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将审计中概股# 中集集团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主要利用二氧化碳从液态转变化为气态时可以急剧膨胀,在室温下能膨胀近400倍的特性。其基本原理是在用电低谷期,利用多余电力将常温和常压的二氧化碳气体压缩为液体,并将压缩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储存;在用电高峰期,利用所储存的热能加热液态二氧化碳至气态,驱动汽轮机发电。这种特性更接近锂电池的即时反应,但储存能源的时间更长,系统退化更少,而且成本不到大型锂电池的一半。


来源:南早网


  即将于今年11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除了提醒市场全球气候问题需要全球通力合作外,似乎也重提投资者对一众受惠新旧能源更替如储能题材股的思考及关注。无独有偶,富时罗素近期亦将储能题材股纳入其主要指数当中,曾被誉为超级赛道的储能板块,后续真的会整体再迎风口、通盘轮动?亦或是会逐步呈现成长速度分化的局面?


  对紧贴大盘的投资人而言,赛道股近期跌得太惨,尤其是新能源,光伏、储能、锂电、电动车,一个接一个,不禁令人反复思量,是否出现板块轮动、行情切换?亦或投资策略需要回归长线基本面?


  随着巴菲特减持比亚迪H股(01211.HK)一事尘埃落定,引发市场对新能源赛道股当前形势重新审视,不过,有言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富时罗素本月1日公布,富时中国A50指数将纳入亿纬锂能(调整将于9月16日收市后生效)。对储能题材股而言,形同一支强心针。事实上,这被视为万亿市场的储能板块除了去年吸引一波又一波炒作外,即便在今年整体投资气氛较为审慎的市况下,依然备受市场注目;虽然近期储能板块A股普遍受压,单计刚过去的8月就呈表现好坏参半的局面,不过,事实上,这些储能主题股份大多已于最近两季累积逾倍计的升幅。以挟光伏逆变器板块的储能概念股阳光电源(300274.SZ)为例,该股由第二季4月的低位55.9元,反弹至8月高见149元,累计弹幅逾1.66倍,市盈率则由4月最低见过的53.24倍,飙升至8月最高的133.73倍,不过,对比大盘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而言,一众储能概念股明显展示在大盘上行的趋势中大幅领前的一面(详见下表)。


  储能概念股近期表现:


  


  储能股过去两季继续企于风口,与储能有关政策频频出台,推动商业模式和产业链进一步发展不无关系。随着我国于8月18日印发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当中提出要研发飞轮储能等高效储能技术;8月2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当中提及,电力装备十大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重点方向,推进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氢能、储能、输电、配电及用电等10个领域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发展,而在储能装备方面,行动计划提到要大幅提升电化学储能装备的可靠性,加快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装备的研制,研发储能电站消防安全多级保障技术和装备;研发储能电池及系统的在线检测、状态预测和预警技术及装备。


  储能政策继续密集出台焦点在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


  未来5年,“新能源储能”显然是新型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故CNESA早前预期,政策推动是主要增长动力;保守预计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48.5GW,2022至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仍达 53.3 %,市场将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渐完善,储能供应链配套、商业模式的日臻成熟,新型储能凭借建设周期短、环境影响小、选址要求低等优势,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故乐观预计新型储能规模至2026年之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更可高达69.2%。


  


  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能源结构正不可逆转地从传统能源逐步向低碳化转型。对比传统能源发电方式可以容许电网稳定调节,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发电、发电输出功率不稳定的情况,而在风电光伏项目日渐增多,电力系统对调峰调频等电力辅助服务需求亦快速增长,令储能的重要性更加明显。难怪储能成为许多国家推进碳中和目标进程的关键技术之一,《2022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球储能市场装机功率205.3 GW,其中抽水蓄能装机占比86. 2%;而新型储能占12.2%,其中压缩空气储能装机在全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中的占比仍仅2.3%;飞轮储能装机占其中1.8%;至于市场熟知的电化学储能装机当中则由锂离子电池占了全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中的90.9%;由此可见,压缩空气储能及占飞轮储能整体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有望成为重要补充,倘若认同宁王宁德时代等所受惠的电化学储能市场充满成长空间的话,那么与压缩空气储能及飞轮储能市场相比之下,后者显然可发展空间更为巨大。


  


  2021年被形容为中国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到规模化发展的第一年,国家明确2030年30 GW 储能装机目标,14个省相继发布了储能规划,20多个省明确了新能源配置储能的要求,项目装机规模也在大幅提升,2021年新增投运规模首次突破2 GW,为2020年同期的1.6倍,以源侧新能源配置储能和独立储能应用为主。


  根据中国储能网数据,2022年1-7月国内投运、拟在建、建设中的新型储能项目总装机功率,较去年同期增长24.94%;虽然从今年首7个月的技术分布来看,压缩空气项目的潜能逐渐体现,2022年1-7月规划中、建设中的压缩空气项目装机功率总量占比已提升至16%,对比此前CNESA所统计,截至2021年底,压缩空气储能在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占比仅为3.2%而言,中国压缩空气储能的发展正展示强大的成长性。


  


  压缩空气储能过去受制于储能效率相对较低,电量损耗成本较高的发展痛点,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大型电站投资储能效率已经上升至70%-75%,略低于本身会受地理资源条件限制的当前主流储能方案抽水储能电站,由此可见压缩空气储能已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条件。


  


