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先正达此番的上市计划,无疑准确地抓住了政策风口。
先正达对于中国农业来说,俨然是一头巨象。
如今,先正达旗下有安道麦A(000553.SZ)、中化化肥(00297.HK)、扬农化工(600486.SH)、荃银高科(300087.SZ)等上市公司,以及中国种子集团、三北种业等众多相关企业。
先正达就此成为中国农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在中国植保、化肥领域均排行业第一、种业目前排第二。
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先正达”)原本计划于3月29日科创板IPO上会,其拟募资金额高达650亿元。2010年6月农业银行上市之后,A股IPO的实际募资金额最高为519.81亿元,由中国移动(600941.SH)创下。若先正达成功上市,则可能刷新这一记录。同时,也可能刷新科创板的记录。
根据招股说明书,本次IPO,先正达拟发行不超过27.86亿新股,募集资金650亿元。
其中,130亿元将用于尖端农业科技研发的费用和储备,39亿元用于生产资产的扩展、升级和维护以及其他资本支出,78亿元用于扩展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MAP),208亿元用于包括扬农化工、瓦拉格罗在内的全球并购项目,剩余195亿元用于偿还集团的长期债务。
先正达募资用途一览:如果这家中国中化旗下的种子和化肥巨头成功上市,它将超越中芯国际在2020年6月登陆科创板时创下的532.3亿元募资记录,成为科创板开板两年来最大IPO。
无论是从企业规模还是业务版图,抑或行业地位和创新实力,先正达都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农业巨头企业,此次拟登陆科创板无疑将大幅增加科创板在农化高科技领域的吸引力和地位。
与此同时,这也正式打响了国产种业翻身仗。
斥资430亿美元买来的农业巨头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公认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但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却长期缺席农化行业的竞争,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种业无论是研发、生产还是销售,都与国际巨头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再加之,“粮食安全”日渐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要话题,而随着国内对种子进口依赖的加深,使曾经原本已经在淡化的“种业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外界关注,维护“种业安全”也被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一些专门针对农业科技公司的投资并购活动也开始活跃。 至于并购哪一家,这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大概是在2016年以前,全球农化行业第一梯队呈现“六巨头”格局,分别是先正达(瑞士)、孟山都(美国)、陶氏(美国)、杜邦(美国)拜耳(德国)和巴斯夫(德国)等6家海外跨国公司。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六巨头”占领了全球75%以上的杀虫剂市场,以及60%以上的种子市场。 在这六家里面,中国与瑞士先正达的渊源最深。作为世界农业科技巨头,先正达由先正达植保、先正达种子、先正达中国和安道麦(000553.SZ)四个业务单元构成。 最早是在2009年,中国化工就开始与先正达展开谈话谋求合作机会。一直苦等多年,机会终于来了。 2013年前后,随着全球粮食价格下降,上游农化产业也被拖累,导致整个产业合并趋势加剧。 而作为农化巨头的先正达,陷入了营收和净利润连续下降的尴尬境地,估值下降,引得同行巨头巴斯夫、孟山等国际巨头争相询价。 2015年5月,先正达内部出现较大的动荡,董事会主动对外释放想要外部资金进驻的信息。 中国化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迅速与先正达董事会取得联系,双方经过长达7个多月的艰苦谈判和深入交流,终于达成了初步共识。 后面又过了一年多,到了2017年6月8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已经完成对瑞士先正达公司的交割,收购金额达到了惊人的430亿美元。 这也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美国、欧盟和中国“三足鼎立”的全球农化行业格局就此形成。 现在我们看到的先正达集团,实控人是国务院国资委,由2021年5月合并重组成立的中国中化间接控股。 中国中化全称是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它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两个均为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成。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