 同比下降 13.25%;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 37.63 亿元。公司 2022 年一季度利润出现较 大幅度的亏损主要是 2021 年以来猪价下滑幅度较大,叠加俄乌冲突、南美旱情使玉 米、大豆等养殖成本走高所致。公司 5 月生猪出栏增速放缓,出栏均价环比增加。根据公司 2022 年 5 月的生猪销售 简报,公司 5 月销售肉猪 132.34 万头(含毛猪和鲜品),环比下降 7.26%,同比增加 38.33%;营业收入为 25.02 亿元,环比增加 10.56%,同比增加 15.94%;毛猪销售均 价 15.74 元/公斤,环比增加 18.08%,同比下降 13.80%。公司 5 月出栏增速放缓,或 由于 2021 年四季度投苗量减少所致;而毛猪均价环比有所增加,主要系疫情、国家 收储等因素刺激猪价上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肉鸡养殖:关注产能去化,寻找边际拐点

3.1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肉鸡生产国,鸡肉与猪肉消费具有替代性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肉鸡生产国,鸡肉是猪肉的主要替代产品。从供给端来看,根据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肉鸡产量为 9990.1 万吨。其中 2021 年我国肉鸡 产量为 1470 万吨,是全球第二大肉鸡生产国,产量在全球占比为 14.71%。从需求端 来看,猪肉消费是我国居民的第一大消费品类,鸡肉消费仅次于猪肉,位居第二。

从近几年猪肉与鸡肉的人均消费量走势中可以看出,鸡肉与猪肉消费具有一定的替 代性。非洲猪瘟爆发后,我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下降。此后非洲猪瘟虽得到了一 定的控制,但快速上涨的猪价使猪肉消费量进一步萎缩。2018-2020 年,我国居民人 均猪肉消费量从 22.83 千克/年减少至 18.20 千克/年。作为猪肉的主要替代品,鸡 肉消费自 2018 年以来逐年攀升。2018-2020 年,居民人均禽类消费量从 9.00 千克/ 年增加至 12.75 千克/年。2021 年以来,猪价持续下行,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有所 增加,猪肉消费量 2021 年同比增长 24.58%,对应的鸡肉消费量同比下降 1.19%。

鸡肉价格一定程度上受猪周期影响。将历史的鸡价与猪价走势进行复盘,可以发现 鸡价与猪价的走势具有正相关性,且鸡价的周期波动更为剧烈。其传导路径为“猪 价提升—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量减少—对禽类的消费量增加—鸡价提升”。2019 年底猪 周期出现反转后,市场中的猪肉供给增加,猪价回落。而受猪肉替代效应明显的鸡 肉价格亦迅速下行,且波动相对剧烈。其中,鸡产品价格从 2019 年末的超 17 元/公斤回落至 2021 年 12 月 3 日的 9.60 元/公斤;肉鸡苗价格跌幅更大,从 2019 年 11 月的 12.45 元/羽回落至 2021 年 12 月 3 日的 2.28 元/羽;鸡肉价格从 2019 年 11 月 的 15 元/公斤跌至 2021 年 11 月 29 日的 12.45 元/斤。近期能繁母猪存栏去化结果 明显,猪价从底部略有回升,鸡产品相关价格同样触底回升。猪周期将至,或带动 鸡价上行。

3.2 白羽鸡:产能相对充裕,禽流感或一定程度上影响引种量

我国白羽鸡经历了五轮鸡周期。与猪周期进行对比,鸡价的周期波动更为剧 烈。将我国白羽鸡价格从 2012 年进行复盘,共经历了 5 轮鸡周期,每轮鸡周 期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持续的时间亦有所差异。2020 年 2 月,我国进入了第 五轮白羽鸡周期。从主产区白羽肉鸡的平均价格来看,此次鸡周期的价格从 2020 年 2 月 7 日的 4.44 元/公斤开始上涨,此后呈震荡走势。2022 年 3 月起,白羽鸡平均 售价逐渐上涨,主要受国内散点疫情阻断物流运输以及美国禽流感爆发等因素影 响。截至 2022 年 6 月 17 日,白羽肉鸡的平均价格为 9.8 元/公斤。

我国祖代与父母代白羽鸡存栏处于相对高位水平,短期供给仍较为充裕。非洲猪瘟 发生后,鸡肉替代效应增加,叠加餐饮连锁化、团膳餐厅等快速发展,2019-2021 年 白羽鸡出栏量逐年增加,从 44 亿羽增加至 58 亿羽。2021 年,我国白羽鸡出栏量为 58 亿羽,同比增长 17.89%;祖代白羽鸡引种量达到 125 万套,同比增长 24.65%,供 给相对较多。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祖代白羽鸡与父母代白羽鸡存栏 处于相对高位水平。2021 年,我国后备祖代鸡与在产祖代鸡的存栏量分别为 2981.35 万套与 5934.98 万套,同比分别下降 1.14%与增加 8.43%;后备父母代种鸡 与在产父母代种鸡的存栏量分别为 62542.94 万套与 80994.57 万套,同比分别增加 15.05%与 0.82%。一般而言,祖代白羽鸡在引种后即成为后备祖代鸡,后备祖代鸡经 过 24 周开始产蛋,成为在产祖代鸡。从祖代鸡引种到商品鸡投入供给大约需要 14 个月的时间。在我国祖代白羽鸡与父母代白羽鸡存栏处于相对高位的水平下,预计 我国白羽肉鸡的供给短期仍较为充裕。