  虽然目前不少内地证券研究机构均将眼光依然集中在电化学储能需求身上(尤其是与新能车相关的储能领域,故相关焦点不外乎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巨头涉足储能领域的题材上),不过,看懂上述行业趋势的朋友,相信也会认同,未来真正的储能风口,似乎会在更合乎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逻辑的压缩空气储能身上。正如8月28日,华西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明确了新能源发电和储能未来发展方向,并认为新能源发电运营商以及储能电池企业有望借助这一东风驶入快发展赛道。华福证券同日就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的定期研究中给予其对储能板块的核心观点认为,在中、美、欧储能市场需求共振下,坚定看好储能市场发展。


  回到港股市场的储能概念股,除了挟同系信义光能(00968.HK)在港股市场发力的信义储电(08328.HK)、积极发展储电业务的威胜控股(03393.HK)外,近期更多了一家似乎要吃饱这压缩空气储能及飞轮储能东风的实业股。说的正是中集安瑞科(03899.HK)。


  8月30日,中集安瑞科公布,公司旗下成员企业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为客户百穰新能源科技于国内研发建造的首个「新型二氧化碳储能验证项目」所量身定做的多台大型储罐已于8月25日正式投入运行。此反映中集安瑞科生产的压力容器在新型储能技术领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是次中集安瑞科供货的项目为国内首个新型二氧化碳储能验证项目,对实现二氧化碳新型储能系统工程化,向规模化发展起关键作用。是次专供储罐同时是中集安瑞科将其本身在压力容器的技术优势,拓展至储能领域应用的创新尝试,中集安瑞科更于新闻稿上明言「为公司后续拓展该领域的储罐应用市场奠定良好基础」,可见其明显在摩拳擦掌,为日后进一步参与到这类压缩空气储能如二氧化碳储能项目,做好了准备。


  有趣的是,信义储电今年以来股价便升了接近39.43%,自然远胜迭加下游电动车主题的比亚迪(01211.HK)的同期近17.14%的跌幅(恒指今年以来已跌17.93%)。而中集安瑞科上周亮出稳步增长的中期业绩(上半年收入及纯利仍能分别增长12.7%及14.6%),展示其氢能业务实力非虚后(其上半年氢能收入同比大增175.1%至约1.7亿元),被逾12家大行唱好,该股在绩后展开突破式走势,令该股单单8月已报升15.36%(恒指8月为跌1%),迭加该股上述进入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领域的利好消息,令该股逆市更添抗跌力,于刚过去一周全周报升4.78%,对比大市同期周跌幅3.56%而言,似乎反映市场已有资金留意到该股。


  “十四五”是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时期,在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同时,亦衍生了新型储能如压缩空气储能的快速成长机会。而吃到这块急速膨涨的蛋糕的,除了一众耳熟能详的A股标的,更有一些实业型港股介入成为这个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的产业当中分一杯羹。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纵使未必能做到巴菲特式长期投资一家公司十多年,但只要抓住每一次高低切换,着眼实业型股票,长期持有,收益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作者:腓力、何幸林

中集获成长和ESG双百强

中集集团 2022-09-25 17:54 发表于广东



9月22日,由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论坛”成功举办,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获奖名单于同日揭晓。中集集团获评“中国上市公司成长100强”、“中国上市公司ESG 100强”,中集集团董事长兼CEO麦伯良获评“中国上市公司年度领军人物”。





据悉,“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是国内权威的针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品牌评选。经过财务筛查、网络投票、专家评审、权威机构复核等环节,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获奖名单最终落定,并于9月22日揭晓。本届评选竞争激烈,仅网络投票就高达600万张。




中集集团凭借公司价值成长能力的显著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上市公司成长100强”。同时,中集也依靠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异表现,荣获“中国上市公司ESG百强”。







麦伯良则依靠过去40年持续服务中集,并领导中集成为卓越企业所展现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以及近年来带领中集实现业绩、利润频创历史新高的扎实成绩,积极布局相关业务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切实举措,获评10位“中国上市公司年度领军人物”之一。

立下2027年3800亿营收,相当于2021年营业收入的2.32倍。年复合增长率须达到20%


格隆汇9月22日丨中集集团(000039)(000039.SZ)发布未来发展愿景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2022年9月22日是集团投产四十周年,公司董事长兼CEO麦伯良先生在“中集投产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题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行稳致远向高质量的、受人尊重的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的重要讲话,同时结合内外部环境及集团各板块的发展趋势,对员工宣告了“于2027年度,即中集投产45周年之时,力争实现人民币3800亿元营业收入”的奋斗目标。为增进广大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现将公司“奋斗目标”主要内容公告如下:


(一)“奋斗目标”的背景及意义


公司于1980年1月14日在广东省深圳市注册成立,于1982年9月22日正式建成投产。历经四十年发展,中集已由单一集装箱工厂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多元化布局集装箱、道路车辆、物流运输服务、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循环载具、海洋工程等产业,为股东和资本市场提供了良好回报。2021年,中集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63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营收门槛,培育的非集装箱业务营业收入接近人民币1000亿元。


围绕国家战略,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中集发展实际,在中集投产四十周年这个历史性节点,中集明确提出未来的发展愿景:“把中集建设成高质量的、受人尊重的世界一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旗下物流及能源装备产业,在市场有需要、行业有短板、中集有能力的领域拓展战略新兴业务,构建抗周期、提升盈利能力的业务组合,行稳致远、基业长青。


