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权益礼包,开户即送

把握医药板块投资机遇>>

本周美媒爆料,美国总统拜登准备签署一项行政命令,以帮助扩大美国的生物制造,与IRA法案有所雷同的是生物制造的国产自有化,市场担心未来我国CXO企业的海外订单将有所下滑。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中国这些年靠着自己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制造业基础,逐渐成为最大的基础原料生产国,很多技术含量处于中下游的生物制造,也都是在中国完成的。但是在高端技术和生产方面,美国依旧掌握着优势,而且,这种优势比之中美在芯片等领域的差距要更大,更难超越。

当前CXO的静态PE估值仅为32倍,当前新冠药物订单、行业景气度等仍是持续扰动CXO板块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这些扰动因素目前对板块的影响正在边际缓和。近期板块再次经历明显调整,当前板块估值重新回落至低位水平。基于当前旺盛的订单需求,产能快速扩张的趋势,CXO仍是医药板块中具备较高业绩确定性和较强成长性的赛道之一。近年来,大部分制药企业都在缩减欧美地区的研发和生产业务,越来越多的药企将生产外包向亚洲转移,我国小分子CDMO产业发展趋势可持续。我们预计在未来的3-5年CXO有望保持较快的行业增速。其中,头部公司随着业务布局的逐渐完善,行业市占率稳步提升,业绩快速增长趋势不变。

创新药方面:自2015年以来,国内药品监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药审改革、MAH、优先审评等政策为创新药行业创造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创新药审批加速,注册申请数量大幅增长;License-out正当时,具备差异化和“Best-in-class“潜质的创新药项目更易得到海外药企的青睐;“新技术+平台效应”给中国药企带来新的机遇,在细分领域形成了差异化的特色与优势;BD对传统药企和创新药企来说是双赢选择,已成为国内传统药企创新转型的重要策略;全球生物医药BD数量再创新高,肿瘤、新冠和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备受关注,中国生物医药BD数量也逐年提升,以跨境License-in为主,传统药企转型需求强烈,其中肿瘤热点依旧,核酸药物成为新风口,而国内医药BD基本为靶点成熟或已验证的肿瘤药物,或许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考虑到仿制药集采影响已逐渐见底、创新药供给端有望诞生新的爆品(ADC、寡核苷酸、自免等)、创新药逐步开始商业化且平台价值显现、国内公司全球竞争力逐步提升。

生命科学上游方面中国生命科学上业蓬勃发展,生物医药领域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由下游生物制药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驱动,预计未来数年有望迎来生物药上市的高峰期,与之配套的生命科学支持产业也有望快速发展,行业整体处于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未来成长空间广阔。医药上游产业链近一年来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目前主要标的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该赛道较多公司业绩下半年有望加速,且自主可控逻辑有望促使估值提升。短期可关注疫情转折后的业绩复苏与回补,但回补情况需要根据疫情影响的程度、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受影响、刚需程度和不可替代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中长期看好能实现跨领域发展和走向国际化的行业龙头。总体来说,我们看好生命科学上业的快速发展,各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随着客户项目的进展,有望维持快速增长;“自主可控”意识促使国产市占率的提升;产业公司的国际化亦未来可期。

截止至9月16日,医药生物板块(申万一级)PE-TTM为21.61倍,位于2013年以来10年0.00%的百分位,行业处于绝对的低估值状态。在子版块中,医疗服务(申万二级)估值为32.65倍,位于10年0.20%的百分位;化学制药(申万二级)估值为28.26倍,位于10年5.24%的百分位;中药II(申万二级)估值为18.59倍,位于10年1.41%的百分位;医疗器械(申万二级)估值为13.50倍,位于10年0.20%的百分位;CXO板块估值为32.38倍,位于10年0.00%的百分位。

本周医药板块(申万)板块下跌3.90%,略跑赢大盘。医药(申万一级)与许多医药子行业均已跌到10年维度的估值低点。在成长板块受挫时,医药的低估值左侧布局的机会凸显,存量资金有望阶段性看好医药板块。



汇添富医药保健混合(基金代码:470006 )

汇添富中证生物科技指数(LOF)C(基金代码:501010)

汇添富创新医药混合(基金代码:006113 )




# 生物制品板块午后领跌#

股市如棋局,开户先布局,随时把握投资机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