禽流感或一定程度上影响白羽鸡引种量。我国祖代白羽鸡目前主要以国外引种为 主,引种比例高达 90%。2022 年 2 月以来,美国禽流感再度爆发,参照 2015 年美国 与法国相继爆发禽流感后,我国祖代白羽鸡引种量连续三年保持低位水平。从目前 的情况来看,北美的禽流感并没有出现明显改善。如果后续禽流感持续蔓延,预计 将对我国白羽肉鸡祖代引种产生一定冲击。 我国祖代白羽鸡引种依存度或将得到改善,供给自由度有望提升。为解决我国祖代 白羽鸡过度依赖国外的问题,2021 年 12 月 1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 498 号公告, “圣泽 901”“广明 2 号”“沃德 188”等三个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成为我国首批自 主培育的快大型白羽肉鸡新品种。此举改变了我国白羽鸡种源完全依靠进口的局 面,我国白羽鸡的引种依存度或将得到改善,供给自由度有望提升。

白羽鸡主要供应快餐行业,长期来看受益于快餐行业规模提升。白羽肉鸡属于快大 型肉鸡,全身羽毛均为白色,体型呈丰满的元宝形,具有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 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但该品种抗病能力较弱,口感欠佳。白羽鸡生长速度快,一般 45 天即可出栏,料肉比为 1.6 左右,在所有肉鸡中比值最低。基于白羽鸡的相关特 点,白羽鸡主要面向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连锁企业销售。近几年,我国餐饮行业 连锁化与规模化的进程加速,连锁餐饮企业的总营收与总店数呈现增长态势。在此 背景下,白羽鸡有望受益于快餐行业规模的提升。

3.3 黄羽鸡:产能去化稳步推进,关注盈利修复进程

我国黄羽鸡处于第四轮鸡周期。由于白羽鸡与黄羽鸡的生长周期存在一定的差 异,且白羽鸡主要以国外引种为主,受国外流感、封关等因素的影响大于黄羽 鸡,因此我国白羽鸡与黄羽鸡的价格周期有所不同。将我国黄羽鸡中的中速鸡 价格从 2013 年进行复盘,共经历了 4 轮鸡周期。2020 年 2 月,我国进入了第 四轮黄羽鸡周期。从黄羽鸡的中速鸡价格来看,此次鸡周期的价格从 2020 年 2 月 5 日的 2.39 元/公斤开始上涨,此后呈震荡走势。截至 2022 年 6 月 21 日,黄羽鸡的中速鸡价格为 8.16 元/公斤。

受禁止活禽交易政策影响,2021 年我国黄羽肉鸡在产祖代与父母代存栏呈现双降态 势。与白羽鸡不同,我国黄羽鸡销售主要以活禽交易为主,占比约 80%,仅 20%通过 屠宰销售。2020 年疫情发生后,一些省份除了关闭野生动物交易市场之外,还规定 了较为严格的活禽交易和流通条件。2020 年 3 月 19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数据显示,我 国实际关闭的活禽市场比例达到 95%以上。

2020 年 7 月 3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活禽集中宰杀,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此后,各地相继发 布文件禁止活禽宰杀交易,对黄羽鸡养殖企业的经营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一些 小企业被迫出清。2020 年,我国黄羽鸡出栏量为 44.3 亿羽,同比下降 9.59%。2021 年,我国在产祖代黄羽肉鸡与在产父母代黄羽肉鸡的存栏量分别为 151.45 万套与 4047.15 万套,同比分别下降 1.31%与 5.93%,存栏呈现双降态势。

2022 年下半年黄羽鸡价格或仍有上行空间。2021 年以来上游饲料成本快速上涨,对 养殖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压力,叠加活禽交易受限等因素,养殖户开启去产 能进程。2021 年以来我国黄羽肉鸡在产祖代与父母代存栏呈现双降态势,预计我国黄 羽鸡价格 2022 年下半年或仍有上行空间。从 2022 年 5 月以来黄羽鸡的出栏价来看, 我国黄羽鸡价格已出现一定的上涨,中速鸡价格从 2022 年 1 月 1 日的 7.15 元/斤回 升至 2022 年 6 月 21 日的 8.16 元/斤。

3.4 关注产能去化,寻找边际拐点

白羽鸡:短期来看,我国祖代与父母代白羽鸡存栏处于相对高位水平,供给仍较为 充裕,近期白羽鸡均价上涨主要受美国禽流感、疫情等因素催化,预计短期内白羽 鸡价格上涨空间相对有限。考虑到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地禽流感尚未出现明显改 善,如果后续禽流感延续蔓延态势,预计将影响我国白羽鸡引种。目前,受俄乌冲 突等因素影响,饲料成本维持在高位水平,叠加供给相对充足,白羽鸡产能去化有 望稳步推进。

黄羽鸡:一方面,受 2020 年疫情与逐步取消活禽交易等因素影响,黄羽鸡的销售渠 道受到严重冲击,2021 年祖代及父母代黄羽鸡存栏去化稳步进行。另一方面,2022 年以来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上游的饲料成本处于高位水平,对养殖企业的生产 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压力。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黄羽鸡产能先于白羽鸡去化,预 计价格或有上行的空间。 关注猪周期向上拐点。猪肉与鸡肉需求存在一定的替代性,猪价上升有望推动鸡肉 价格上涨。根据产能去化幅度,我国生猪供给预计下半年将呈现缩量态势,猪价拐 点或基本确立。后续需持续关注猪价走势,把握周期向上拐点。

