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长”与“外并购”双管齐下,建立起全球化的规模效应,拉近与顶级企业的差距。

向世界强者看齐,取长补短,进无止境。

中国食品工业起步较晚,即便经历了40多年的快速发展,仍然和世界顶级的食品企业有较大差距。食业头条根据2021财年的经营数据,整理出了全球TOP10和中国TOP10食品企业,并且尝试从中看到差距所在:

单位:亿元人民币,其他货币单位按2021年平均汇率换算(1瑞士币=7.0617元人民币;1美元=6.4512元人民币;1欧元=7.8683元人民币;1巴西币=1.196元人民币;1新币=4.8028元人民币)

差距一:营收差距巨大。以人民币为统一货币单位进行统计,中国TOP10合计营收为0.78万元,全球TOP10为3.55万亿,是中国TOP10的4.5倍,中国最大的万洲国际营收不如全球第十的达能。

差距二:中国工业化程度以及现代资本运作程度进入状态都要晚得多。1989年大陆开始试点,1995年才正式形成现代股票市场,中国TOP10中上市最早的是1993年的青岛啤酒,但可口可乐、百事公司早在1919年就已经上市,进入资本化运作了。

差距三:全球化程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差距悬殊。资料显示,全球共有233个国家和地区,百事公司和可口可乐都覆盖超过200个,雀巢、JBS、喜力都超过180个,而亚洲第一乳企的伊利只覆盖了60个,蒙牛仅有十几个。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差距所在,也明确了要学习和吸取的方向:

一、除了销售网络触达和覆盖,还要深入到全球各地去建厂深耕,实行本土化运作。

2021年,达能旗下100多个品牌销售遍布120多个国家。全球收入中,欧洲和北美洲(主要包括法国、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占比57%;其他地区(主要包括亚太地区、大中华区和拉丁美洲)占比43%,前十大市场分别为美国、中国、法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德国、加拿大,不会过度依赖单一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达能在全球55个国家建立公司,开设工厂,拥有9.8万员工,深耕当地市场。其中,中国已经成为达能第二大市场,收入占比10%,目前拥有9家工厂和约9000名员工,打造了诸如爱他美、诺优能、脉动、依云、碧悠等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大单品。

丰益国际更加明显,4200多亿营收里中国的益海嘉里就贡献了2200多亿,在中国拥有员工超3万人,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成生产基地60多个,生产型企业100多家,“金龙鱼”品牌的米面粮油产品已经深入亿万国人的日常生活。

但在中国TOP10中,除万洲国际外主战场都在本土,海外市场的拓展还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要想缩小与世界级公司的差距,必须把市场放在越来越多的“碗”里。

万洲国际之所在能排在中国第一,就是因为全球化的深入程度。资料显示,万洲国际在中国有33个工业基地,美国有55个工业基地,欧洲有13个工业基地,除了中国本土收入105亿美元外,在美国、墨西哥还有141亿美元的“盘子”在,欧洲市场也有26亿的收入,在三地猪肉食品市场都排第一。

不过整体上,中国十大在全球化布局方面还处于“浅尝辄止”的阶段,即便销售网络可以触达但是无法打入主流消费圈。茅台在中国“一瓶难求”,但是这么多年出海的成绩并不理想,2016年~2021年,贵州茅台海外业务收入分别为20.59亿元、22.7亿元、28.93亿元、29.2亿元、24.32亿元、26.18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3%、3.72%、3.75%、3.29%、2.48%、2.39%,甚至有“逐年退步”的迹象。

二、全球范围内找到合适标的兼并收购,“拿来”当地成熟的品牌和渠道资源,迅速壮大自身。

雀巢可以说是食品行业兼并收购方面的“祖师爷”。

1867年,雀巢公司成立,推出适合婴儿食用的配方奶粉;

1905年,雀巢与英瑞公司合并,组成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雀巢集团;

1916年,雀巢收购了挪威的乳业公司Egron;

1929年,雀巢,收购瑞士最大的巧克力公司Peter-Cailler-Kohler;

1947年,1947年 Maggi美极被雀巢收购成为全球六大策略品牌之一;

1960年~1962年间,冰淇淋消费需求暴涨,雀巢先后收购了德国Jopa、法国Heudebert-Gervais、瑞士Frisco三家冰淇淋公司;

1985年,雀巢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三花公司,并通过收购“喜跃”品牌进入宠物食品业务;

1992年,雀巢收购法国巴黎水集团,从而建立了矿泉水市场地位,1998年又把意大利矿泉水业务圣培露集团收入麾下;

2002年,雀巢拥有了高端冰淇淋制造商哈根达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经营权;

2012年,雀巢以1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惠氏营养品公司,以巩固其在婴幼儿营养品领域的位置……

包括收购中国的太太乐、银鹭、徐福记、豪吉等等品牌,时至今日,雀巢通过全球范围的整合并购业务已经拥有超过2000个品牌覆盖186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涉及婴儿营养、饮用水、咖啡、糖果巧克力、宠物食品、专业餐饮解决方案、乳制品、健康科学、冷冻食品、调味品等领域,也站上了当之无愧的全球NO.1食品企业的位置。

再来看另一个案例:万洲国际和JBS主营业务都是肉制品,但营收上有2400多亿的差距。为什么?

JBS的产品销售范围非常广,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更重要的是,JBS是名副其实的“收购狂人”,尤其2007年登陆资本市场后便开始了大手笔的“买买买”,斥资2.5亿美元将美国最大的肉食加工集团Swift & Company收入囊中,如愿进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猪肉、牛、羊肉市场;2008年,JBS接连收购澳大利亚Tasman公司和美国史密斯菲尔德的牛肉业务以及Five Rivers养殖场;2009年,JBS收购了Pilgrim's Pride的多数股份,进入美国禽肉市场……

2021年,JBS子公司Rigamonti以8200万欧元收购意大利King 's Group的100%股权,同年收购了澳大利亚三文鱼生产商Huon Aquaculture Group,正式进军水产行业;2022年5月,JBS又收购了2家分别位于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肉类加工厂,生产高附加值肉类产品。几乎每一年,JBS几乎都在全球各地兼并收购,奠定了如今全球肉制品行业的龙头地位。

食业头条CEO梁剑在《比未来先来》的年中增长主题演讲中提到,参考世界TOP10,中国食品产业未来可以有多少个千亿级食品企业?或者说,什么样的企业有成为千亿级别的潜力?

综合对比,食业头条认为,在品类上,“民生类”和“民心类”企业更有机会,即能够满足某种明确身心需求的刚需产业,前者主要指油、肉、奶制品等,后者主要指酒和可乐这类有一定“成瘾度”的产品;在经营方式上,“内生长”与“外并购”双管齐下,建立起全球化的规模效应,拉近与顶级企业的差距。

相关证券:
  • 百事(PEP)
  • 雀巢(ADR)(NSRGY)
  • 百威英博(BUD)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