(二)发展方向


1.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公司将继续坚持全球化的布局和发展,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提升全球化能力,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锁定国内若干贴近消费领域的重点行业,挖掘业务机会。通过将全球化和本地化有机整合,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化和集约化。


2.聚焦“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加快拓展战略新兴业务服务国家战略


深化融合“物流、能源装备制造 服务”的优势,聚焦于巩固行业领导者地位。一方面,集团将继续夯实装备制造主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提供更多综合一体化服务,并加速推进产品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打造产品领导力。另一方面,坚持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抢抓“智慧物流”、“清洁能源”历史性机遇窗口,拓宽现有优势主业内涵范畴,围绕“冷链”、“清洁能源”、“绿水青山”、“乡村振兴”四大战略主题,构建新兴业务核心竞争力。


“冷链”方面,基于在冷链装备及物流服务的能力优势,为生鲜农产品(000061)、进出口食品、医药制品等的保存、流转、交付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并通过延伸服务,推动供应链生态优化。为促进冷链行业高质量发展及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等目标的实现,创造更多新价值。


“清洁能源”方面,大力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和LNG罐箱多式联运业务,围绕“碳中和”建立完备的产业链,积极探索氢能、海上风电、储能等新能源、新技术领域的重大发展机遇。


“绿水青山”方面,根据国家双碳目标要求,结合更多应用场景,利用中集在物流及能源领域的优势并整合资源,打造绿色及专业物流,推动船舶油改气、智慧储运等业务发展,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促进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等,为传统行业提供低碳、高效的综合解决方案。


“乡村振兴”方面,在绿色发展等新格局、理念引领下,助力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在智慧养殖、海洋蛋白、生鲜供应链生态重构等领域拓展业务;以及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能源基础设施升级,推动燃气下乡、生物质绿色能源开发利用等,切实推进乡村振兴。


3.加强顶层体系建设及制度协同,聚力“高质量增长”


持续发挥中集的体制机制优势,构建集团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战略和业务聚焦,不断提升内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业务板块、成员企业、创新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态势。同时,优化集团管控能力,打造卓越营运示范企业,借力资本运作,引入外部优势资源、优化业务结构,树立资本市场鲜明标识,深化落实“高质量增长”目标,持续夯实中长期能力。


特别提示:


该公告中涉及的公司未来发展愿景、奋斗目标等前瞻性的陈述,均不构成盈利预测,亦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性承诺。鉴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市场发展形势的复杂多变,公司存在根据发展需要对相关内容作适度调整的可能,敬请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责任编辑:王治强)



  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历史性的变革即将展开,中集的故事也将由此启航。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设立,四十余年的江河激荡,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身国际都市。那一年,在深圳的改革前沿阵地蛇口工业区,中集集团正式创立,由招商局与丹麦宝隆洋行合资而来。


  一个关于集装箱,又不止于集装箱的梦想正在展翅。两年后的1982年,中集正式投产,被视为企业真正的诞生日,也是中集从蛇口走向全球舞台的起点。


  40年后的2022年,中集早已跻身世界级制造企业,营收体量达到千亿元规模,自1994年上市以来,保持了28年持续盈利的记录。


  中集董事长兼CEO麦伯良表示,四十年期间,中集也经历过生死考验,1986年差点破产,2008年连续15个月没有集装箱订单,2020年遇到疫情冲击,但中集都成功生存下来,而且蜕变成肌体更加健康的企业。


  在蛇口中集总部的不远处,是纪念改革先驱以及中集首任董事长袁庚的“时间广场”,广场石碑上刻有知名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这是蛇口基因的底色。蛇口工业区先后创造过多个先河,中集正是“蛇口模式”的先锋代表。


  在传承和开拓的过程中,中集既有不忘初心、坚守制造业的“本手”,也有勇于变革、拓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妙手”。四十载厚积薄发,企业和城市同步发展,中集面向未来也将继续砥砺前行。


  本手:制造业初心?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这片热土上,制度的智慧孕育了创新、包容的基因,经济特区为深圳注入了活力,使之成为创业者的首选。在这座城市中,人民的智慧得到了解放,创造的激情尽情释放,制造、科技产业蓬勃兴起。在此基础之上,中集、平安、华为等企业诞生在深圳,成长在深圳,他们又和深圳互相成就。


  集装箱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全球贸易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选择了深圳,也选择了中集。作为中国最早的四家集装箱企业之一,中集在四十多年的起伏变幻之中,改写了世界集装箱产业的格局。


  当前,全世界90%以上的集装箱在中国制造,中国的集装箱制造产业凭借着自身优势,已经连续20多年居世界首位,集装箱的产业链从原来所有的材料和零配件包括螺丝钉全部依靠进口,到今天全部实现国产化替代,100%都在中国供应。


  在整个历程当中,中集无疑是重要的贡献者,也是重要的牵引者,甚至可以说是引导者。100%从国外的供应链到中国的供应链建设过程当中,中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创业过程中,中集也经历了九死一生,成立投产不久就遇到航运产业的周期性衰退,加上合资企业文化冲突等因素,中集一度在1986年陷入生死边缘。彼时,命运钦点了一位名为麦伯良的年轻人,他预见到了集装箱制造转移的趋势,带领着中集提前布局、重整旗鼓,抓住了全球化市场和周期红利。在1996年,中集就成为全球的集装箱厂,后来这位年轻人成为了中集的掌舵者。