3.5 重点公司分析

(1)圣农发展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自养自宰白羽肉鸡专业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于 1983 年,专注于白 羽鸡生产三十多年,于 2009 年 10 月在深交所上市。目前公司拥有全产业链,以肉鸡 饲养、肉鸡屠宰加工和鸡肉销售为主业,具备 5 亿羽产能建设,是麦当劳唯一在我国 本土鸡肉的供应商,已在国内肉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78 亿元,同比增长 5.34%。 全产业链优势领跑周期。

公司拥有完整白羽肉鸡育种技术,实现完全国产替代引种。 公司自我研发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圣泽 901 是我国第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鸡 品种,在产蛋率、料蛋比、出栏日龄、抗病能力等众多指标均体现了明显且稳定的优 势。公司建立了集饲料加工、种源培育、祖代与父母代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 养、肉鸡屠宰加工、熟食加工等环节于一体的肉鸡产业链,保障生产稳定、品质可控, 能有效降低成本和外部影响。

研发优势转化成强大的终端产品创新能力,拓展下游高毛利产品。公司先后在光泽、 福州、上海成立了三大研发中心,根据不同销售渠道配备不同的研发团队,并推动产 品资源共享,促进各渠道协同性,提升开发效能。公司现拥有 130 余人的专业研发队 伍,团队内厨师均有高级中/西餐厅、米其林餐厅、五星酒店的从业经历。2021 年产 品转化 58 个,增长 200%。2021 年新品销售额 9.07 亿,2014-2021 年,新品销售年复 合增速约为 29%,增长迅速;其中重点客户新品销售年复合增速约为 33.4%。其中, 2021 年面对 C 端客户新推出的“脆皮炸鸡”和“嘟嘟翅”两产品成功实现单月销售 额破千万。

(2)泰森食品

泰森食品是全球最大的鸡肉、牛肉与猪肉生产商与供应商之一。泰森食品始创于 1935 年,于 1963 年在纽交所上市,总部位于美国,是全球领先的鸡肉、牛肉、猪肉以及 加工食品的生产商及供应商。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其他企业快速 扩大市场份额,在肉鸡业务领域形成了完整的养殖产业链。(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01 年,泰森食品建立首 家中国工厂,正式进军中国市场。目前泰森在中国拥有三家研发中心、七大加工厂、 数十家养殖农场,是国内领先的从养殖屠宰到加工配送的全产业链肉类生产企业。公 司的产品目前已覆盖了全美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拥有 Tyson、Hillshire Farm、Wright、Jimmy Dean、Ball Park 等多家知名品牌,同时也是众多国际餐饮品 牌及零售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凭借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影响力,公司在 2021 年 位列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第 270 位,2021 年营业收入达到 470 亿美元。

泰森食品多业务布局,业绩近几年实现稳健增长。经过近 90 年的发展,泰森食品 在鸡肉、牛肉、猪肉等领域全面布局。其中,公司的鸡肉业务已形成了从种鸡育 种到饲料加工、养殖与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垂直化产业链,牛肉与猪肉的业务则主 要采取外购生猪与牛的方式,而后进行屠宰加工。得益于公司业务范围且覆盖区 域广,相对其他养殖企业而言,公司在养殖周期下的抗压能力较强,近几年业绩实现稳健增长。2017-2021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从 382.60 亿美元增加至 470.49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5.31%;归母净利润从 17.74 亿美元增加至 30.47 亿美 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14.48%。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0.5 亿美元,同 比增长 19.72%;实现归母净利润 19.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6.79%。公司 2022 年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主要是公司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加所致。

(3)圣农发展对比泰森食品

圣农发展作为我国白羽鸡全产业链龙头,与泰森食品在鸡肉业务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 性。在此,将圣农发展与泰森食品在业务结构、渠道结构、业绩等主要指标进行对比 分析。 与圣农发展相比,泰森食品的业务范围更加多元化。圣农发展作为我国白羽肉鸡全产 业链龙头,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肉鸡养殖与销售。

2021 年,圣农发展共实现营业收入 144.78 亿元,其中鸡肉与肉制品业务共实现营业收入 135.74 亿元,营收占比为 93.75%; 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9.05 亿元,营收占比为 6.25%。与圣农发展相比,作为全球领 先的鸡肉、牛肉、猪肉以及加工食品的生产商及供应商,泰森食品涉及的业务范围较 广,主要包括牛肉、鸡肉、猪肉与预制食品。其中,牛肉是泰森食品的第一大创收来 源,2022H1 实现营业收入 100.36 亿美元,营收占比为 38.53%;鸡肉业务是泰森食品 的第二大创收来源,实现营业收入 79.76 亿美元,营收占比为 30.62%。预制食品与猪 肉分别为泰森食品的第三与第四大业务,业务占比分别为 18.14%与 12.25%。

鸡肉业务中,泰森食品 BC 端齐发力,圣农发展以 B 端业务为主。从渠道布局来看, 圣农发展主要以 B 端业务为主,近几年逐步加大 C 端的渠道布局力度。根据圣农发展 公布的数据,公司 C 端占食品深加工板块收入的比重由 2019 年的 8.75%提升至 2021 年的 15%以上,其中线上和新零售的销售收入占 C 端比重超过 50%。

