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4亿国民健康刚需:把握医疗行业长期发展红利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结构问题需要建立全球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作为全球唯二的十亿级人口大国,中国天然具有最庞大的医疗卫生潜在需求。一方面,中国人口结构问题凸显,这亟需全方位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自2000年起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这将进一步加速医疗资源的配置需求释放。(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9.20会议通报)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另一方面, 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相比发达经济体仍存在差距。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医疗体系排名,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仅排名144位。2021年我国医疗卫生开支占GDP的比例为6.5%,OECD 国家平均值为8.8%,而美国高达18%。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提高的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的消费水平、日渐增强的主动健康管理意识,都是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的长期确定要素。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保健支出增长、医药研发水平提升和医疗政策变革助力的四大驱动下,中国医疗行业的长期发展空间可期。(来源:财信证券,截至2022.10.15)
二、医疗板块政策或边际向好:卫生体系建设亟需医疗“新基建”
国庆前夕卫健委发布《国家卫健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拟使用1.7万亿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设备,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两年,申请贴息截止时间为12月31号,贴息后利息率≤0.7%,相关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贷款使用方向包括了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覆盖方向和领域较为全面。
根据国盛证券梳理的全国各地医疗设备更新改造贴息贷款发放进展,截至10月7日,已发放贷款金额超过9亿元(主要用于医疗领域),已签订贷款合同、贷款意向协议或进入贷款审批程序金额超过480亿元(包括但不限于医疗领域)。此举有望加速医疗设备更新改造,为医疗设备厂商持续贡献业绩增量,给予医疗设备板块一剂“强心针”,同时进一步加速医疗新基建全盘推进。
中银证券认为财政贴息贷款计划再次体现了国家对医疗新基建的重视,此次医疗新基建的浪潮将给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量,根据Frost&Sullivan 的估算,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在明年达到万亿级别。
• 集采边际影响逐渐衰减
医药集采是把全国医疗机构零散的采购量集中“打包”,形成规模团购效应,通过国家与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价格谈判。在严格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带量采购,以量换价,大幅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患者负担,解决看病贵问题。
自2018年以来,国家已经开展了七批集中带量采购,覆盖了294种药品,重点公司的核心仿制药几乎均已集采。(数据来源:人民网,2022.8.9)但在今年的第七批国采和脊柱类国家集采中,降价幅度相比之前较为缓和,中标价格高于市场预期。随着集采的常态化,市场降价预期已经比较充分,集采所带来的边际影响正在逐渐衰减。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医疗器械集采政策有所回暖,医保局表示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多地医疗器械的集采方案较为温和。10月13日,江西牵头的 22 省区肝功能生化试剂集采方案征求意见稿传出。该集采是 IVD 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大范围带量采购,有利于控制生产企业销售费用率,对后续其他产品有很强的政策指引意义。10月14日,福建省医保局药械联合采购中心发布《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西南证券认为,随着本次电生理以及腔镜类器械集采规则公布,政策面趋于温和的信号已经较为明显,集采后国内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医疗板块估值仍然处于历史低位】
截至2023年2月2日,中证医疗指数估值(市盈率)下修至26.56倍,低于历史98%以上的时间区间,位于近8年以来的低位。
【热门医疗类ETF,投资者2022年持续积极布局】
2022年调整区间,医疗ETF(512170)持续获得资金大手笔加仓,2022年全年,医疗ETF(512170)基金份额增长超134.5亿份,位居所有主题ETF首位,振荡调整中持续获得资金加码。
医疗ETF(512170)成份股全面覆盖了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的细分龙头,其中医疗器械直接受益于疫情防护、医疗物资出口等需求,抗疫概念股合计18只,权重近4成,新冠肺炎检测概念12只;同时覆盖8只CXO龙头概念股。医疗服务概念则直接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消费升级和医美等高成长领域,具备长期国民级需求增长。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