  麦伯良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苦练内功,提升各方面的竞争能力和比较优势。中集集装箱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变革,集装箱产业链实现数字化转型,原来我们生产一个40英尺的箱,平均需要2分钟,现在只需要78秒,中集集装箱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25%,我们在40年的历程中积累的规模化优势、效率优势、管理优势不会在短时间内丧失。”


  发展至今,中集的制造版图也早已不局限于集装箱,形成了千亿级的多元化、全球化业务形态。中集从集装箱起步,逐步拓展至道路运输车辆、能化及食品装备、空港及自动化物流装备、海工装备、中小循环载具、消防救援装备、物流服务等业务,形成以物流及能源领域的制造为基石,以服务为延伸的多元化业务发展格局。


  同时中集还培育了24个世界冠军产品,有着一长串的领先列表:2004年罐式集装箱全球第一,2005年登机桥年度订单全球第一,2007年道路运输车辆产销全球第一,2008年CNG、LNG、LPG能源储运装备全国第一,在2013年半挂车全球销量第一等等。而中集的计划是,未来要进一步将全球冠军产品从24个拓展到40个。


  一方面,中集聚焦在制造业生态,集装箱之外,车辆、能源、物流、海工等板块齐头并进。而每一次产业链的延伸都基于中集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战略眼光。比如,集装箱登顶后,2000年后,中集逐步成为全球规模领先的专用车制造企业,并将安瑞科收入麾下,进入清洁能源领域。


  同时,在智能制造方向上,中集的技术实力也在不断升级。从简单集装箱开始,至大国重器“蓝鲸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中集作为制造业的标杆,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工业制造的发展进程。


  另一方面,中集的制造产业链已经对外进行能力输出,形成全球化布局。从集装箱产品的国际化贸易,到2003年以收购美国半挂车企业MONON为起点,中集探索以一家中国总部企业整合全球资源的“全球营运”模式,走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前列,至今中集企业遍布全球各大洲,实体企业超过40家。


  今年以来,深圳再次强调制造业立市之本,中集的发展方向与之不谋而合。从集装箱起家,到制造产业链延伸,再聚焦到最核心的制造技术,中集一直坚守制造业初心,可谓本手。


  妙手:谋新局和再创业


  在围棋术语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能做到棋盘部分区域最优,看到10步以后,可以称为“本手”。若能在局部之外还兼顾全局,能看到数十步、甚至百步以后,方为“妙手”。而只有对“本手”有着深刻理解,才有能力出招“妙手”。


  中集在制造业的“本手”基础上,近十年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2021年中集集团迎来史上最佳业绩,进入营收千亿元俱乐部。同时,面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如何高质量成长成为企业和城市新课题。


  在全球形势变换下,中集近年来进行新一轮的谋篇布局,形成了“两大妙手”。


  “妙手”之一是,中集将大力拓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构建新增长引擎。这些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领域,以及这些领域的相互协同产业中,目前中集旗下已培育了6家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多家省、市级的专精特新企业。


  比如,中集集团的能源产业在今年上半年业绩飙升。其中,中集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5.9亿元,至2022年6月30日,该业务累计新签订单为107.5亿元,同比增长16.8%;在手订单飙升41.7%至173.5亿元。其清洁能源分部中的氢能业务呈现明显的增速,上半年氢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75%。


  又比如,中集基于过去几十年在产线规划和制造方面的深厚功底,孵化出了一家年轻的深圳企业叫前海瑞集科技,涉及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智能数字化产线,为泛钢结构和新能源行业提供全程流智能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中集的产业升级方向和深圳的“20+8”新战略高度吻合。巩固制造业行业地位的同时立足于装备制造业,助力国家战略、解决行业短板,打造出“冷链物流”、“清洁能源”、“绿水青山”、“乡村振兴”新兴战略业务组合。


  中集的另一大“妙手”在于引入战投、并推动子公司上市,释放旗下各产业的活力。一方面,2020年深圳国资委通过深圳资本集团入股中集,成为第一大股东,不过股权变更后,中集长期以来的混合所有制的治理结构没有改变,中集依旧保持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均衡的制度、市场化的道路,也是中集数次跃升的坚实基石。


  另一方面,近年来,中集旗下各板块陆续登陆资本市场,自2019中集车辆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市场半挂车制造第一股后,2021年中集车辆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实现A+H上市;中集安瑞科之子公司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A股独立上市,目前进入上回审核阶段;中集世联达物流科技计划分拆在A股深交所上市,资本版图进一步扩大。从业务重构、到资本动作,两大“妙手”助力中集穿越周期,这也是中集的再次创业。


  《可复制的世界冠军》一书中描述道:“中集成立30年,麦伯良用15年改变了世界集装箱的竞争格局,主导了集装箱产业的整合与集团化营运;后面15年,他培育了中集多元化体系,基本实现从简单制造到系统集成的产业升级,形成物流与能化两大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力推集团系统的升级。


  历史上,中集为中国制造贡献了现代企业结构、产业整合、分层管理、集团化营运、以及精益管理的系统思想。目前,六万中集人正朝着他们既定的方向奋力前行,虽然路途艰辛,但我们能够感受到那股强大的、势不可挡的力量。那是中集的共同事业,是中国制造的梦想。”


  在近十年中,中集进一步向科技制造企业推进,眼下中集继续践行长期主义,面向未来提出了“高质量的、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愿景,率领着7万人向世界一流企业进发。