相比而言,泰森 食品的鸡肉业务渠道收入主要包括零售、餐饮服务、国际业务、工业与其他。其中, 零售与餐饮服务是泰森食品鸡肉业务的主要渠道创收来源。从近三年泰森食品的渠道 收入结构来看,公司 BC 端业务齐发力,在零售与餐饮的业务配置方面相对平衡。受 疫情因素影响,2020 年泰森食品鸡肉类业务中餐饮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48.92 亿美元, 同比下降 4.79%,营收占比从 2019 年的 38.63%下降至 2020 年的 36.97%。随着疫情 恢复常态化,公司的餐饮服务业务有所回暖。2022H1,泰森食品鸡肉类业务中餐饮服 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1.50 亿美元,营收占比为 39.81%;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3.32 亿美元,营收占比为 42.11%。

泰森食品近几年鸡肉业务的营业收入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由于泰森食品的成立时间较 长,在肉鸡业务领域全产业链布局,且业务区域范围广,相对于圣农发展而言,公司 在鸡肉业务的营业收入体量远高于圣农发展,且在鸡周期下的抗压能力较强,营业收 入波动幅度相对较小。2016-2021 年,泰森食品鸡肉业务的营业收入从 109 亿美元增 加至 137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4.68%。而圣农发展受鸡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大,营 业收入从 2016 年的 83 亿元增加至 2021 年的 144.78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11.66%。

4.种业:短期受政策、俄乌冲突提振,中长期转基因有望成为趋势

4.1 我国种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我国种业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增速快于全球市场。根据全球农业市场调研公司 Kynetec 统计,全球种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以出厂价格计算的全球种业市场销售额 由 2014 年的 423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 463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5%。预 计到 2025 年,全球种业整体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527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2.6%。 我国种业市场规模目前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增速快于全球市场。以 出厂价格计算的我国种业市场销售额由 2014 年的 482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 552 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3%。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种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732 亿元, 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5.8%,在全球市场占比将提升至 21.37%。我国种业市场规模未来 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生物育种、消费升级拉动高端蔬菜种子需求快速增长等。

我国种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目前全球种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全球农业市场 调研公司 Kynetec 统计数据,2020 年全球种业市场 CR5 达到 52%,市场份额主要集 中在拜耳、科迪华、先正达集团、巴斯夫与 Vilmorin。这几大龙头 2020 年全球市场 份额分别约为 20%、17%、7%、4%和 4%。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种业市场相对分散。根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灼识咨询统计数据,2020 年我国种业市场 CR5 仅为 12%,远低于全球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靠前的企业主要包括隆平高科、先正达集 团、北大荒垦丰种业、江苏大华种业与广东鲜美种苗。这几大龙头 2020 年中国市场 份额分别仅为 4%、3%、2%、2%和 1%。

4.2 国家政策推动种业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是指导农业的纲领性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 份文件,目前已成为国家重视农业的专用名词,是指导农业的纲领性文件。2022 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 该文件是 2004 年以来第 19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022 年出台的一 号文件在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推进种源等 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乡村建设与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文件指出,要 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大 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有效的提高自身粮食供给能力。针对种业方面,文 件指出要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 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

近期我国频繁出台种业相关政策文件,我国种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在种业的发展过程 中,国家政策是推动我国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022 年以来,国家在加强对种子生产 经营监管、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转基因相关管理规章进行修订等方面发力,力争推 动种业创新发展,促进种业转型升级。2022 年 1 月,国家对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 管理办法进行新的修订,内容涵盖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受理、审核、 核发和监管等方面。

2022 年 3 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2023 年全国 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方案》的通知,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部 署安排,强化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全面 净化种业市场。2022 年 6 月,2022 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出台,涉及粮食生产支持、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种业创新发展等九大方面;在种业创新发展方面,提出要推进 种质资源保护、畜牧良种推广和制种大县奖励,扩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 制种大县支持范围,提高农作物良种覆盖面,促进种业转型升级。在政策支持的背景 下,我国种业格局将进一步优化。

4.3 我国转基因商业化有望加速进行

转基因政策持续加码,转基因商业化将加速进行。2021 年 11 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十 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为今后五年的“三农”工作指出明确目标。在推进 种业振兴中,《规划》提到“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 产业化应用”。2021 年 12 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明确提出启动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有序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应用。2022 年 1 月,农业农村部决定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 定办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4 部规章 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以适应转基因管理的新形势,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2022 年 2 月,农村农业部制定《2022 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响应党中央 “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部署要求,着力提升转基 因生物监管能力,优化监督管理措施,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制种、非法种植 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各项法律法规有效贯彻执行,为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营造健康 有序的环境。2022 年 6 月 8 日,国家正式出台《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 行)》和《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对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的品种审定标准进行细节化、落地化,预示着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再上一个台阶。

我国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即将启动。(1)一方面,我国已颁发多个转基 因农作物安全证书,近年来频次提升。国家前四次颁发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证书分别在 1997 年、1999 年、2006 年和 2009 年。自从 2009 年国家颁发了 2 个转基因水稻和 1 个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后,10 年间我国转基因种子的研发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期间都 没有新的转基因农作物品种获批生物安全证书。

间隔 10 年后,国家连续颁发多个转 基因粮食作物安全证书,包括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木瓜等品种。2019 年 至 2022 年上半年,我国陆续颁发了 11 个转基因玉米和 3 个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应用安 全证书,为我国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打下基础。此外,我国近年还颁发 了多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覆盖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油 菜、转基因棉花等。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占全球比重接近八成,而我 国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加速获批,未来有望加速推进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进程, 追赶国际种业市场。

