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业以及工业制造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批智能仓储设备制造商和工业物流设备商。这些企业在国内多场景、复杂需求的磨砺下,在管理、技术、产品、服务、应用解决方案以及交付实施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此,这些企业正发挥自身的优势走出国门,打造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8月9日,在上海报业集团|蓝鲸财经主办、CIC灼识咨询协办、中国信息协会智慧物流分会为指导单位的【蓝鲸新财智】创新未来沙龙之智能仓储及工业物流直播峰会上,中科微至董事、副总经理奚玉湘,斯坦德机器人董事、合伙人王茂林,蓝胖子机器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EO邓小白,仙工智能副总裁丁霞,蓝芯科技方案与交付中心总监程阳选,联创永宣董事总经理宋宇,CIC灼识咨询合伙人冯彦娇,以及资深供应链专家孙植,蓝鲸财经顾问、物流供应链端产业专家尚尔斌探讨智能仓储及工业物流的创新、机会、策略、出海、挑战等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人口红利下降、土地使用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在仓储智能化升级方面的投入。海外市场应用场景相对简单,标准化程度高,价格敏感度相对低。中国企业凭借自身在国内市场磨砺积累的经验可以轻松应对技术层面的壁垒。但不可过于乐观,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考虑产品,运营模式,以及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

国内“卷”市场,练就强企业

国内智能仓储和工业物流行业高速发展是在快递行业以及工业制造智能化发展下的必然结果。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冯彦娇表示,在中国市场,智能仓储和工业物流发展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密不可分。

首先是中国电商的蓬勃发展推动智能分拣系统与移动机器人等解决方案在流通配送场景的快速渗透。 智能仓储与工业物流解决方案下游应用场景也愈加丰富,从快递、电商逐步拓展至快消、鞋服的品牌仓。

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对世界市场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1083亿件。不过,奚玉湘认为,在此背景下,我国物流成本占比过高仍是一个较大痛点。事实上,近年来,各大物流、快递公司面临的来自业务和人工等方面的成本压力并不小,对其来说,降本增效意愿依然强烈。

2014年,主流快递公司推出了电子面单平台,可以串联快递企业、商家与消费者的数据信息。为智能仓储解决方案市场,尤其智能分拣设备市场提供可能。邓小白介绍称,蓝胖子于2020年年初在疫情之下,为DHL提供智能分拣机器人,使该公司迈阿密分拣中心的效率提升2至5倍。

另一方面,终端的数字化、定制化倒逼生产端更加灵活和柔性。柔性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为灵活、可扩展、简单易用的智能仓储与工业物流解决方案带来发展机遇。差异性消费需求倒逼供应链向小批量、多品类、高效率、可灵活响应需求的柔性供应链模式转变。

这一影响逐渐向工业层面以及新兴产业延伸。如光伏、锂电、3C、汽车汽配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对智能仓储与工业物流解决方案的需求。

程阳选表示,蓝芯科技为国内知名的一家光伏企业打造的智能化生产线在2020年复工复产时率先实现了复工复产,同时其他需要人工的工厂复工复产的进程相对较慢。

在宋宇看来,上述各行业、各环节的发展,本质而言都是机器人底盘技术的应用。“技术层面的成熟才引发了这一轮的产业发展,这一点,不论是AGV也好,还是各种导航技术进步,都足以说明。并且它们的体量都足够大,容纳的玩家也足够多,未来发展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

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以及企业的各层面投入的推动下,CIC灼识咨询相关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从143.1亿元增长至419.8亿元,预测期内年复合增速将达20.5%,到2024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1067.6亿元。

虽然规模大,但国内市场很“卷”。首先来自于企业间竞争。一些智能设备和服务价格一直在下降,有的企业产品价格从5年前单台15万左右降到了现在3万-5万元。并且不同企业的销售模式多种多样,用户账期越来越长、条件越来越苛刻。

另外国内市场应用的场景多样也“卷”着这些企业。

丁霞表示:“没有两个工厂的物流自动化需求是完全一样的,所以移动机器人的工业应用场景离散且非标。”不同行业工业物流需求差异巨大,同行业不同工厂需求差异大。所以不像电商仓储领域的标准化,工业物流AMR难以在工厂之间复制。

积累到位谋出海,不可盲目盲从

经历了国内各种卷,国内企业首先在国内赢得市场。

CIC灼识咨询发布的《全球及中国智能物流装备行业蓝皮书》中称,2016年左右,国产快递物流智能装备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始大规模出货。相比国外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内厂商价格低且定制化服务优质。所以对于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快递快运企业开始大量采用国内厂商方案,弃用国外厂商。

国内站稳脚跟,国内企业开始出海掰手腕。

冯彦娇认为,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项目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中国本土智能仓储与工业物流解决方案厂商开始“走出去”,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并借助不同的出海策略在国际舞台上提高自身话语权与竞争力。

邓小白表示,蓝胖子是较早走出去的企业。蓝胖子判断海外的战略能力、付费能力以及人工成本可能会比较高,所以蓝胖子是先布局海外市场,截至目前,蓝胖子机器智能在北美、澳洲、东南亚等地均有布局,服务诸多海外企业。

丁霞也表示,国外工业物流自动化的需求增加,但国外的供应链系统,以及控制器车体都没有国内强,所以仙工智能出海相对轻松,交付的标品相对简单。截至目前,仙工智能海外订单同比实现了10倍的增长。

拓展海外的关键是技术。随着计算机视觉、激光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成熟,智能仓储与工业物流解决方案开始向“手脚眼兼具”的方向拓展,使得机器人可应用于更多精细复杂的场景,满足更多柔性产线的生产需求。以蓝胖子DoraMOMA复合型移动协作机器人为例,该设备集合了AMR、机械臂、RGBD相机、DoraHand灵巧手等多个子单元,形成一个具备“手脚眼”各器官的万能小助理,可应用于各类物件抓取、运输、装配等复杂工作场景。

在技术保证产品竞争力的同时,目前,国内企业重点应该考虑出海的方式。目前国内企业以厂商直销获客、厂商依靠渠道商资源以及厂商依靠集成商资源三个方式拓展海外市场。第一种方式获客效率相对低,但单项毛利率较高;第二种方式获客效率高,毛利率也较高;第三种模式获客效率更高,单项毛利率取决于产品市场供求关系。

资深供应链专家孙植认为,技术层面、产品层面固然重要,但要出海更需要弄清楚海外市场的关注重点。“很多国内企业只是知道海外市场广阔,但是这些企业并不知道该从哪开始。在海外企业的眼里,很多中国的品牌都是全新的品牌,跟他们合作的很多企业都是老牌的欧洲企业或者是美国的一些新锐企业。国内企业需要清楚自己的受众、市场。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产品过多会让客户眼花缭乱,并不一定会获得市场。如果可以把一个产品的性能表达清楚,就可以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程阳选也坦言,由于疫情原因,国内人员出差到国外现场调试、后续服务,需要一定的隔离时间,企业的差旅成本变相提升;其次行业壁垒以及大环境的门槛是切实存在的,想要成为全球性企业,必须拥有全球化的视野,具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高效配置资源的能力,这些都需要国内企业逐步克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