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潜在FIC,6亿欧元投资,赛诺菲付出的是真金白银,信达靠得是十多年积淀的经验与当家人为核心的人才优势。不管两个产品是否突破重围,实现商业化,但这项在创新药企过“寒冬”的大环境里公布的合作,确实给持续低迷的股市带来了“暖意”。并不由感慨,信达的BD,也太牛了!

8月4日晚间,信达又给医药产业投下一枚“炸弹”。

继与礼来、罗氏两家跨国药企深度合作之后,信达与赛诺菲也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

协议值得关注的地方有3点:

第一,信达将与赛诺菲开展两个潜在FIC的合作,一个是ADC药物tusamitamab,由信达负责在中国的临床开发和独家商业化,赛诺菲有权获得最高达8000万欧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该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后基于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有意思的是第二个产品,该产品为IL-2抗体,目前正在全球开展II期临床。接下来该产品多个癌种的中国临床开发将由信达主导,而赛诺菲负责其商业化。注意!有意思的来了,针对该产品后续商业化,有权获得里程牌付款的是信达,此外,赛诺菲还会支付给信达该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后基于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此次合作值得关注的第二点是,赛诺菲于8月3日溢价20%,每股42.42港元以新股认购方式购入价值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0.7亿元)的信达生物普通股份。这还没完,此后赛诺菲还可能购入价值3亿欧元的信达普通股,同样是溢价20%。“首次3亿欧元的投资能改善公司现金流,也将提速产品管线的研发进程,开发出更多具有全球权益的项目。”信达生物总裁刘勇军向E药经理人表示。

第三个值得关注的点是,信达与赛诺菲的此次合作的两个产品,都没有首付款。

两个潜在FIC,3+3亿欧元投资,不管两个产品是否突破重围,实现商业化,但这项在创新药企过“寒冬”的大环境里公布的合作,确实给持续低迷的股市带来了“暖意”。并不由感慨,信达的BD,也太牛了!

同时,产业界的疑问是,赛诺菲付出真金白银此项合作,它图啥?而信达凭啥?

01、赛诺菲的抗肿瘤“野心”

2022年上半年,赛诺菲的过敏性皮炎药物Dupixent实现年销售额35.77亿欧元,增长率44.4%。其余神经疾病和免疫、罕见病、肿瘤以及罕见血液疾病等其余四个业务部门的年销售额分别为12.34亿欧元、16.95亿欧元、5.07亿欧元以及6.29亿欧元。但在Dupixent上市之前,赛诺菲在免疫疾病领域并不强势,尝到一款药顶一个部门销售额的“甜头”后,赛诺菲正在发力抗肿瘤新药。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进行赛诺菲两款临床阶段的核心潜在同类首创(First-in-Class)肿瘤管线的开发和商业化,还将探索两款候选药物联合信达PD-1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在中国的临床研究。

合作的两款产品分别为SAR408701(tusamitamab ravtansine)和SAR444245。SAR408701(tusamitamab ravtansine)是一款潜在First-in-Class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靶向癌胚抗原相关细胞粘附分子5(CEACAM5),一种在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和其他癌症中高度表达的细胞表面糖蛋白。目前,SAR408701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二线非小细胞肺癌的Ⅲ期临床研究,以及一线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和其他实体肿瘤的全球临床Ⅱ期研究。

信达生物将负责tusamitamab多个肿瘤适应症在中国的临床开发和独家商业化。赛诺菲将有权获得累计最高达8000万欧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该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后基于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SAR444245是一种潜在First-in-Class、定点PEG修饰、工程化、重组人源IL-2(rIL-2)的变体,其半衰期延长,能特异性地与低亲和力的IL-2受体链结合,同时缺乏与高亲和力IL-2受体链的结合。SAR444245(IL-2)目前正在皮肤癌、胃肠癌、非小细胞肺癌/间皮瘤、头颈癌和淋巴瘤等适应症上开展全球临床Ⅱ期研究。

信达生物和赛诺菲将合作SAR444245多个癌种在中国的开发,并由信达生物主导临床开发。赛诺菲将继续作为以上两款肿瘤产品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并负责SAR444245的商业化。信达生物将有权获得累计最高达6000万欧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该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后基于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对于赛诺菲自身而言,与中国创新药企合作开发两款潜在FIC的抗肿瘤药物,除了肯定中国药企的创新能力,还透露着在中国市场扩展肿瘤业务的“野心”。赛诺菲全球研发负责人John Reed在新闻稿中表示:“与信达生物的战略合作,不仅将加速我们两个核心肿瘤候选药物的开发、市场准入和商业化,还将进一步夯实我们在中国肿瘤领域的布局和长期承诺。”

事实上,赛诺菲进入中国已逾40年,给业界以及患者的印象更多的是在罕见病、糖尿病、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疫苗以及免疫等领域拥有强大的产品组合,抗肿瘤产品相对来讲并不强势。但近年来,赛诺菲已经将抗肿瘤新药的开发作为其重点研发方向之一。其2020年推出的新药CD38单抗Sarclisa虽然在2021年销售额仅为1.76亿欧元,而在2022年上半年就取得了1.29亿欧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67.6%,分析师预计该产品能够成为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该产品有望受益于国内“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大湾区。