(2)另一方面,转基因品种审定标准落地,国家已制定《国家级 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和《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目 前,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两大转基因品种审定标准得到规范,叠加多个转基因玉 米和转基因大豆品种已获得安全证书且产业化试点进展良好。因此,我国转基因商业 化有望加速进展。

4.4 主要农作物分析

(1) 小麦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从产量来看:根据 美国农业部,2021 年,我国小麦产量为 136.95 百万吨,在全球占比为 17.58%;印度、 俄罗斯分别位居第二与第三,产量占比分别为 14.07%和 9.65%。从出口量出发:俄罗 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根据美国农业部,2021 年俄罗斯小麦出口量 33.00 百万 吨,占全球小麦出口量比重约 16.55%;美国、乌克兰小麦出口量占比亦较高,2021 年 分别为 10.99%和 9.53%。2021 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量合计占全球比重超过 26%。

2022 年,预计全球小麦供需关系维持紧张。根据美国农业部,2021 年乌克兰小麦产 量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接近 30%,占全球小麦产量比重上升 0.96 个百分点至 4.24%。 乌克兰虽然不是小麦生产大国,但其小麦出口量排名前列。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春季 作物播种公顷数同比下滑,战争影响乌克兰粮食出口运输;叠加全球范围天气不利影 响,如印度在 2022 年遭遇强烈高温,预计今年全球小麦产量将出现下滑,全球小麦 供需关系将维持紧张。

我国小麦基本自给自足,从俄罗斯进口小麦的占比相对较小。我国小麦的进口依赖度 低,出口量极少。根据中华粮网,2021 年我国小麦累计进口约 9.7 万吨。从小麦的进 口国家来看,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是我国小麦的主要进口国。2020 年,我国从澳 大利亚进口小麦的占比达到 28.14%;美国和加拿大进口小麦的占比分别为 28.06%与 26.14%。俄罗斯是我国小麦进口的来源国之一,但占比相对较小,仅为 1.07%。

俄乌冲突短期内对我国小麦供给冲击有限。我国小麦自给率较高,进口主要是调节余 缺,外围市场对国内小麦供需影响有限。俄乌冲突后,虽然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欧美国家制裁,但在全球粮食供需紧张的大环境下,俄罗斯小麦在出口上以价格优势 取胜,其小麦出口不降反增;截止 6 月 20 日,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22 年预计俄罗斯小麦出口将增加至 40 百万吨,将同比增长超 21%。

对中国而言,俄罗斯 释放友好信号,俄罗斯小麦出口至中国预计不受影响。印度方面,5 月份印度发布禁 止小麦出口禁令,目前已允许恢复出口部分小麦。印度出口小麦主要运往孟加拉、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国家,出口到中国的量极少,印度限制小麦出口对中国影响较小。 从价格来看,地缘冲突事件、各国小麦出口政策、不利天气等因素导致全球小麦供需 关系紧张,预计短期内将会支撑小麦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 玉米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根据美国农业部,2021 年,美国玉米产量最高,产 量约 383.94 百万吨,占全球比重约 31.57%。而我国玉米产量为 272.55 百万吨,是 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在全球占比为 22.41%。

我国玉米基本自给自足,进口依赖度低。从全球各国的进口量来看,我国目前是全球 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出口数量很少。根据美国农业部,2021 年中国玉米进口量为 23.00百万吨,全球占比约 12.82%。但从自给率来看,我国玉米自给率约 95%以上,实际上 进口依赖度较低。 乌克兰是我国玉米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我国玉米的进口国家相对集中,主要是美 国与乌克兰,其中美国是我国玉米的第一大进口国。根据海关总署,2021 年,我国进 口玉米中,美国占比达到 70%。乌克兰为我国玉米进口的第二大国家,2021 年进口占 比为 29.05%。

俄乌冲突后,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量持续走低,但对我国整体玉米供给影响有限。 根据海关总署,2022 年 1-5 月,我国玉米进口量 1,139 万吨,同比小幅下降 2.9%; 其中,美国、乌克兰玉米进口占比分别约为 56%和 42%。一般而言,每年的 10 月至次 年的 5 月是乌克兰玉米的集中出口期。今年 2 月份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乌克兰港口运 输受限,玉米出口难度加大。今年 3-5 月,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量分别为 136 万 吨、70 万吨、12.67 万吨,环比下降明显。就 5 月而言,我国玉米进口量同比降幅较 大(-34.1%),而 1-5 月整体降幅较小。但考虑到我国玉米自给率较高,玉米进口量 占比较小,进口端对我国整体玉米供给格局的影响有限。短期内我国玉米价格走高或 由外围情绪影响所致,我国玉米供给未受到严重冲击。

(3) 大豆 我国是全球第四大大豆生产国,全球产量占比不高。目前,全球前三大大豆生产国 分别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我国是第四大大豆生产国。根据美国农业部,2021 年,巴西、美国与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在全球占比分别为 35.80%、34.29%和 12.33%; 而我国大豆产量为 16.40 百万吨,占比为 4.66%,远不及前三大大豆生产国。

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高,大豆进口量占全球比重接近六成。我国大豆进口量在全球的 占比维持在 60%左右,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根据美国农业部,2021 年,我国大 豆进口量占全球比重为 59.43%,远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从我国大豆进口情况分布来 看,我国大豆主要从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其中巴西是我国大豆的最大进口国。 根据海关总署,2021 年,巴西大豆进口量占我国进口大豆总量的比重约 60.2%;美国、 阿根廷的进口占比分别为 33.5%和 3.88%。

