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我们交流、分享和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庞大的信息流中,既包括海量资源,也裹挟着不和谐的因素。网络暴力就是一颗很难根治的“毒瘤”,对维护网络空间天朗气清,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造成了负面影响。

那么,什么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由网民发表在网络上的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五个特点的言论、文字、图片、视频,会对他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

       首先,是对某一个事实的捏造,会损害公民个人、网民个人的人格权利,或者捏造相关的企业的谣言,可能会损害相关的商誉;第二,是直接辱骂类,比如对一些个人,或对一些事件中出现的人物进行辱骂,侵害公民的个人权利,可能涉及侮辱罪或者寻衅滋事罪;第三,就是“标题党”,包括断章取义、“带节奏”“扣帽子”;同时,网络暴力中一般还伴随着人肉搜索,这种行为涉及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

       由此可见,网络暴力绝不仅仅是互联网中的违规行为,更是一把随时会伤害到公民的利刃,而网络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点,使网络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恶劣。为铲除这颗“毒瘤”,我国有关部门也实施了相应措施。

       建立健全网络暴力当事人实时保护机制,调整私信功能规则,建立快速取证和举报通道,加大弹窗提醒警示力度,加强重点群体救助保护;严防网络暴力信息传播扩散,及时清理处置涉及网络暴力的评论、弹幕等内容;

      加大对违法违规账号、机构和网站平台处置处罚力度,针对首发、多发、煽动和跟风发布等不同情形,分类处置网络暴力相关账号,连带处置违规账号背后MCN机构,严肃问责处罚失职失责网站平台,会同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强化警示曝光和正向引导,及时公布典型案例处置情况,推动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友善评论、理性发声。

       要求重点网站平台要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平台特点进一步细化明确目标要求、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抓好任务落实。中央网信办将组织督导检查,对于落实不力、问题突出的网站平台,采取严厉处置处罚措施。

       蓝太平洋新媒体内容审核校验平台,可自动采集自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检测文本内容、图片、音频、视频,发现其中的敏感信息、禁用词、错别字、、暴力等内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