赛诺菲近年来持续加大肿瘤研发的投入,今年3月曾与美国IGM Science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赛诺菲将利用IGM Biosciences公司独有的IgM抗体技术平台,开发针对三个肿瘤学靶点和三个免疫学/炎症靶点的激动剂,合作金额超60亿美元。

赛诺菲并非首次通过与中国创新药企业合作以拓展肿瘤新药开发。2020年6月9日,赛诺菲曾于康宁杰瑞子公司江苏康宁杰瑞达成合作,通过联合赛诺菲用于HER2呈阳性的乳腺癌(HER2+乳腺癌)患者的产品泰索帝(多西他赛注射液),以推进康宁杰瑞产品KN026的临床研究,赛诺菲获授独占期限,在达成若干临床方面的里程碑后,可在全球各地对KN026的研究、开发、制造、供应及/或商业化的独家授权进行商讨。

赛诺菲也是信达生物合作的第三家跨国药企。2015年6月,信达生物首次与跨国药企礼来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信达生物PD-1信迪利单抗;2020年,信达又与罗氏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多个肿瘤细胞治疗和双特异性抗体,包括2:1双特异性T细胞抗体和通用型CAR-T平台。

对于信达生物而言,与跨国药企合作也是其成为国际型Biopharma的路径之一。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德超在新闻稿中表示:“我们在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的同时,也寻求与全球领先制药企业合作,希望让全球最前沿的创新疗法早日惠及中国患者。”

02、信达的Bigpharma决心

从仅仅几条自研管线,到三次与全球顶级大药企合作,再到拥有自主+合作的二十余条管线并覆盖从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团队的完备体系,信达从biotech成长为中国头部biopharma的路,已经走了10年。

过去十年里,信达已经一路从中国优秀的Biotech之一走到了中国头部Biopharma的位置。2022年是信达第二个十年的起点,接下来的5~10年,信达展示出了成为Bigpharma的决心,而破局的关键是“创新和全球化”,此前接受E药经理人融媒体采访时,信达生物总裁刘勇军曾坦言,“全球化的本质是以产品带动公司全球化。一个公司没有全球创新的产品,就无法实现全球化。”

拥有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正是信达追求的。

梳理信达的产品管线不难看出,PD-(L)1、LAG-3、TIGIT、CD47、CDLN18.2等,热门靶点一个都没落下,从单抗、双抗到融合蛋白甚至CAR-T,信达均有所布局。覆盖全面的研发管线背后,2021年,信达生物研发投入24.78亿元,同比增长33.8%。自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间,信达累计研发投入已超70亿元。

除了强大的自研管线,合作开发与授权引入等BD合作,也是扩充产品线的重要途径。

为了能够在未来10年里“至少做出两个能治病救人的重磅新药”,信达一直在寻找好BD。在刘勇军看来,“我们会瞅准每一个机会。一旦遇到好的项目,我们都要引进来。”

2021年起,信达已接连公布了数个BD业务,并且与本土biotech合作甚密。

去年6月,信达与葆元医药针对ROS1/NTRK双靶点抑制剂Taletrectinib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达成合作。“葆元医药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出高潜力,也符合公司在肺癌领域的产品管线布局,所以我们就主动出击迅速推进了合作。”

7月,信达又与亚盛医药达成合作,金额高达2.45亿美元,被称作一笔现象级的交易。合作内容不仅涉及两款药物在中国市场的开发及推广,信达还花费5000万美元入股了亚盛,这也被看作是信达作为biopharma对本土biotech的投资。

9月,信达与劲方医药达成授权协议,信达获得KRAS G12C抑制剂GFH925在中国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并拥有行使该全球权益的选择权。信达将支付劲方医药2200万美元首付款,不超过5000万美元全球开发支持费。如果行使选择权,还需支付不超过2.4亿美元的全球开发、注册及销售里程金,以及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年度销售额的梯度特权使用费。

同时,信达的BD并不限于产品,还包括了技术平台。信达与专注于ADC技术平台开发及商业化的生物技术公司Synaffix B.V签订了一项非排他性的、针对特定靶点的许可协议。信达希望借助Synaffix的技术平台能够快速取得具有Best-in-class潜力的ADC候选分子;与Bolt达成协议,利用抗体-免疫刺激偶联技术联合研发三款抗肿瘤药物。

显然,赛诺菲看重的不仅是信达的研发能力,更是对其商业化能力的肯定。“赛诺菲认可信达的综合实力和成熟平台:首先,信达拥有超过1000人的产品研发团队,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多款产品成功研发上市,这证明了信达生物在国内的产品研发能力是一流的;其次是信达的商业化能力,我们现在有3000人的商业化团队,在过去四年中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信达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信达2021年年报,过去一年,信达的销售费用首次超过研发费用,达到27.28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03%,销售费用占总收入的64%。信达表示,主要用于建立销售渠道并开拓潜在市场。

处于头部地位的商业化团队也为信达带来40亿元的营收,较2020年同比增长69%,其中PD-1达伯舒营收接近30亿元,其他产品近10亿元。另有授权费收入2.69亿元。据信达预计,2022年底,商业化产品将达到8款。

日前,信达成立夏尔巴生物,除为对信达生物现阶段生物药管线的生产供应外,夏尔巴生物也将承接CDMO业务。在业内看来,为了保证业务的稳定性,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及更好地盘活剩余产能,海外的Biotech或Biopharma公司常有开展CDMO业务的情况。

(本文为行业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