受南美旱情等因素影响,我国大豆价格有望维持高位震荡。美国、巴西与阿根廷是大 豆的主要生产国,我国的大豆主要从巴西和美国进口。美国和巴西由于地理位置不同, 存在收获季节性差异,巴西大豆收获时间是 3-4 月,美国大豆收获时间是 9-10 月。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数据,2022 年 1-5 月,我国进口大豆 3803 万吨,同比略减 0.4%。5 月已经入巴西大豆出口旺季,但今年 5 月我国从巴西进口大豆量约 779 万吨, 同比出现下滑;而同期从美国进口大豆量约 173 万吨,同比增幅超 6 倍。2021 年 12 月以来,南美发生旱情,巴西、阿根廷核心大豆产区面临减产,推动大豆与豆粕价格 持续走高。面对巴西、阿根廷等地大豆价格上涨的情况,我国积极买入价格具有相对 竞争优势的美国大豆。由于今年上半年巴西、阿根廷大豆产量受旱情影响,叠加美国 大豆产区天气在后期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国际大豆价格易涨难跌,预 计国内大豆价格短期内将维持高位震荡。

(4) 水稻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水稻生产国,2021 年水稻产量创近十年新高。稻谷播种面积与单 产共同决定了我国的水稻产量。受益于我国水稻单产的增加,2021 年我国水稻产量为 21,284 万吨,同比增加 0.46%,产量创近十年新高。从产出量来看,我国目前是全球 第一大水稻生产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 年我国水稻产量为 21,186 万吨,产 量在全球占比为 37.31%。印度与印度尼西亚分别是全球第二与第三大水稻生产国, 2020 年水稻产量在全球占比分别为 31.97%与 15.91%。

我国水稻基本自给自足,进口依赖度低。我国水稻的自给率约 98%左右,基本可以自 给自足,出口量很少。但由于我国人数众多,从全球各国的进口量看,我国仍然是全 球最大的水稻进口国。近几年,我国水稻进口量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2011-2019 年, 我国水稻进口量从 2,800 千吨增加至 3,520 千吨。受疫情影响,我国部分水稻企业停 产停工,2020 年我国水稻进口量达到 7,100 千吨,同比增长 101.70%,进口依存度达 到 3.2%。2021 年,我国水稻进口量同比有所下降,降至 6,500 千吨。

我国稻谷与大米的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与南亚。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稻谷和大米的前三大主要进口国家分别为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其中,印度 是我国稻谷和大米的第一大进口国,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 23.90%。越南与巴基斯坦分 别是我国稻谷和大米的第二与第三大进口国,进口量分别占进口总量的 22.90%与 18.10%。

预计 2022 年我国水稻价格维持窄幅震荡。由于我国水稻自给率很高,且俄罗斯与乌 克兰不是全球主要的稻米生产国与消费国,因此外围市场对我国水稻市场的影响有限。 从需求来看,下游食用消费对我国水稻的需求相对稳定,稻谷对饲料需求的增量贡献 或边际递减。从供给来看,我国水稻产量 2022 年有望延续增长态势,供给仍较为充 裕。与此同时,我国水稻的库消比处于相对高位水平,库存存在一定的压力。目前,我国稻谷托市收购工作已全面结束。2022 年 3 月启动的国储政策性陈稻拍卖,目前已 常态化进行,由于稻谷市场供需宽松的基本面未变,水稻价格上涨有一定压力,预计 水稻价格后续或以窄幅震荡为主。考虑到国家实行水稻最低收购价格制度,水稻价格 的下跌空间亦相对有限。

4.5 短期受政策、俄乌冲突提振,中长期转基因有望成为趋势

(1)短期来看,政策和俄乌冲突推动行业景气 短期来看,俄乌地缘冲突、各地粮食出口政策推高全球主要农作物价格。上述四大农 作物品种中,我国大豆依赖进口,近期受南美旱情影响较大;我国玉米进口格局在一 定程度上受俄乌冲突影响,整体供给影响受影响有限;我国小麦、水稻进口格局受当 前外围市场影响较小。从价格来看,俄乌冲突发生以来,各国粮食出口政策有不同程 度收紧,粮食保护主义加剧扰乱了全球粮食市场供需系统。叠加部分地区受到天气对 产量的不利影响,目前全球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价格维持高位,我国农民 种植意愿相对较高,带动相应农作物种子销量。

(2)中长期来看,转基因商业化乃大势趋势 中长期来看,我国转基因商业化是农业种植发展大趋势。面对全球疫情肆虐和农产品 价格持续上涨,国家更加注重保障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稳定, 国内转基因商业化正在有序推进。近两年,转基因相关政策文件频繁出台或修订,十 四五规划提及要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目前,我国已有多个转基因品种获得 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同时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的品种审定标准成功落地,我国转 基因商业化有望得到加速进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6 重点公司分析

(1)隆平高科

2021 年,公司营收保持增长,业绩受库存减值拖累。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5.03 亿元,同比增长 6.47%,实现归母净利润 0.62 亿元,同比减少 46.12%。分品类 来看,2021 年,公司水稻种子实现营收 13.04 亿元,同比下降 6.19%;玉米种子实现 营收10.15亿元,同比增长2.74%;蔬菜瓜果种子实现营收2.87亿元,同比下降2.62%; 杂谷种子实现营收 1.77 亿元,同比大增 55.09%;向日葵种子实现营收 0.89 亿元,同 比下降 22.57%。针对第一大业务水稻种子,公司整合成立亚华水稻事业部,增强内部 协同效应;同时水稻小品种集中清理去库存,优化隆平种业品种结构。业绩方面,由 于公司在 2021 年计提大额资产减值损失,拖累公司利润端表现。随着去库存工作开 展,公司水稻种子库销比降低,库存种子减值完成,2022 年公司种子库销比将逐渐回 归健康状态。

