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手机的广告词,已经“卷”到了新能源汽车。

日前,吉利旗下的威睿能源正式发布600kW超充技术。该技术采用国内首创终端360kW液冷充电技术,预计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300KM,目前已实现量产。

前不久,小鹏汽车推出的S4超快充,最大输出功率达 480kW、单桩最大输出电流达 670A,号称可以“充电5分钟,续航200KM”,并喊话全球量产电动车充电第一快。

相对应的,在二级市场上,新能源赛道高压快充表现抢眼。截至20日收盘,板块上涨3.2%,惠程科技(002168)(002168.SZ)涨停,欣锐科技(300745)(300745.SZ)、盛弘股份(300693)(300693.SZ)涨超5%。

当高压快充概念席卷而来,市场各方都在不断布局这一新能源黄金赛道的新宠儿。近千亿的市场谁能分一杯羹?高压快充能否真正缓解补能焦虑成为主流路线?这些都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800V成新能源车圈“热词”

从快充到超快充,在补能这条路上,高压化已成为趋势。

目前主流快充桩支持的是60kW或者120kW的功率,通常情况下,可在15分钟到1个小时内实现补能200公里。而自2019年保时捷推出全球首款支持800V直流快充系统的车型 Taycan之后,超级快速充电技术就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据高工锂电数据显示,相比主流的快充,高压快充在800V高压条件下,充电功率可达300-500 kW,5-10分钟就可完成30%-80%的充电量,从而将充电时间缩短数倍,实现超级快充。

由此,以800V为代表的高压快充技术方向,开始逐渐成为车企争相抢滩的焦点。“超级快充”也成为各家车企发布新车时的关键词。

继保时捷之后,2021年奥迪发布A6 e-tron概念车,搭载800V高压电气系统;现代汽车发布的E-GMP平台,也标配800V系统,同时配套800V超高速充电基础设施。国内车企方面,比亚迪、长城、广汽埃安、小鹏等主机厂商,纷纷发布支持800V高电压架构的车型。东风汽车旗下的岚图、吉利旗下的极氪以及北汽极狐等部分车型均宣称能够实现超级快充。

在已公开的技术信息中,目前速度最快的是吉利威睿的600kW超充技术,但与其相匹配的车型还未推出。广汽埃安实现了充电5分钟,续航207公里;小鹏G9则在5分钟的时间内,续航里程从55km提升到265km,最高充电功率达到了480kW。

此外,华为表示,2025年将推出1000V电压、600kW功率的高压快充方案,5分钟即可实现SOC30%-80%的充电,满足用户“加油一般的充电体验”;蔚来建立了超400人的电池研发团队,研发支持换电和超快充的800V电池包,并计划于2024年推出相关产品;理想、零跑等企业的技术平台,也都具备了800V的架构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将有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入场800V高压快充领域。路边停车买杯咖啡就能充满电的未来,似乎已经在路上了。

超快充虽好,“充电焦虑”依然难解

高压快充布局之路上,光有车不够,还必须有桩。只有同步配置超级快充桩,才能实现对汽车补能的最优解。

在S4超快充的发布会上,何小鹏喊出了“用超级快充+高续航+自营充电站淘汰混动”的口号,并计划从2022年开始大规模部署S4超充桩,2023年探索重点城市以及核心高速沿线,到2025年再建设2000座超快充站。

这一理想固然美好,但真正将超充桩和超充站推广起来却非易事。

从建设端看,受技术路线、供应链等因素影响,800V高压平台自身成本叠加配套储能系统带来的高昂建设成本,足以让单桩的建设费用至少比现在要高2-3倍。即使抛去成本不说,现在市面上适配的车型也还寥寥无几,在没有形成超快充规模之前,前期建站投入和试错成本对车企将是巨大的考验。

更重要的是,超快充得在800V的高压电气架构下使用,想要大范围普及,配套的电网功率也必须要跟上。尤其是以加油站模式建造的独立超充站,同时配置多个充电位,电网公司需重新改造该区域输配电等系统,加上配套的土地要求、现实因素等,可能带来一系列全新的问题。

现实操作层面也是困难重重。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上半年乘用车销售量1035.5万辆,同比增长3.4%,其中新能源车完成260万辆的销售,同比增长1.2倍,市场渗透率提升至21.6%。预计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增加,用户对于超快充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充电联盟发布的《2021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显示,有99.3%的电动汽车用户首选快充;从充电设施功率看,超87%的用户倾向选择120kW及以上大功率充电桩。

而根据公开数据,截至今年7月,公共领域大于60kW的高功率直接快充桩仅占43.4%。即使是在充电桩赛道布局最早的特斯拉,截至6月底在国内建设的超级快充充电站也才不过1200座,超级快充桩数量仅为8700多个,远不能满足需求。

不仅如此,由于大功率充电技术的有关标准还没正式发布,所以当前超充站也还不具备大规模建设推广的条件。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完全实现超级快充,依旧任重而道远。虽然目前还看不到“充电焦虑”一蹴而就的解决办法,不过高压快充作为当下解决快速补能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试水成功,还是可以提振新能源车消费市场的信心,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