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来自专注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易索资讯相关网讯信息:

2023年1月20日晚,因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而成为三倍大牛股的奇信股份收到到新余中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2022)赣 05 破申10 号之五],新余中院裁定不予受理债权人对公司提出的重整申请。事实上申请破产重整本身并无门槛,但是获取重整计划获批需要证监会的无异议函和法院裁定受理。奇信股份因为新余国资入主实控人和同样萍乡经开收购的星星科技破产重整成功,让中小投资者更愿意去赌一把。

退市新规的实施和注册制的来临,壳资源已经并不吃香,而通过重整计划廉价买壳已经是资本市场的新玩法。部分公司由于自身原因无法上市或无法快速上市,而通过成为重整投资人可以快速切入资本市场,特别是国资整合大潮的背景下,购买上市公司控股权已经成为部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捷径。通过产业转移和参与资本市场融资加快地方建设。

而一则终止公告让众多中小投资者梦碎,事实上,奇信股份涉及内部承包虚假描述为自营,从而导致财务业绩从上市以来就大规模虚增,甚至导致首发上市文件就存在重大虚假记载。这样一家上市公司在证监会着力打击证券违法行为的背景下,想要拿到无异议函本身就困难重重。

鉴于此,上海海汇律师事务所专业证券索赔律师娄霄云认为,加入上市披露文件和历年审计报告涉及调整,相关中介机构难逃责,凡是2015年12月22日至2022年3月31日之间买入且2022年3月31日收盘还持有的投资者,可申请民事赔偿。

按照此前信息披露,奇信股份将2021年底已经完工的项目将已支付的事业部项目后续包干费用 9.56亿元一并计入了 2021 年度“管理费用”;对项目后续包干费用未清理完毕的项目,暂估计提了相应的项目后续包干费用 3.90 亿元,将该费用计入 2021 年度“管理费用”核算。上述13亿费用几乎是奇信股份上市以来净利润的二倍多。上市公司仅仅一个无法追溯调整就统一计入2021年度管理费用的解释,本身就站不住脚。如果追溯调整是否或导致2015年以来全部亏损,直接导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尚待证监会最终处罚认定。

K图 002781_0


股市如棋局,开户先布局,随时把握投资机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