公司转基因业务加速发展。公司在转基因玉米研发、基因编辑水稻、各作物分子标记 辅助育种等形成了成熟稳定的研发布局,玉米转基因创新前端以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形成“双驾马车”协同推进玉米转基因性状 开发,后端以玉米科学院、联创种业为主推进品种转育。目前,隆平高科的参股公司 杭州瑞丰转基因玉米瑞丰 125、转基因玉米瑞丰 8、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 nCX-1 已获 得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公司市场主导玉米品种裕丰 303 等均已完成生物育种产业化 的各项准备工作,玉米品种和转基因性状的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公司在生物育种板块 持续发力,随着我国转基因商业化进程推进,在我国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开放以后,隆 平高科有望成为市场主力军。

(2)荃银高科

2021 年,公司种子业务快速增长,订单农业业务规模增加。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 总收入 25.21 亿元,同比增加 57.38%,实现归母净利润 1.69 亿元,同比增加 26.68%。 2021 年,公司农业类销售量同比增长 125.86%,业绩驱动因素主要是以下三点:公 司各类农作物种子销量全线增长,销售 10,066.79 万公斤,同比增长 51.84%;其中, 公司主推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品种市场表现良好。公司订单农业业务规模增加。 2021 年,公司期订单粮食业务销售量为 26,561.52 万公斤,较上年同期增长 71.58%; 青贮业务销售量 17,878.49 万公斤,较上年同期增长 783.65%。公司通过实施员工 持股计划,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公司持续布局订单农业业务,与种子业务协同发展。2021 年,公司粮食作物业务收入 7.24 亿元,同比提升 72.54%;青贮玉米业务收入 1.35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 800.48%。 粮食订单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打造“店集贡米”以及环巢湖优质绿色种植全产业链项 目等,通过种粮一体化品牌粮基地展示示范,积极带动杂交水稻种子及小麦种子销售。 青贮玉米业务方面,公司从奶业企业的需求入手,大力培育适宜青贮品种,通过青贮 玉米订单种植,积极带动了全玉 1233、庐玉 9105、苏麦 188 等杂交玉米、小麦种子 销售。此外,公司还积极开展酿酒专用粮的品种研发、订单供应业务,聚焦酿酒专用 粮高质量发展,拉动种子销售。

公司注重研发,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创新之路。2021 年,公司 新增国审品种 97 个,其中水稻 92 个,玉米 5 个;省审定品种 60 个,其中水稻 44 个,玉米 9 个,小麦 7 个。子公司中科荃银与上海师范大学开展水稻导航育种研 究,独占开发具有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关键变异图谱,为公司更高 效地开展新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公司正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 用。

在分子育种上,公司联合国内一流的种业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团队成立了“国家 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搭建科企紧密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商 业化分子设计育种新模式;在转基因方面,公司 2015 年牵头开展了农业部“转基因 抗虫玉米‘双抗 12-5’产业化研究项目”,并已按照项目要求创制了抗虫性状突 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系),公司同时也与大北农等单位开展合 作。

5.宠物食品:行业增速较快,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5.1 我国宠物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宠物食品是宠物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

我国宠物行业处于较快成长阶段,2021 年增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近几年,随着养 宠人数的增加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宠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容,行业增速较快。 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0-2021 年,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 场规模从 140 亿元增加至 2490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29.91%,行业处于较快发展阶 段。受疫情影响,2020 年我国宠物市场增速放缓。根据《2021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 书》的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到 2490 亿元,比 2020 年增长 20.58%,增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展望未来,伴随着消费升级与商业化程度 的提高,预计我国宠物市场未来仍具发展空间。

宠物食品是宠物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根据《2021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显 示,在我国宠物行业细分领域中,宠物食品消费支出(主粮、零食、营养品)的占比最高。2021 年,宠物食品消费支出的占比为 51.50%,是宠物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 远高于宠物医疗和宠物用品等其他支出。

5.2 多因素推动宠物食品消费上行

国家出台了宠物食品行业相关政策,有助于行业有序发展。2018 年,农业农村部发布 了《宠物饲料管理办法》、《宠物饲料标签规定》、《宠物饲料卫生规定》、《宠 物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宠物配合饲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要求》和《宠物添加 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要求》,上述政策规定了境内宠物配合饲料、宠物添 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以及进口宠物配合饲料、宠物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的企 业经营活动的必要资质,规范了宠物饲料标签标示内容,明确了境内生产、销售宠物 饲料产品的卫生指标和宠物饲料企业生产许可条件。上述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明确并规 范了宠物食品的生产、经营,提高了准入门槛,有助于行业有序发展,进一步推动和 促进我国宠物食品行业规模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际经验表明,经济水平与宠 物食品市场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稳中有升。 人均收入水平提升促使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宠物食品市场规模也随之增长。2012-2021 年,中国 GDP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8.73%,宠物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 2012 年的 157 亿 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1282 亿元。除 2020 年受到疫情影响外,2012 年至今,我国宠物 (犬猫)食品市场规模年增长率大部分都维持在20%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28%, 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6.17%。