  回望40年的企业文化和传承,麦伯良认为:“在过去高速稳定地发展之后,很重要的一点是’远’,即高质量发展,这是最有难度和挑战的,也是最重要的。”


  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乘风破浪四十年,中集迎来里程碑和新起点,也将以改革的初心继往开来。

9小时前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量产全球冠军的中集秘密是什么

09-22 06:59  深圳商报

  本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


  “给我一个‘箱子’,我就能创造出24个全球第一。”


  9月22日,适逢中集集团正式投产40周年。这句套用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话,正是中集40年发展成就的形象写照。


  1982年,中集开始生产集装箱,1996年就做到了行业全球第一并保持至今。为了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中集给集装箱添加更多功能,目前在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及罐式集装箱等特种集装箱制造上,中集都占据了全球最大市场份额。


  中集还对集装箱进行一系列“变身”。登机桥在中集眼里,就是一个缩窄拉长并装了轮子的“集装箱”,1990年中集研制的首条登机桥交付使用,2012年中集登机桥销量成为全球第一。有了轮子的集装箱还要能真正跑起来,2002年中集开始生产厢式半挂车,2011年就凭借销量再次全球登顶……


  就这样,中集以集装箱产品为起点,将产品线延伸至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空港设备等业务领域,至今中集有24个产品在全球细分领域实现产销量第一。中集也从传统机械制造向数字化高端制造转变,迈入全球先进制造企业行列。2021年中集全年营收近1637亿,首次突破千亿。


  深圳仅用40多年时间,从一个GDP1.96亿元的边陲农业县,跨越发展为超3万亿元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制造业一直是核心动能,其间也诞生了包括中集在内的众多知名龙头企业,中集的发展经验具有群体共性也有鲜明个性。


  任正非曾这样总结华为的成功:30年来只对准信息传送领域这一个“城墙口”冲锋。中集也同样如此,40年始终坚守相关产业化道路,但中集所在行业的传统特性更强、技术含量和利润相对更低,早年靠着严格的成本控制才撬开了市场,中集的成功对大多数制造企业来说更加励志。


  坚守不是固守。40年间中集“摸着石头过河”审慎前行,不断向产业中高端攀爬,在艰辛的“量变”积累后,大胆开始“质的飞跃”:通过跨区域并购加快规模的壮大,通过科技创新和拥抱数字技术,加速迈向智能高端制造的进程。这种脚踏实地的发展理念对制造企业同样颇具借鉴意义。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中国成立之初,连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现在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一优势正是因千千万万个制造业企业汇集而成,它让“中国制造”经受住了考验,让中国经济更具韧性,并为中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山初度路犹长。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也仍需要中国制造业从“大而全”走向“强而优”,相信中集的发展启示能够激励更多制造企业充满信心、勇敢前行。


$比亚迪股份(HK01211)$  #巴菲特减持比亚迪错了吗?# $比亚迪(SZ002594)$  $中集集团(SZ000039)$  中金公司周某提问喂,请问请问可以听到吗。能听到能听到你这样。哎好的谢谢谢谢哎我请教一个问题啊就是呃因为中集我们是业务非常多元化我们是集团化的公司啊同时我们并购也很多所以想请教一个我们怎么理解一个估值的问题啊因为我们去做投资外面很多投资那肯定也是要琢磨这个估值的问题那就是回到我们自身来讲我们如何看待呃现在二级市场的给我们的一些估值的逻辑和方法所以这可能是两个层次啊我们本身怎么看待估值或者说啊如果套用到我们自身来讲因为我们现在很多的业务也在做分拆,拆到a股市场会看到可能有的业务甚至比主业阿比我们集团本身是啊估计要高很多的对吧或者说你可能有时候做一些加总会发现这里面的估值方法呀改成比奇特估值呢,我想呢,我谈几个我的观点啊,第一关于中集集团的估值啊,我认为呢,根据它的估值呢,大家应该还是要值得继续去挖掘,因为中国的A股市场我们也很清楚啊,投资者大头投资者比较关注赛道各方面,甚至有一些基金经理说什么我没有框架呀,我都看过,我不知道你们从你们分析师角度怎么理解固执。我认为中集的估值,如果我作为个人投资,我认为应该非常值得认真的去研究啊,我们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呢,资本市场,尤其是我们的公共机构,大家有排名。我个人觉得很多的公共机构投资,他没有什么长期的概念,都是短期的。当然这个话呢,我觉得大家市场一直在议论。第二呢,回到我们这种多元化企业的估值,我是这么看,其实这个估值不在你多不多远,而在于你最终合并下来的盈利的能力,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如果我下面每一个业务板块盈利都很高,加起来都很高,我一定很高。其实呢,我们也接触过很多投资者,大家觉得无非就是你多元化学研究起来呢,可能费点劲,不愿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呢,我翻过来想说呢,投入精力多的投资者,你会发现我们闪光的一面。第三呢,我们做了很多的分拆,其实分拆是更有利于我的估值的清洗,因为过去合在一起的时候,我的各个分部啊,你是看不清楚的,或者说我披露的信息是有限的,我都分开了以后,我所有的企业的下面的估值都很清楚啊,非常有利于你投资的,算清我整体的估值啊,我的盈利,所以我是这么考虑的问题,仅供大家参考。哎,好的谢谢谢谢吴总,那请接着按照小明说的,结果核心是看我们的这个整体的盈利能力啊!

