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更新港交所聆讯资料,最新业绩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其实现营收22.61亿元,同比微降1.8%,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为2.61亿元,去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58亿元。
从历年数据看,2019-2021年,卫龙分别实现营收33.85亿元、41.2亿元、48亿元和22.61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6.58亿元、8.19亿元、8.27亿元、然而2022上半年业绩由盈转亏,亏损2.61亿元。净利润率也呈下滑趋势,2019-2021年,卫龙净利率分别为19.4%、19.9%、17.2%,盈利能力承压。
对于业绩亏损原因,卫龙方面解释称,主要系交付受疫情影响和调价政策带来销量下降,同时由于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毛利随之减少,卫龙自2022年5月起对主要产品进行提价,但暂未能拉动上半年业绩,预计上述因素不会对公司2022年的经营业绩及利润率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由于制造门槛低且毛利高,近年越来越多的企业相继入局辣条市场希望分一杯羹,面对竞对冲击,卫龙为发展多元化开始采用OEM代工模式谋求快速扩张,这也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涌现。
卫龙创办于1999年,总部在河南省漯河市,目前已经建有漯河平平、漯河卫来、驻马店卫来、亲嘴豆干、德龙、乐味等多个生产基地。
漯河市卫龙商贸有限公司于2014年成立,年销售额达25亿元,它的背后有两位股东,漯河和和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9%、易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1%。漯河和和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和和国际事业有限公司持有其100%股份。和和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和易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均为中国香港企业。
早期由于辣条生产制作门槛低等特点,小作坊众多,产品品质堪忧,导致整个行业几度遭遇重大危机。据媒体报道,“2005年,平江面筋厂非法添加霉克星事件的黑作坊丑闻,使得辣条企业从2000家骤减为500家。”
此后,发生在辣条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黑心作坊”、“垃圾食品”成为了辣条难以洗掉的标签。,如今的零食行业,注重的是健康美味,赛道的风向已经转变为低糖低油低盐,正好站在了卫龙高油高盐的对立面。卫龙需摘掉“不健康”的帽子,这是卫龙辣条的大隐患。
卫龙在招股书中称,若存在未能维持食品安全及始终如一的质量可能会对公司的品牌、业务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作为前车之鉴,“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后,由于陆续暴露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其股价产生毁灭性打击。
因此卫龙必须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完成对产业链的进一步掌控,这也是它不断冲击资本市场的原因。除了食品安全问题,辣条之路日渐拥挤,卫龙的品牌竞争力日渐薄弱。也是卫龙需要冲击IPO的重要原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0年零售额计,卫龙在辣味休闲食品市场份额尽管最大,但也仅仅为5.7%。
与此同时,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辣条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盈利分析报告》,辣条行业市场规模到2026年有望达到949亿元,正在不断吸引玩家下场竞争,促使赛道出现白热化局面。
在这方面,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盐津铺子等网红零食品牌已经将辣条加入了自己的产品矩阵。卫龙在所有休闲食品公司中排名第七位,按零售额计占整体市场份额的1.2%。
三只松鼠在2018年推出小包装辣条,以小巧、方便的特色占据用户心智。盐津铺子则在2017年就引进了辣条专业团队,启动辣条项目。其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及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为4941.36万元、2751万元,同比上涨高达13817.12%、29.77%。
