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LA与HVEM
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是CD28超家族成员,蛋白结构与PD-1和CTLA-4类似。BTLA的细胞外结构域含有一个Ig样V型结构域,与之相连的是跨膜片段,以及含有ITIM和ITSM的细胞质尾部,参与介导抑制信号转导。
BTLA在淋巴结、胸腺和脾脏中广泛表达,但在心脏、肾脏、脑和肝脏等器官中表达水平较低。在免疫细胞中,BTLA主要表达于B细胞和T细胞。此外,BTLA在DCs和单核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也有表达。
虽然初始CD4+和CD8+ T细胞仅表达少量的BTLA,但在T细胞活化后,BTLA表达会迅速上调。
2003年,BTLA被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免疫生物学Kenneth Murphy教授首次发现,但彼时,BTLA由于配体未知,并未像PD-1一样风靡全球。
2005年,BTLA的特异性配体HVEM(疱疹病毒入侵介质)被发现。
HVEM在各种免疫细胞上广泛表达,包括树突状细胞、初始T细胞和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HVEM与BTLA结合会抑制T细胞和B细胞活化、增殖以及细胞因子生成。
此外,与初始效应T细胞激活后下调HVEM表达相反,HVEM在受到刺激并与BTLA(在效应 T 细胞上表达)结合后,调节性T细胞上的HVEM表达会上调,从而增强了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活性。
HVEM可以与BTLA以顺式或反式方式相互作用。除BTLA外,HVEM还可以与CD160、LT-、LIGHT (TNFSF14)和突触黏附样分子5 (SALM5)相互作用。
HVEM在调节T细胞中起双重作用,HVEM与BTLA/CD160结合触发共抑制信号,而当HVEM与LIGHT/LT结合时则传递共刺激信号。因此,HVEM通常被认为是取决于所结合配体的分子开关。
BTLA在疾病中的作用
癌症
BTLA表达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常与抗肿瘤免疫应答受损相关。胆囊癌中BTLA表达上调具有抑制抗癌免疫的作用。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循环CD4+T细胞的BTL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D8+T细胞。
此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肺癌和黑色素瘤患者的T细胞中BTLA表达升高。BTLA的上调会导致细胞功能障碍,而与黑色素瘤细胞上的HVEM交联可抑制T细胞扩增和IFN‐产生。
最新研究显示,通过联合治疗手段,同时阻断 BTLA 和 PD-1 可以协同改善肿瘤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的扩增和增殖。基于以上研究,BTLA 正逐渐被认为是潜在的下一代癌症免疫治疗靶点。
炎症性疾病
BTLA对T细胞介导的炎症具有负调节作用。有体内研究证实,与野生型小鼠相比,BTLA-/-会延长小鼠的气道炎症,增强炎症细胞募集。此外,BTLA-/-小鼠表现出增强的DNFB介导的接触性超敏反应、CD8+ T细胞增殖和IFN-产生。而激动型抗BTLA抗体能逆转这些效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尽管BTLA-HVEM信号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其在自身免疫预防中的重要性。体外研究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表达BTLA的CD4+ T细胞减少。此外,BTLA阳性T细胞在疾病活动期显著下降。
在研格局
目前海外市场礼来领跑,国内仅君实一家进入临床,但作为潜力靶点,已有众多企业开始布局该赛道。
Tifcemalimab是一种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其在重链铰链区228号丝氨酸蛋白位点引入了脯氨酸(S228P)点突变,增加抗体的稳定性,减少IgG4可变区置换。
在22年12月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了Tifcemalimab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的最新研究结果。
单药治疗组中(n=25),1例PR和7例SD;
与PD-1联合治疗组中(n=28),ORR达39.3%,DCR达85.7%,其中1例CR、10例PR和13例SD。
靶病灶随时间变化情况和最佳缓解情况(联合治疗)
小结:2002年,陈列平发表文章,证明了PD1/PDL1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十年过去了,PD-1已成为火爆至极的靶点,而HVEM-BTLA机制发现相对较晚,一直处于冷门行列,但其作为单药和与PD-1联用的潜力药物,已开始入局免疫检查点的下一个十年。
wechat药研网
参考:
1.Doi: 10.3390/ijms23073529.
2.Doi: 10.3389/fimmu.2021.654960.
3.https://www.bio-techne.com/reagents/proteins/btla-cd160-hvem-proteins.
4.https://xueqiu.com/5014087220/237609439.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