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崔小北 来源 | 小北读财报
导语:别看生产布洛芬片剂的企业有几百家,但是能生产布洛芬混悬液的厂商却只有11家。
前段时间牙疼吃了很多布洛芬,可是它本来是买来万一羊了退烧用的,后来有人说布洛芬开始是治疗痛经的。 那么问题来了: 布洛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药物? 为什么我们囤药的时候除了囤连花清瘟,还要囤布洛芬? 布洛芬的生产厂商都有哪些? 布洛芬最早是谁生产的? 我吃的布洛芬到底是仿制药还是原研药? 布洛芬片、布洛芬颗粒、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泡腾片……它们有什么区别?哪种效果更好?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查了一些资料后,个人觉得我们囤货的时候囤布洛芬缓释胶囊就可以,而布洛芬缓释胶囊首选芬必得。家里有孩子的可以准备布洛芬混悬液。
从企业数量上看:截至2021年底,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为8,337个,生产同一类产品的企业数量众多,企业间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高。——那些花花绿绿的包装,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恒瑞医药(600276.SZ)在2021年年报里提到: 我国仿制药市场规模约占整体医药市场规模的69%。 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仅占整体医药市场规模的8%。 2020年原研药占全美处方量的10%,但销售额占比高达80%。 从券商研报里的数据看,如下图所示,与美国相比,我国的仿制药和创新药产品结构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2020年美国仿制药占比10.80%,可是我国创新药占比只有8%。
早年润都股份(002923.SZ)的招股书给出了布洛芬缓释胶囊毛利率的数据,在30%左右,低于其他化学制剂的毛利率。 公司给出的原因是布洛芬缓释胶囊属于普药品种,在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多年,毛利率较低。这刚好印证了我们前面的推测:这款药品生产厂商多,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要想提价会很难,利润率就不会高。
在了解布洛芬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从京东上搜索生产厂商得到的信息很有限;最后多亏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网,以及“同花顺iFinD”中的公司公告。截图如下: 打开药监局官网→输入“布洛芬”,点击搜索,我们能查询到558条涉及到布洛芬生产的记录。
搜索到的558信息中,有很多厂商的名称出现了多次;去掉重复,可得到布洛芬不同剂型的生产厂商数量,其中布洛芬片的生产厂商最多,大约有272家。 下图的数据不一定准确,我们只能得出一个模糊的判断——越是不常见的剂型,生产厂商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2. 很多药企,都在仿制布洛芬
我就说药监局官网是个宝贝吧~你别不信。网站上有个《化学药品目录集》,搜索“布洛芬”,我们就能找到这些药品的生产商;此外,在收录类别里,里面提到: 1)创新药 2)改良型新药 3)进口原研药品 4)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的仿制药 5)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 6)其他药品
那么,新华制药(000756.SZ)、康恩贝(600572.SH)、人福药业(600079.SH)都生产布洛芬片,这些布洛芬片属于哪个类别呢?是仿制药吗?是改良型新药吗?
此处我们要说下芬必得。
芬必得缓释胶囊于1991年在中国上市,生产厂商是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目前从药监局官网上能查到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厂商共有23家,而润都制药的布洛芬缓释胶囊通过的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我们从京东上看到的那些厂商,除了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其他的应该都是仿制药。
1. 当布洛芬诞生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 关于布洛芬的药物历史,往期的杂志中有记载:布洛芬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药物研究中。布洛芬1966年在英国上市,1974年在美国上市。 布洛芬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布洛芬的不足之处是其半衰期短,一天需服3—4次才能满足缓解症状的要求,这会导致毒副作用的产生。 而布洛芬缓释胶囊药效持续时间长,可以一天服用两次,减少多次服用的副作用。 我国的第一款布洛芬缓释胶囊,可能是1991年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的芬必得。那个时候我们的药企在做什么呢? 当然这也不能怪它们。我们1949年建国,1978年改革开放,本来就比西方的发展晚了很多年。 2. 或许仿制布洛芬片,操作更简单?
别看生产布洛芬片剂的企业有几百家,但是能生产布洛芬混悬液的厂商却只有11家,这里面有一家公司叫恒瑞医药。 布洛芬悬浮液属于化药4类,也就是境内申请人仿制已在境内上市原研药品的药品;布洛芬悬浮液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还可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等。 根据网上的说法,布洛芬混悬液在国内比较少,可匹配混悬液的生产线也很少,或许这增加了仿制混悬液的难度,所以生产厂商较少? 不过恒瑞医药在2000年的招股书里就提到公司布洛芬混悬液已经投产。另外,为什么布洛芬片的厂商最多?或许它的生产门槛是布洛芬所有剂型中最低的? 这也反映出我国仿制药占比高的事实。 有难度的仿制不了。扎堆去仿制难度低的药品。再去打价格战压低企业利润。长此下去,前途在哪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