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年轻时对理财的一点思考!

文|萌萌的猪猪侠,专注基金研究,分享实盘投资。

2005年,父亲送我上大学,那时候还没有动车,我和父亲先坐一小时汽车、再坐三小时绿皮火车,才到武汉。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武汉是我,也是我父亲去的最远的地方。

大一的时候,父母省吃俭用,给我预留的生活费是500元一个月,那时候我父母一个月大概只能挣一千多元。从上大学开始,或许我才变得更加懂事,生活费我一个月只用大概300元,早餐热干面1.3元,午餐和晚餐3.6元,这基本上就是生活的全部。每个月尽量参加同学聚餐一次,大概花50元。宿舍同学一起吃饭时,他们总不让我参与AA付款。

大一的理财观就是节流,能省就省,那时候生活费谈不上规划,更谈不上理财。货币基金还不流行,如果知道有货币基金,那应该买一点。

到大二,我的日子才算“富足”起来,因为各种奖学金,我的生活费宽裕了很多,我可以时不时回请宿舍的同学一起吃个饭,补一补我曾经混吃的那些饭。不得不说,大学同学,尤其是同宿舍的室友之间的感情还是很特别的,能收获这些朋友很值得。

大学前三年,整体来说,没有什么富裕的资金可以考虑投资理财,那个时候知道投资概念只有“十二存单法”,但因为没钱也未实践。

在大四,也就是2008年,我开始实习以后,收入才多起来,那个时候在身边同事的影响下,开设了股票账户、基金账户,投资也就开始了。

所以,从2005年至2008年,我顶多算是投资启蒙期,看的关于投资的书籍只有《小狗钱钱》、《富爸爸、穷爸爸》,那时候虽然已经知道巴菲特,但很可惜,没有学习过关于他及投资理念的著作。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回头看,对年轻时的投资理财,有一些新的思考,分享给当下的年轻人,供参考。

1. 大学期间,大多数人其实没有多少钱可以用来投资的。投资要用闲钱,那生活费、学费、奖学金等,大概率都不算是闲钱。尤其是生活费,投资并不保本,想赚钱可能赚不到,但本金是可能亏掉的。

2. 学生时代整体来说,本金是很小的,我大四毕业的时候,口袋里的闲钱不到一万元,虽然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富裕,但能够拿出更多资金理财的毕竟是少数。资金量太少时,理财的总体收益会少很多。比如,1万元,投资10年,变成10万元,10年10倍算是高收益率水平了(世界级大师水平,年化复合收益率将近26%),但总收益只有9万,并不算高。但本金比较小的时候,积累本金,比关注收益率更重要。提高本金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学习,投资自己,提高未来潜在的年收入水平。

3. 适度关注和学习理财知识,比如投资书籍是可以看看的,选择几个指数基金开始定投也无可厚非,刚开始入市的时候,要学会放低收益预期,连续好几年不挣钱,持续亏钱也是很正常的。投资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当然运气也很重要。

分享、点赞、在看 顺手三连越来越有钱!

文中涉及的投资标的和操作,仅为个人投资笔记,不作为投资建议。

#大学生理财那些事儿#

@天天精华君 $万家精选混合A(OTCFUND519185)$ $银河沪深300价值指数A(OTCFUND519671)$ $华宝动力组合混合A(OTCFUND240004)$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