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政策方面,一国不能同时采取以下三种政策:自由的资本流动,固定汇率制度,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一结论称为政策的三难困境,或者不可能三角。

在上述三种政策中,一国(地区)只能选择其中两种,用三角形的一条边表示。选择1是自由的资本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代表有欧美日韩俄等发达国家;选择2是自由的资本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代表是香港;中国选择选择3:固定汇率制度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但实施了资本管制或者对资本的跨境流动予以限制。

政策的三难困境使得每个国家面临艰难的选择。是接受汇率的波动性(选择1)、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选择2)还是限制资本流动(选择3)?

欧美日俄等大国在历史上经历漫长的金本位和固定汇率制后最终选择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汇率自由浮动制度,拥有独立货币政策可以确保本国产出稳定和物价稳定,即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控制国内货币量供给,来影响总需求,同时会造成汇率自由浮动。同时很多小国和地区选择了固定汇率制和资本自由流动,因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需要极高的成本和极专业的技术团队,而挂钩美元,与美国货币政策同步,进而以最小成本来实施本国货币政策,同时可以根据资本流动情况来判断自己的货币政策是否正确。

例如香港实行的就是固定汇率制和资本自由流动,所以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内,香港即便经济衰退也要跟美联储同步加息,否则港币会大幅贬值,资本大量外流,经济会遭受重创。

中国目前的现状是选择货币政策独立和固定汇率制,同时实施有管理、有限制的小范围资本自由流动。

二十一世纪初西方国家对中国政府不断施压,要求中国进行汇率改革。所以2005年07月21日起,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虽然官方解释叫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其本质仍然是固定汇率制度,因为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为:第一步确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兑欧元、日元、港币汇率则由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第二步在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上下2%范围内确定在岸人民币汇率,第三步通过一定手段使离岸人民币汇率与在岸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定偏差之内。

资本自由流动的本质是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可以自由进出进行投资或者消费,不受该国的法律或者制度限制。虽然表面上中国实行的是一定程度的资本自由流动,但其本质仍然是资本管制。面对欧美等国对中国放开资本管制的不断施压,中国政府只能逐步选择小范围内放开资本自由流动,比如证券市场实行的QFⅡ制度、开通沪港通和深港通。只要中国进行国际贸易,那严格限制跨境资金流动就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资本可以以商品的形式外流)。

汇率的本质,最终是由国家的生产效率、核心竞争力及货币供给数量决定的,经济运行状况和金融开放程度则决定了一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整体预期,以及世界对该国货币的信任程度。但中国目前不具备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原因有三:一是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发达;二是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效率低;三是房地产存在巨大泡沫。一旦放开资本管制会出现房地产崩盘、外汇储备耗尽等金融事件,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但从历史经验看,大多数国家最终都选择了浮动汇率机制,即资本自由流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市场经济在真实汇率环境下,充分发挥内在调节机能,并达到真正藏汇于民,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这也是中国全球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