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近日,在微博等平台频繁出现39元抽iPhone 14 Pro的广告,而这实际上是盲盒购物类应用的一种营销手段。记者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有大量消费者投诉称,页面显示抽中手机,付款后却变成了其他低价产品。
近年来,“盲盒经济”逐渐变成一种潮流,但伴随着盲盒的发展也衍生出了不少问题和乱象,商家抓住了用户这种以小博大的心理,过度营销时有发生。
用户花39元抽中iPhone 14 Pro,奖品却被“狸猫换太子”
在黑猫投诉平台,有消费者投诉称,微博一位名为“柒柒的幸运日常”的博主发布了一条抽奖博文,称抽中奖只需要支付39元即可获得一部iPhone 14 Pro手机,并带有抽奖链接。而在该条博文评论区,有很多用户称抽奖信息可信,于是该用户参与了抽奖活动。
在页面显示该用户中奖后,其支付了39元,但当用户下载元气魔盒App后,其抽中的iPhone 14 Pro竟然变成了一个耳机,并且需要支付15元运费才可以发货。而后用户感觉此平台是骗人的,想要求退款,但其在App内也并没有找到可以申请取消订单并退款的通道,更加匪夷所思的是,耳机发货后在中途由商家将快递拦截了回去。
用户要求商家退回共计54元,商家不处理,而快递已经退回被商家签收,商家依旧没有处理退款,并且客服明确表示不能退款。
同时,在黑猫投诉平台,另一名消费者有相似的经历。其投诉称,自己于2月20日凌晨12点半前刷微博看到一个名为“七七的欧气日常”的博主发布了一条抽到苹果手机的微博,于是该用户点进抽奖链接,并未抽到却弹出付费页面,用户付费后发现被骗,因为微博和元气魔盒App并未有任何订单。
此类事件在近期频繁发生,大部分用户都是看到了元气魔盒在各大平台打出的抽奖中iPhone 14 Pro手机的广告才陷入了骗局,这在新浪微博广告推广中也是密集出现的。
记者点进其中一条链接,反复测试后发现,点击链接后可进行抽奖,但第一次抽奖显示没有中奖,第二次显示抽中iPhone 14 Pro手机。随后页面诱导用户填写手机号及诱导支付29到39元不等,但其实该商家卖的是盲盒,在盲盒里面并非是商家所宣传的iPhone 14 Pro手机,而是一些不知名品牌的硬件与或者小家电产品。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方熠智表示,盲盒宣传“必中手机”实则收到充电宝、保温杯等,此类行为涉嫌过度营销、虚假宣传,并且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商家进行虚假宣传行为,不仅需要负担行政处罚的后果,还要对消费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盲盒应用套路多,元气魔盒App曾因违反广告法规定被罚
苹果App Store信息显示,元气魔盒是一款为盲盒爱好者开发的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抽盲盒的App。
而关于元气魔盒App的投诉还远不止上述案例。有消费者在元气魔盒购买多件盲盒产品,但是支付购买成功后中的奖品总价值比其付款金额要低很多,且抽中的并不是其宣传的大奖(手机等),;且产品并非主流品牌,大部分为不知名品牌,甚至无法退款,只能回收。
记者体验元气魔盒App发现,其中的产品以非主流品牌居多,而主流产品的价格大部分低于各电商平台旗舰店的售价,App中的商品为3件包邮。
回收后的产品在元气魔盒App中变为“元气石”,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只能在该App中交易的虚拟货币,但回收价格却远远低于商品价值,且“元气石”无法提现。
“如果抽中的物品不需要或者是杂牌子,那么用户就会选择回收,但回收的价格非常低,又不能兑换别的有价值的产品,且满三件包邮有些用户就会再购买一些产品去回收,当元气石达到一定额度再去兑换相应价值的产品。”一位使用过元气魔盒App的用户对记者表示,这是一种消费陷阱,越陷越深。
记者查询天眼查信息显示,元气魔盒App所属公司上海通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其法定代表人为朱七女,持股90%为第一大股东。
该公司曾于2022年10月受到行政处罚,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对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等或者对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允诺等表示不准确、不清楚、不明白的,处罚1万元,处罚单位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记者查看微博信息发现,发布这些抽奖信息的博主大多注册于2022年下半年,多个博主甚至注册于2022年7月27日这一天,而名字里不是带着“运气”就是带着“欧气”,而在这些抽奖微博下方则有上千甚至万条评论,在评论区也有个别中奖诱导类的信息。
记者就此向微博方面询问是否关注到上述事件,对相关诱导广告是否有制定发布规范,对相关博主是否采取封号措施?截至发稿前,微博方面未回应。
盲盒经济屡触红线,中消协提示消费者理性消费
记者发现,这些抽奖链接所跳转或者宣传的应用也并非元气魔盒一个,类似的还有芒物、欧神盲盒、叮当魔盒、酷潮盲盒等,均为同一类抽盲盒购物平台。
近年来,“盲盒经济”逐渐变成一种潮流,而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盲盒已经不再仅仅是应用于最初的玩具行业,而是万物皆可“盲”。但同时,盲盒经济也衍生出一些问题与乱象,遭到广大消费者的投诉,甚至触碰了道德和法律的红线,引发争议。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此前盲盒经济快速兴起发展,存在多方面的原因。现在的网络用户年轻化,普遍对新兴事物和模式的接受性强,也愿意尝试新事物;其次,盲盒带有神秘性,幸运感在里面,商家正是抓住了用户这种以小博大的心理。另一方面,盲盒这种概念适合度广,也容易被复制。
曹磊称,对不少商家和平台而言,盲盒可以清理存货和赚流量;对顾客而言,价格看似划算还有惊喜。不过,伴随盲盒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不少经营者来“蹭热度”,将产品与盲盒挂钩,用盲盒来清库存,把卖不出去的东西放在盲盒里销售。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没有售后保障,不退不换,消费者应该理性对待,天上不会掉免费馅饼。
早在2021年初,中消协就曾发布消费提示:经营者销售盲盒当规范,消费者购买盲盒勿盲目。中消协认为,当前有的经营者产品本身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只想着蹭盲盒的营销热度;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做是“清库存”的工具,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却丢掉了长远的口碑。
中消协表示,经营者要切实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尤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盲盒经营者应确保商品质量信息真实,保障消费者知情选择;盲盒营销应适度,不可过度营销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误导消费者冲动消费。
同时,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保持理性的消费理念:要认清风险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勿盲目跟风;要保留购物票据等相关凭证,权益受损应依法维权。
此外,中消协称,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还应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当自身合法权益受损时,要及时与经营者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通过向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投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