各位领导,我这边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个后疫情行时代,你们觉得这个中集的整体的业务,包括集装箱这一块的业务,会呈现出会像会会回到像当年的那种相对说比较煎熬的那个年代的这种情况,对,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中集在前两年达到了一个非常巅峰之后,就是下一个属于说像爆发点这种事的,这这个这个业务体系会发生在哪里?麦董:对,就这两个问题,谢谢。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我们今年是中集集团四十年。我们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可能最近有一些这个记录纪录片在陆续发布,哎,这个呢,我们也正在制定2023到2027年的规划啊,连那个都会被公布,所以全面也会回答你刚刚说的任何问题,我们对未来五年中集有一个高速增长还是充满信心的回头请大家到最后我们快的话,九月份公告晚的话,也会年内,我们会发布这个未来五年的规划,好吧,大家共同期待吧。好,谢谢各位投资者。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0001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 (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参与单位名称及人员姓名 部分股东代表、证券分析师以及媒体记者等


时间 2022年8月30日 16:00-17:00


地点 中集集团总部、路演中线上平台及富途、同花顺、老虎证券线上平台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姓名 中集集团董事长兼CEO 麦伯良先生 中集集团总裁 高翔先生 中集集团财务总监 曾邗先生 中集集团董事会秘书 吴三强先生


投资者关系活动 主要内容介绍 业绩发布会主要内容包括: 一、板块业务相关 1、公司对集装箱下半年的箱量和价格展望如何? 答:2021年是集装箱制造业不可多得的年份,目前集装箱已经不再制约集运行业,因此2022年集装箱的产销、价格也将正常化。下半年的量价相比上半年会进一步回归常态。 2、中集安瑞科的订单在手订单金额大增的主要原因? 答:2022年上半年,中集安瑞科新签订单合计为10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8%。清洁能源分部新签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7%至54亿元,其中包括2022年上半年氢能业务新签订单2.3亿元。化工环境分部新签订单实现25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1%,主要因为上半年化工环境分部的产能利用率已趋近饱和。液态食品分部新签订单实现2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126.0%,主要得益于液态食品行业的蓬勃发展及本集团凭借先进的工艺设备和领先的交钥匙项目交付能力而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 3、安瑞科目前在中小型液化气体船方面的订单如何?国内船舶油改气方面,能否再详细的分析下国内船舶油改气的市场规模? 答:中集太平洋海工是中小型液化气船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拥有丰富的气体运输船设计、制造经验以及良好的交付业绩,已经交付LPG/LEG/LNG等各类气体运输船及加注船40余艘,全球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能为客户提供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的专业液化气运输解决方案。目前在手订单9条。 从国内的船舶油改气的市场规模来看,国内水域市场是非常大的,包括长江、京张大运河等,整个市场可供改造的船舶达到十万条左右,但实际真正已改造的船舶只有四百艘左右,所以市场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4、中集安瑞科在国内船舶油改气的核心竞争力如何? 答:中集安瑞科在国内船舶油改气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具有完整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首先是安瑞科可提供船舶改造完整的动力包系统,LNG发动机方面我们与国内为数不多的供应商之一潍柴动力达成了战略合作;第二,船舶改装方面,我们也参股了一些船厂,能够确保船舶船体的改造环节;第三,船舶加注,中集安瑞科具有LNG加注船、岸上加注站完整的建造能力。我们也在积极推动LNG罐箱的换罐模式,像新能源汽车换电池一样更为便捷和节省时间,目前已在西江流域进行推广。第四,为保证气源,我们也和中海油签订了有关的协议,一方面保证LNG量的需求,另


一方面也给船东提供一定的价格优惠。最后,我们也提供船舶油改气方面的融资服务。 因此,相比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中集安瑞科在整个船舶油改气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能够为船东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5、预计全年船舶油改气能有多少艘订单?全年的交付情况如何? 答:目前安瑞科一共在手订单121艘,下半年交付预计为70艘左右。整体预计本年度可能有200艘左右的订单量。 6、载具业务的发展前景如何?最新的公告显示载具业务又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否有另外单独的上市计划? 答:2022年上半年,中集循环载具业务收入增速约29.2%,净利润增速约32.8%,净利率有进一步的提升。目前载具业务在汽车、新能源、食品、橡胶等市场前景都很好,国内方面,各大企业京东物流、顺丰、中兴通讯等对循环包装和运载的需求都很大,我们也与他们达成合作协议。此外,中集运载也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目前这条赛道还是非常广的。除了生产制造以外,目前该业务也提供载具租赁运营的服务,逐渐扩充产品线和业务模式。 我们对这块业务正在积极培育和发展,在有能力时会考虑分拆上市。 7、海工业务上半年的经营情况盘点?如何展望下半年及明年?拿到FPSO总包资质之后,接单情况如何?海工分部2022年能否扭亏为盈? 答:海工业务整体可以分为船厂运营和存量资产。船厂运营业务包括油气领域、特种船舶、海上风电等,从2022年上半年来看,新增生效订单6.1亿美元,同比增长60.5%;累计持有在手订单价值21.2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120%。海工板块的息税前利润在报告期内扭亏为盈,为1.4亿元人民币,净亏损也大幅收窄到2.4亿元人民币。 存量资产方面还是有亏损。目前各平台还在积极开拓订单,总体有租约在手的为8座。同时,中集来福士近期获得巴西国油