结婚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宠物需求倾向提升。受婚姻观念转变、工作节奏等因素的 影响,近几年我国结婚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4-2020 年,我国结婚率从 9.58‰下降 至 5.80‰。在结婚率下降的同时,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显现。2014-2021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从 13755 万人增加至 20056 万人,占比从 10.10%增加至 14.20%。在我 国结婚率下降与老龄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居民的孤独感将有所增加,宠物不仅仅充 当人们感情寄托的角色,也逐渐被当作中国人家庭中重要的成员。宠物消费成为情感 消费,相比物质消费,具有更大的需求空间和可持续性。

5.3 国内宠物食品行业快速发展,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国内宠物食品行业快速发展。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带动宠 物消费需求扩张。宠物食品作为宠物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受益于国内经济的增 长,未来行业规模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由于我国宠物经济尚处于发展 的早期阶段,养宠渗透率和单只宠物消费支出额处于较低水平,国内宠物食品行业 市场总体规模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我国宠物食品市场集中度有望提高。2019 年,我国犬 食品行业与猫食品行业的 CR3 分别为 14.90%与 16.20%,而美国犬食品行业与猫食品 行业的 CR3 已分别达到 53.00%与 35.80%。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发展初期,行业内中小 企业偏多,我国宠物食品市场的集中度相对较低。随着近年来国内宠物行业相关政 策的不断完善,行业门槛逐渐提高,行业内无序竞争的局面有所改变。随着科学养 宠的普及,宠物主对宠物食品的营养、质量、安全要求都会提高。质量稳定、有口 碑的产品将获得更大市场。由于宠物更换主粮品牌的成本较高,已树立品牌优势的 头部企业在竞争中存在先发优势,这对小规模企业具有一定的品牌壁垒。同时,产 业资本的进入将加速行业整合,未来客户、资金及各类资源都将向头部企业集中, 龙头企业的优势将被进一步放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国内养宠年轻化,科学养宠观念提升。根据《2021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我国养 宠人群以 80、90 后为主,其中 80 后占比 30.5%,90 后占比 46.3%。越来越多的年轻 一代对精神生活品质的追求提升,年轻群体更多地将宠物视为家人,对宠物陪伴的 需求迫切,养宠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宠物主的诉求逐渐向精细化科学养宠方向 转变,对宠物食品的品质和健康也有着更高的追求,宠物主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选购 品质更优、原材料更健康、甚至量身定制的宠物食品。对宠物食品的接受度更高,消 费意愿更强,宠物食品渗透率在所有年龄段中相对更高,因此 80、90 后也成为宠物 食品的消费主力军。

5.4 重点公司分析

(1)中宠股份

公司是宠物食品领先企业。公司是一家全球宠物食品领域多元化品牌运营商,旗下有 “Wanpy”、“Natural Farm”、“Dr.Hao”、“Jerky Time”、“爱宠私厨”、“脆 脆香”、Happy100 等自主品牌,主要从事犬用及猫用宠物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具体产品涵盖零食和主粮两大类。产品销往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 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等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 2022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入 7.93 亿元,同比增长 41.58%;实现归母净利润 0.23 亿元,同比增长 10.73%。公司积 极布局国内市场,在疫情影响下,国内市场业务仍保持快速增长;在国外市场方面, 公司加强客户拓展和产品开发步伐,保持较快增速。

公司产品线丰富,以零食和罐头为主。公司产品涵盖犬用、猫用两大类别,涉及了宠 物干粮、宠物湿粮、宠物零食、宠物饼干、宠物洁齿骨等十一大类,总计 1000 余个 品种。目前公司产品基本属于宠物食品,宠物用品领域产品缺少,仅有猫砂为主打宠 物用品。在公司的宠物食品中,零食和罐头为主要品类。2021 年,公司宠物零食实现 营业收入 19.80 亿元,营收占比为 68.70%;宠物罐头实现营业收入 4.75 亿元,营收 占比为 16.50%。

(2)佩蒂股份

宠物休闲食品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公司。创立于 1992 年的佩蒂,专注于围绕宠 物健康建立科学食品体系,始终坚持用全球好产品不断推动宠物行业健康标准升级。 过去 27 年,公司一直担当全球宠物市场健康升级的助推器,为全球顶级宠物食品公 司和宠物主打造了数以千计热销的健康产品。目前,公司充分利用其在全球积累的研 发优势、生产优势以及海外优质品牌服务中国市场,全面启动在宠物领域的布局,旨 在成为中国第一的宠物健康生态集团。2022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43 亿,同 比增长 7.03%;归母净利润 0.29 亿,同比增长 22.12%。公司越南工厂产能逐渐恢复, 带动公司盈利能力回升。

咬胶是公司的主要业务,线上渠道积极开展。分产品看,咬胶是公司的主要创收来源。 2021 年,公司的畜皮咬胶与植物咬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4.32 亿元与 3.96 亿元,营 收占比分别为 33.98%与 31.13%。同时,营养肉质零食为公司的第三大业务收入来源, 2021 年营收占比为 19.93%。分渠道看,公司在线下与全国主要省市的区域代理商和 批发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与宠物医院、美容店等专业连锁机构保持深度合作关系, 将产品辐射至各终端门店。公司在发展线下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线上渠道。目前, 公司已在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等主流电商平台开设线上品牌旗舰店或专营店, 直接面对消费者,还与 E 宠商城等专业电商签订深度合作协议,直接向其销售产品或 合作开发产品。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