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 (CO2) 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化合物,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之间由共价双键进行结合。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中最重要的长效温室气体,也是碳循环的关键元素。二氧化碳(CO2)是可以在高浓度窒息的液化、无色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碳有许多不同的来源。它可从天然二氧化碳泉,石灰石窑,发酵工艺,以及化工厂气和石化厂的气流中获得。它也可以从由发电厂排放的气流中捕获。

二氧化碳(CO2)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市场产需逐年升高】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工业焊接保护气、烟丝膨化、冷链物流、工业及电子清洗、电池专用化学材料与应用材料等领域;干冰主要应用于冷源(冷链物流、食品保鲜等)、工业清洗、舞台效果、消防等领域。中国各个下游领域需求稳步增长。
【中国高纯二氧化碳产量逐步成型】随着华特气体等一批企业大力投入,中国高纯电子级二氧化碳产量大幅上升,国内自给率大幅上涨。
二氧化碳(CO2)行业主要驱动因素
【国家政策支持】“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将带动公司业务增长。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各部委以及各省市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施。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19 年总排放量 98.26 亿吨,占全球29%,分别是排在二、三位的美国、欧盟2倍、3倍。从二氧化碳来源看,发电与供热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占总排放量 51%;制造业与建筑业是第二大来源,占比 28%。其中发电与供热以煤炭作为能源为主。
未来,我国将把非化石能源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包括太阳能、风电、水电、核电、生物质能发电(主要为垃圾焚烧发电)以及氢能等,力争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 25%左右。2021 年“十四五”规划已全面展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为液态二氧化碳、干冰、液氨及氨水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更广阔的消费市场空间。
【应用领域扩大刺激需求】二氧化碳除应用于食品饮料、工业焊接保护气、烟丝膨化、冷链物流、工业及电子清洗等领域外,也可应用于电池专用化学材料、可降解塑料以及农业气肥等新兴领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二氧化碳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二氧化碳(CO2行业供应链分析目前二氧化碳生产企业的原料气均来源于发电厂、化肥厂、水泥厂、化工厂、炼油厂、天然气加工厂等厂家排放的工业废气,主要是由于这些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超过 80%方具有利用价值。考虑原料废气的气体特性,一般二氧化碳生产企业均与上游厂家毗邻而建,通过预先建设管道来进行废气的输送,保证原料供应的经济性。因此一家二氧化碳生产企业的一个生产基地一般仅从一家或少数几家相邻的废气排放厂家采购原料废气。
主要原料及供应情况可供工业回收的富二氧化碳气源有两大类,即天然二氧化碳气源和工业副产气源。
天然二氧化碳气产于某些天然气田。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发现过不少的二氧化碳或者富二氧化碳气田,其二氧化碳含量为15~ 99%。在中国广东、山东和江苏等地,亦存在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气田。某些天然二氧化碳气本身纯度高(含二氧化碳 99.2%),利用井口压力经除尘干燥,脱除重烃和硫化物后就可以分装使用。
从各种工业过程的副产气源中回收二氧化碳,即可综合利用碳资源,又可治理因工业废气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中国二氧化碳(CO2)市场现状及增长率分析




图片

图片


2021年中国二氧化碳(CO2)市场规模达到了42.97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64.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21%。
人约二氧化碳的潜在供业量远大于潜在的需求量。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5亿吨低成本的、来自于天然气加工厂、化肥厂以及一些其他工业源的副产品的高纯度二氧化碳可供使用。每年还可以从发发厂、钢钢厂和水泥厂排放的稀释的含二氧化碳气流中以较高的成本捕集大约 180 亿吨。目前和未来潜在的二氧化碳再利用需求仅约人约二氧化碳排放的百分之几,二氧化碳再利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气体二氧化碳在工业中的用途很广,例如:用作化工、医药原料;饮料充填剂;制冷剂;惰性介质;溶剂;压力源;焊接保护气、防氧化剂及灭火剂;油田混相驱油等。
近年来,我国食品二氧化碳需求逐年增长,2021年增长至267万吨。下游应用行业的发展使得其对食品级二氧化碳的需求有所增长,2021年中国啤酒及碳酸饮料领域食品级二氧化碳是主要的增长点,同比增长9.8%;香烟领域食品级二氧化碳需求量也大幅上涨。
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政策的刺激下,二氧化碳的回收再利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家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引导企业转变用能方式,鼓励以电力、天然气等替代煤炭。调整原料结构,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氢原料进口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优化产品结构,促进石化化工与煤炭开采、冶金、建材、化纤等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炼厂干气、液化气等副产气体高效利用。因此,我们预计在未来几年,将有大批的二氧化碳回收项目投产,届时将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
然而二氧化碳生产设备较多,基本采用全自动化生产,通常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同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二氧化碳生产过程中需通过在线质量监测、线下质量监测等监测设备及控制设备对产品生产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前述相关设备资金投入高。因此,投资一定规模的二氧化碳生产设备、工艺监控设备需较大资金,具有一定的资金壁垒。这会进一步刺激现有二氧化碳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和技术升级,确保竞争优势。由于液态二氧化碳、干冰等相关产品具有一定的运输半径,若相关产品运输半径超过规定的范围将难以盈利。这也迫使二氧化碳企业加大和上游企业的合作力度。
延伸报告:【2022-2028中国二氧化碳(CO2)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本报告研究中国市场二氧化碳(CO2)的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情况,重点关注在中国市场扮演重要角色的全球及本土二氧化碳(CO2)生产商,呈现这些厂商在中国市场的二氧化碳(CO2)销量、收入、价格、毛利率、市场份额等关键指标。此外,针对二氧化碳(CO2)产品本身的细分增长情况,如不同二氧化碳(CO2)产品类型、价格、销量、收入,不同应用二氧化碳(CO2)的市场销量等,本文也做了深入分析。历史数据为2017至2021年,预测数据为2022至2028年。详情内容参考恒州博智(QYResearch)调研机构出版的完整版报告,需要报告样本可联系发布者。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