FPSO的总包资质,未来将努力争取能获得总包合同订单。近期,巴西国油P80的FPSO订单合同已经披露,总包方为新加坡吉宝船厂,合同总金额约29亿美金。其中,中集将承建船体及住宿区,订单金额约6-7亿美金/个。 今年整体来看,海工板块船厂运营力争打平,存量平台预计还是亏损,但集团致力于大幅减亏。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抓好我们的生产和运营,保证我们的质量、交期以及安全。 8、集团未来主要的增长亮点在哪里? 答:第一,在集装箱业务方面,除了常规的恒星板块集装箱业务以外,卫星板块“集装箱 ”业务也作为重点方向发展,包括集成装备、养殖及污水处理装备、模块化建筑等,这些卫星板块业务发展速度很快,加总起来已达到百亿规模。 第二围绕冷链科技,我们在冷箱、冷车、移动冷库等领域具备竞争优势,冷箱及冷藏车销量排名前列。近期中集开始着手生鲜冷链的生态重构,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发挥我们中集的综合优势。 第三,围绕乡村振兴,包括竹链产业布局与LPG微管网业务,实现新城镇建设。在新材方面,最近围绕竹链以物理方法来进行纸浆制造取得了一些技术进展,在化学制浆逐渐被限制的背景下,物理制浆受到重视,年底有望正式生产运用。 第四,我们的一些清洁能源业务,包括氢能、甲醇、天然气等赛道,未来的增长速度会比较快。以西江水泥绿色物流解决方案为例,也希望我们在“绿水青山”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财务相关 9、今年有10亿净利贡献在其他分部,具体构成情况是怎样的? 答:这主要与今年上半年融资租赁出表过程中的会计计量有关。过往年度,融资租赁作为中集集团控股企业是按照成本法来核算,反映在集团的报表中只有原始投资成本。在此次重组过程中,融资租赁板块过往累计未分配利润被视作为账面上的投资收益,这是今年上半年其他分部产生10多亿净利润的原因。 10、上半年,汇率及利率波动较大,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如何?


答:集团的收入结构有相当比例为外币,所以中集集团一直以来都采取了严格的汇率风险管控举措。今年美元相对人民币大幅升值,对集团经营结果的影响表现为我们在汇兑损益上有较大的收益,但是套保工具端有一定损失。整体账面来看还是有收益。 报告期内,本集团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787,456)千元人民币,此为未交割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中,本集团开展外汇远期合约、外汇期权合约为主的外汇衍生品投资活动,是以外汇套期保值为目的,以平滑汇率变化对公司经营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对本集团因外汇波动产生的经营结果波动构成了有效对冲。外汇相关的衍生品投资活动于本报告期内净亏损(包括已交割部分实现的损益和未交割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人民币495,278千元。但同时本期美元汇率波动产生大额汇兑收益,报告期内,本集团财务费用中净汇兑收益人民币599,282千元。 整体来看,中集集团针对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以保值为主,追求风险中性。从2018年开始我们坚持这个策略,到现在来看取得了比较好的汇率风险管理结果,有效地保护了我们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 11、公司的目标资产负债率是多少?答:现阶段集团以6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作为整个资本结构的管理目标。一是从稳健经营的角度来说,希望尽可能把集团的资本结构控制在一个比较安全的风险线以下,目前来看 60%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二是我们也要为未来的投资、业务的扩张,留下足够的资源空间。 三、集团战略相关 12、中集集团是如何思考内外部协同策略的? 答:本集团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及集团战略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内外部协同优势,优化业务顶层设计,贯彻各板块协同发展策略,拓展重要领域国内市场。 内部协同方面,我们以各个板块市场化为前提,致力于打造为客户提供“制造 服务 金融”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以西江水泥项目为例,中集安瑞科、中集车辆、物流服务等板块均参与了进去,通过内部协同来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的解决方案。


外部协同方面,一方面是引进战投和战略合作伙伴,如物流引入上港集团、隐山资本为物流板块业务带来更好的发展;中集来福士完成引入烟台国丰集团战略入股;今年8月,中集运载科技引入4家重要战略投资者。很多战投的引进不单单是财务投资,我们也致力于形成在业务、战略性资源方面的协同。另一方面,中集也与供应链进行合作,如钢材方面与战略合作伙伴宝钢股份合作;与鞍钢启动联合焦炉煤气联产制氢等。 13、集团储备的拟上市企业是哪些方面,分拆上市对于集团层面有什么影响? 答:集团的分拆储备企业较多,包括中集载具、中集新材、中集模块化、中集物联等,旗下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2家,未来都有机会可以分拆上市。 对集团的影响整体来看还是非常正面的。一是通过分拆有一个目标牵引,可以加快集团各个相关业务线的发展。二是分拆有利于内部规范化的发展,把这些子公司放在聚光灯下让投资者、监管机构也来审视和监管,有利于他们内控体系的建设。三是更加有利于投资者对集团的了解,因为过去在中集整个体系里面信息披露的内容始终是有限的,分拆上市有利于投资者和市场对集团的价值体系有更好的判断。四是进一步形成上下多层次的员工激励体系,使整个中集上下的团队更加稳固。 14、中集集团当前现金约221亿,之前曾谈及对外投资需求,公司在投资方面对产业有何倾向? 答:集团一直坚定在既定的战略方向上,聚焦于物流装备和清洁能源。在投资并购方面希望能够围绕着国家有需求,行业有短板,中集有优势的领域。 从具体领域来看,公司对于新兴的业务领域特别关注,比如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方面。在物流装备领域,包括自动化物流、智慧物流载具、多式联运、智能仓储等;在冷链装备领域,冷链装备或服务、冷链新材料、冷链绿色包装及技术装备等;在物流服务,围绕多式联运、跨境电商、智能运输设备等;在清洁能源领域,包括储能产业链、LNG全产业链、非常规天然气运营、海上风电运维、氢能装备、浮式风电等;其他的一些领域包括模块化


