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全球最大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发布了去年第四季度收益报告。该季度台积电营收6255.3 亿元新台币,约 1388.6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8%;净利润为 2959 亿元新台币,约 656.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0%。尽管芯片行业在2022年整体处于低谷,但龙头台积电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强劲,收入、净利润、毛利率均创下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三季度斥资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290亿元)建仓台积电。据悉,这是巴菲特首次买入台积电,并一举成为台积电第五大股东#台积电# 。三季度时,台积电股价一度跌至59.16美元/股,较年初高点跌近六成。
高盛曾分析称,台积电将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继续展现出比其他同行更强的韧性,且估值具有吸引力。鉴于该行业在5G、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和电动汽车方面的长期结构性增长,该公司处于有利位置。
万事万物皆有周期,芯片半导体产业也不例外!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为455亿美元,环比下降2.9%,同比下降9.2%,同比降幅达到2019年12月以来的新高,半导体行业周期加速探底。
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芯片行业的确处于周期下行阶段,除了工业、汽车电子等领域景气度相对坚挺,而消费电子行业作为半导体的重要下游整体承压,多家海外芯片大厂都下调了业绩指引。复盘本轮半导体周期下行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欧美通胀、俄乌战争对海外经济的影响,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智能手机、PC、平板等智能终端出货量在2022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前期缺货涨价导致的供应链库存累积。
对于国内芯片企业而言,除了要面对一些行业周期因素外,还时常面对外部的一些不平等对待。从10月“漂亮国”的制裁新规,到12月其商务部发布的实体清单,都显示对华半导体限制持续加码。这也加深了市场对于行业前景不确定性的担忧,从而影响了板块的情绪。
本轮芯片半导体周期行至何处?机构预测今年2季度有望触底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
目前行业基本面进入探底阶段,上述负面因素已经开始出现改善的迹象,伴随着需求的修复,板块有望走出低谷实现反转。
首先,伴随国内主要城市疫情逐步达峰,“后疫情时代”经济活动步入正轨,而海外通胀也已有趋缓的态势;
其次,尽管智能手机属于存量市场,但四季度以来,伴随库存去化,消费电子厂商开启小幅拉货,XR、智能穿戴等新终端需求仍有望迎来较高增长,在消费复苏的大背景下,景气度环比改善的趋势值得关注。
最后,在新赛道方面,智能化、数字化的大趋势仍将继续演绎,新能源电子、特种芯片等仍然具备较大的增量市场空间。(来源:民生证券)
从下行时长的角度来看:
回顾全球半导体的近三轮周期,行业触底的过程一般需要3-6个季度。
• 第一轮:2010年3季度见顶,2012年1季度见底,历时6个季度
• 第二轮:2014年4季度见顶,2016年2季度见底,历时6个季度
• 第三轮:2018年3季度见顶,2019年2季度见底,历时3个季度
中金表示,本轮半导体周期的高峰大致出现在2022年2季度,按照以往的历史规律,行业有望在今年2季度确认触底,开始新一轮上升周期。
中国大陆芯片产业从无到有,行业产值体量不断加大,但是各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比较不均衡,在高研发投入环节发展较为薄弱,在劳动密集环节发展比较成熟。据统计,2021年中国大陆芯片产值312亿美金,销售额大概1870亿美金,整体自给率大概是16.68%。虽然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但是进出口额差额依旧在扩大,主要是由于大陆半导体需求尤其是高端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大陆集成电路产品更多是在中低端,所以芯片进口依赖的局面目前并没有得到非常显著的改变。
尽管每一轮底部回升中,市场风格时常是先价值占优,然后轮动到成长,所以短期板块走势可能仍有颠簸,但国产芯片行业的投资主线是“自主可控”、解决“卡脖子”问题,只要这一逻辑延续,芯片半导体板块的投资价值不会被轻易颠覆,长期的空间理应值得期待。
关注芯片等高成长性核心国内资产的各位朋友们,不妨看下双创基金ETF(159783) $双创基金ETF(SZ159783)$ ,聚焦新能源、半导体等高成长性领域,共享中国产业升级红利!
$宁德时代(SZ300750)$ $中芯国际(SH688981)$ #宁德时代2022年赚约300亿元##比亚迪百万豪车带火轮边电机#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