为提高自身销量,卫龙在营销上也做了不少探索,这也是卫龙能从辣条大战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早在2014年,摄影师把几张卫龙生产车间的照片随手发上微博,“孰料,短时间内该条微博轻松获得上百万的阅读量,关于辣条的段子广为传播”。卫龙人由此意识到了网络传播的力量,开始主动“搞事情”,跟暴走漫画、微博段子手紧密合作,隔三差五制造热搜词汇。
卫龙高管余风曾在社交网络上看到有朋友在加班时晒出了一张吃辣条的照片,并配上了文字:“其实我该来包辣条静静”。营销团队大受启发,决定把场景化的元素添加进产品的形象设定当中,很快,“其实我该来包辣条静静”这句话出现在了一款新品的外包装上。
但卫龙也因为线上营销翻车过,有消费者因其创意文案中有着色情隐喻而发起了举报。有网友认为卫龙的包装涉嫌打色情擦边球,零食的主力群体涵盖了大量的女性和青少年,这样的文案不仅容易误导青少年,也显得对消费者极为不尊重。
2019年至2021年,卫龙推广及广告费用分别为3080万元、4670万元及7870万元,三年间增长了2.5倍,占营收比重分别达到8.31%、9%、10.85%。这也是它近年利润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在营销上,卫龙在社交媒体的传播做的不错,但卫龙的线上营销渠道建设并不顺利。卫龙极其依赖第三方经销商,营收大都来自线下。招股书披露,2018-2022上半年,卫龙线下渠道贡献营收分别为31.34亿元、37.39亿元、42.46亿元及20.21亿元,占比分别达92.6%、90.7%、88.5%及89.4%。其中直销渠道仅占5.2%、5.4%。截至2022年6月30日,卫龙与超过1830家线下经销商合作,公司经销商的销售网络覆盖了中国约73.5万个零售终端。
与线下庞大的销售体系相比,卫龙线上电商渠道发展并不顺利。2018-2022上半年,线上经销商销售额分别为2.32亿元、2.51亿元、3.82亿元、5.54亿元及2.39亿元,占同期总收入8.4%、7.4%、9.3%、11.5%及10.6%。卫龙的经销商数量正在快速减少。2019年,有2592家,2021年,则减至1924家,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减少。
卫龙方面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网络及社交媒体平台日渐流行,将来公司线上销售渠道的销量如有任何重大增长则可能会导致线下与线上销售渠道之间的竞争。若公司无法平衡线上与线下销售渠道之间的营销投入或优化产品组合及定价策略等,渠道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为改善渠道不均衡现象,卫龙在资金用途中提到,拟将此次募集资金用于扩大和升级生产设施与供应链体系、投资及收购对公司业务有协同作用的企业、拓展销售和营销网络、品牌建设、产品研发、业务数智化建设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除过度依赖线下渠道外,卫龙还面临存货积压和产品过期风险。2019-2022上半年,其存货分别为3.999亿元、5.41亿元、6.043亿元及5.108亿元。存货周转日数分别为60天、67天、70天及72天。库存压力逐年上涨。
除此之外,卫龙还面临产品线单一的问题,从财报来看,辣条产品是卫龙的营收主力。2018年-2020年,卫龙调味面制品所得收益占总收益的比例分别为78.6%、73.1%、65.3%。辣条本身的成长性也不够稳定,以及产品缺少差异化竞争的保护壁垒。
虽然近些年卫龙在不断拓展新产品的边界,但是依然由调味面制品占据主导地位,业务结构并不均衡。就长期而言,依赖单一的产品结构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横向对比,卫龙已经成为辣条赛道的头部;纵向对比,在零食行业,卫龙有待上升的空间还很大。
招股书显示,卫龙一般每年开发1到2款以上的新品推向市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其正在研发的产品已超过4款,计划于2024年推出新的蔬菜制品,并于2023年至2025年推出新的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包括豆制品、肉制品及代餐产品。
对卫龙来说,当前谋求上市可谓关键一搏。一方面,如果成功上市,那么行业老大地位会得到极大巩固,辣条暴利顺理成章继续收取;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通过监管门槛,那么连锁反应将危及资本市场的信心,其消费者和产品可持续性问题叠加爆发,最终重伤。
在这种情况下,卫龙难以权衡的是,如果不冒险一搏,那么固有压力复加上赛道竞争压力,崩盘同样有可能;相反,如果上市成功,那么回报将会是百倍千倍,一切难题将迎刃而解或至少延后。由此,卫龙自然会选择上市,着急上市。卫龙上市之后不仅要在“健康”的路上快速起航,在主营产品单一、销量严重依赖线下渠道、消费者投诉不断等情况下,卫龙今后的平稳发展,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