建筑、医药冷链等,这些都是我们未来战略新兴业务扩展方面有可能涉及的领域。 15、如何管理如此大规模的在手现金。闲置资金如何管理? 答:关于在手现金的管理问题,去年集装箱产销规模的提升使得我们在手现金进一步富余。目前对于现金管理集团内部有两个管控目标,一是要提高周转效率,二是要提升应用效益。 从大原则上来说,我们希望把这些现金能够集中地偿还负债。但具体执行时也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说中集集团下辖有若干个已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独立性的要求,资金难以在各个主体之间做到毫无障碍的融通。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债务归还的期限问题,今年下半年我们大概会有部分债务到期,届时在手现金会用于债务的归还。此外,我们也需要考虑在手现金的峰值情况,并不是一直闲置的资金。 为了提升现金的收益水平,我们也在董事会中申请将整体理财额度从原来的20亿提升至70亿规模,目的是为了在我们货币资金富余的情况下,尽力提升货币收益率。 16、公司第一期核心员工持股计划目前进展如何?具体如何设置的? 答:当前,公司第一期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正在积极推进中,有后续进展我们会及时公告。 2022年我们调整了核心员工的薪酬激励方案,这是中集历史上比较大的一次调整,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核心点是,我们以ROE为考核标准。只有达到了一定的ROE水平,我们才会实施激励方案。没有达到ROE考核标准,相关激励奖金为零;第二,在达到了ROE考核标准的基础上,我们也设置了一定的调整区间,对表现突出的高管提高奖励,反之则会降低奖金发放比例。第三,降低现金发放的比例,大部分奖金均用于二级市场通过员工持股计划进而持有公司自己的股票。另外,股票的减持也被设置了相应的锁定期。 通过这些激励方案的优化,我们希望高管团队与公司业绩、股东利益实现长期捆绑,关系更加密切和长期化,这也有利于公司更为长期的发展。 四、其他问题


17、坪山土地出售的事情进展如何? 答:目前正在进展中,坪山区有关部门对这块土地也在调整规划中,届时我们会及时进行公告。 18、公司是多元化的产业集团,公司是如何看待二级市场估值的逻辑和方法的? 答:公司作为多元化企业,从赛道来看研究起来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从我们自身来看,会尽力让旗下每个板块通过内生增长和协同效应产生更大的价值,从而进一步为集团整体价值的提升贡献增量。 此外,我们做了很多旗下子公司分拆上市,这有利于我们集团整体估值的清晰化。以往这些子版块在集团内部,能够向市场展示的、披露的信息是有限的。通过分拆上市,这些子公司接受市场的检验,一方面有利于其自身价值被市场挖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投资者看清我们集团的整体情况。



近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发布恒生指数系列最新检审结果,中集集团 (000039.SZ)凭借在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方面的卓越表现,被纳入恒生A股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HSCASUSB)成分股,于2022年9月5日起生效。

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是全球资本市场公认的重要可持续发展指数,中集集团已是继2020年入选后连续3年入选,标志着公司在ESG方面的不懈努力再次获得权威指数编制机构和资本市场的认可,也从侧面说明中集集团已建立起国内领先的ESG工作体系。

据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的成份股,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杰出表现。恒生A股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每年评估和检审,本次仅有149家企业入选该指数。中集集团能成为该指数系列的成份股,反映中集于环境、社会及企业管治三个范畴表现卓越,反映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和投资价值,有助于吸引更多重视企业ESG表现的长期投资机构。

中集集团坚持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业务的同时,积极践行ESG理念,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影响力。在ESG治理与管理方面,2021年,中集集团坚持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理念贯彻在企业战略中,以“深化责任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全球物流、同心聚力发展”作为ESG工作主线。

在环境绩效方面,中集集团以及旗下企业继续落实《中集集团绿色发展规划》,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积极践行绿色发展。

在社会绩效方面,中集集团牢记作为社会公民的义务,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积极为社会和社区抗疫贡献力量、积极助力公益事业。如中集向深圳市儿童医院捐赠建设“CT医疗游戏程序”和“重症儿童支援”等儿童友好公益项目、捐建华南地区首个在儿童医院内设立的儿童安宁疗护病房。如2022年6月底正式成立深圳市中集慈善基金会,至8月底该基金会已分别向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扬州大学等5所高校捐赠累计1000万元助学金。

值得一提的是,中集集团在外部多个ESG评级中也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未来,中集集团将继续大力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ESG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与经营管理。中集集团亦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持续建设务实高效的ESG管理体系、持续提升ESG绩效、持续提升ESG披露水平、持续建立ESG价值标识,打造上市公司价值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优秀范本,为股东、为各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大价值,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共赢发展,继续努力向“高质量的、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奋进!

来源:中集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导小组秘书处

撰稿:李柱文

编辑:黄思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