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果无法完成2022年度产销目标已成定局,那么长安汽车能在“零增长”的2023年实现“开门红”吗?
刚进入12月的前几天,本该是各家车企集中发布11月产销数据的日子。然而,除了12月1日造车新势力们照常发布了交付业绩,比亚迪和北汽蓝谷次日相继公布产销快报外,其他各家乘用车上市公司在随后的5天集体沉默。
背后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对于这些车企来说,也许11月大家卖得都不好,谁先发布产销数据,就会第一个被扣上“无法完成年度目标”的帽子。
所以,在2022年经常等到最后一批才发布产销公告的长安汽车,到了11月,反而率先打破了这种沉默,只不过这份产销快报实在是太“难看”了:单月生产19.01万辆,同环比分别下降13.79%、17.19%;销售18.48万辆,同环比分别下降1.72%、17.8%。累计产销虽然全部突破200万辆(生产205.14万辆,销售209.04万辆),但是这个200万辆来得太晚了,产销距离年度目标分别有着39.86万辆和35.96万辆的差距。$长安汽车(SZ000625)$
不但达成年度产销目标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连上月还备受期待的自主品牌销量年度目标恐怕也完成无望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状况?叠加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对2023年“零增长”的预测,刚刚经历一系列高层人事更迭的长安汽车,能像往常一样迎来“开门红”吗?
1)两大合资“暴跌”
与其他传统汽车大集团相比,长安汽车的合资公司在最近几年一直明显落于下风,只不过随着11月产销快报的发布,这种落后显得格外刺眼。
长安福特单月生产1.61万辆,同环比分别下降52.99%、37.42%,1-11月累计生产22.86万辆,同比下降17.53%。销量表现稍好,单月销量1.89万辆,同环比分别下降34.86%和13.78%;前11个月累计销售23.19万辆,同比下降13.39%。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是长安福特2022下半年以来单月产销五连降,同时也是半年来、以及近三年同期的最严重降幅(事实上前两年同期长安福特单月产销仍然实现同比增长)。$福特汽车(NYSEF)$
长安马自达的情况更为严峻。单月生产5872辆,同环比降幅高达67.5%、37.11%;累计产量8.43万辆,同比降幅已经扩大到了33.06%。单月销量5719辆,同环比降幅也分别达到了61.03%和27.43%;1~11月累计销量9.77万辆,同比下降22.16%。
和长安福特相同的是,这也是长安马自达2022下半年中,以及近三年同期最严重降幅,和长安福特不同的是,长安马自达成为了长安汽车整体当中,各方面降幅最严重的子板块。众所周知,长安马自达将一汽马自达合并时间并不久,销量不增反减,不得不让人质疑其销售渠道和领导层的能力。$马自达汽车(ADR)(MZDAY)$
2)“其他”魔法失效?自主品牌年度目标完成无望
其实,早在10月产销快报发布时,长安汽车能完成整体上全年245万辆的产销目标已经显得高不可攀。但是,彼时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50.75万辆的自主品牌业务,距离其185.7万辆的年度目标并不算遥不可及。
要知道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在10月销量已经达到了18.45万辆,年末两月保持月均17.47万辆,年度目标唾手可得。可11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下降到14.85万辆,其距离年度目标的差距瞬间被拉大到20.09万辆。从近几个月的表现来看,现在长安汽车哪怕只是想完成自主品牌的年度目标,也变得悬念重重。
甚至,连长安汽车一直在行业中显得格格不入的“其他”板块,也帮不上什么忙。
其实,在很多汽车业上市公司发布的产销快报中,都存在着一个名叫“其他”的板块,虽然不太准确,但绝大多数也不妨理解成是将一些相对零散、规模较小的子板块进行合并的形式。只是这种理解对于长安汽车来说,的确就“很不准确”了。
随便举几个例子,当前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单月产销分别为45.91万辆和49.27万辆,“其他”单月产销各为2506辆、2828辆。再来看与长安汽车整体产销规模十分接近的广汽集团,11月整体产销21.27万辆、19.03万辆,其中“其他”产销分别为3433辆和2857辆。
那么,长安汽车呢?
11月整体产销19.01万辆、18.48万辆,“其他”的产销分别为5.53万辆和5.08万辆,集团占比分别高达29.08%和27.48%!单月产销规模仅次于重庆长安板块,长安汽车产销快报中,一个神秘的“其他”,11月产销比除了重庆长安外,其余所有子板块相加的总量还要多!其实,长安汽车产销快报中的这个“其他”板块并不神秘。
9月9日,曾经有人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对此进行提问,长安汽车董秘的回答是,“产销快报中的'其他'主要包括长安跨越、江铃投资等合联营企业下属产品产销量。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而被长安汽车董秘首个提及的长安跨越,是一家总部位于重庆,专注于生产轻型、微型商用车的企业,以“其他”板块的“首席代表”身份,支撑着当下长安汽车整体、自主品牌产销规模。
3)乘联会预计2023年零增长,长安能否“开门红”?
其实,长安汽车在年末几个月放缓产销节奏,同时又在次年一季度迎来“开门红”的情况不在少数。但不巧的是,就在长安汽车发布产销快报后的第二天,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做出了“零增长”的预判。那么,这对于长安汽车来说意味着什么?
回看过去的一个月,暂时抛开惨淡的产销业绩,长安汽车有两方面值得关注的动态:高层人事更迭,和收回了对长安新能源的大部分股权。
10月31日,据媒体报道,阿维塔科技首席营销官兼用户发展中心总经理王蔺,因个人原因向公司提交了辞职申请。12月2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执行副总裁赵非先生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执行副总裁职务,且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随后据媒体报道,赵非其实是升任中国长安总裁、党委副书记。而赵非原来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的岗位,由前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董事长,长安汽车副总裁杨大勇接任。
这里需要简单说明的是,上述段落中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兵器装备集团100%控股的企业,同时,中国长安又以17.97%的持股比例,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头号大股东。所以,可以将上述人事更迭简单理解为,原来长安福特的副总裁赵非升任中国长安总裁,长安新能源总裁杨大勇,被任命为长安福特副总裁。
除了针对长安福特的人才晋升与输送,针对新能源业务,长安汽车拿出了真金白银。
早在11月10日,长安汽车曾发布公告称,计划收购长安新能源股权,将持股比例由40.66%增加到51%,借此将后者纳入到合并报表范围。12月2日,这笔收购议案水落石出,交易总额达到了13.32亿元。
要知道年初完成首轮融资交割的阿维塔科技,其注册资本在增加后也不过11.72亿元。“亲生的”就是不一样。
「图片来自长安跨越官网」有一说一,导致长安汽车11月产销滑坡、多重年度目标完成难度陡增的原因当中,疫情肯定占据首位,在上文提及的长安跨越,也在官方报道中体现出工作人员在工厂车间里打地铺的画面,想必这也是长安汽车其他多个子板块所面临的情况,但同时也是几乎国内所有汽车业上市公司所面对的挑战。
再加上被认为会“零增长”的2023年,长安汽车恐怕想再拿一次“开门红”也不太容易。那么,人事更迭后的长安福特、不惜重金再次打造的新能源业务,能为长安汽车接下来带来新的增长点么?欢迎继续关注《汽车K线》接下来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