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达传承6个月股票A(OTCFUND|017931)$
2023年就这么进入了二季度。
回首一季度,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年初,外资的热情如火如荼。
我们之前的文章也统计过,年初10个交易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近800亿元。
真金白银得看好中国核心资产。
与此同时,一批知名的国际资管巨头正在踩着欢快的步点,以另一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比如富达基金去年底刚拿到批文,一季度就开门营业,成为少数的几家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
我知道一些投资人不免心存疑惑,这些外资公司真懂A股的投资门道吗?相比于国内基金管理人,富达基金又有什么拿手绝活呢?
百年磨砺出来的长期文化
我们熟悉的富达投资(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成立于1946年,而其前身富达基金(Fidelity Fund)诞生在1930年,也就是这些年经常能听到的“大萧条”时期,那正是权益市场的至暗时刻。
当时,道琼斯工业指数1929-1932年连续4年下跌,跌幅分别为 -17.17%、-33.77%、
-52.67%、-23.07%。
初入权益市场,大家都在想着如何赚钱,但富达却面临着生存问题。
在那个就业率被大萧条折磨得丢盔弃甲的年代,在那个奉行“捡烟蒂”即取即弃策略的年代,信心是奢侈品。
但正如富达的英文单词Fidelity一样,对客户绝对忠诚,换来了客户的信任。
在富达近百年的历史中,市场极端风险事件发生过多次,包括2008年的金融危机,2020年的新冠疫情。
风雨飘摇百年,富达自岿然不倒。
直到今天,凭借其出色的管理能力,富达已经成为全球最知名的养老金管理人,管理着久期最长的资金。
甚至,富达已经成为了“稳健”的代名词,生动诠释了“长期的力量”。
当然,富达能做到长期稳健,管理层的智慧也非常重要。
国内的基金行业是雇主-雇员-投资者模式,富达则是雇主-投资者模式。
大部分基金经理其实都是公司的股东,如《战胜华尔街》的作者彼得林奇,他既是富达的基金经理,又是富达的股东。
我们总是诟病某一基金经理的突然离职,留下一批基民面面相觑。
但我们也不能过多责怪这些基金经理们,因为作为雇主与投资者之间承上启下的粘合剂,他们确实很难一碗水端平。
而富达这种既是打工者又是股东的模式,则是将雇主、雇员的利益统一起来。
基金经理们可以在投资中贯彻自己的投资框架,不必产生短期业绩压力下的精神内耗,投资者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基金经理突然离职。
管理人与基金经理利益绑定,与投资者长期相伴,不抛弃、不放弃,正是富达对长期文化最美好的诠释。
周文群,与富达一脉相承的基金经理
富达中国的身上,同样被深深打上了富达长期主义文化的烙印。
虽然刚刚取得公募牌照,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富达中国早有准备。
国内机构的人才提拔路径普遍有两种,其一是重金聘请知名基金经理,其二是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的自我培养。
但富达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特殊,有着专门的基金经理培养体系,叫做“富达基金经理学院”,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通常需要经过6-10年的培养。
是不是有点“九年义务教育”的感觉了?
当然,在这种长周期、标准化的培养下,基金经理的综合能力将有非常均衡的提升。
研究员阶段,需要在2-3个行业中分别进行为期2-3年的轮岗,轮岗机制让资深的富达研究员不拘泥于某个赛道,具备全行业挑选个股的能力。
进入基金经理学院后,除了学习构建投资组合、把控风险的硬性技能,还有沟通技巧、时间管理等作为基金经理必备的软性技能培训。
富达还会提供专门的种子资金给优秀的基金经理学院毕业生操盘,验证自己的选股逻辑,完善投资体系、确定投资风格。
所以,在正式成为基金经理前,富达的投研团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实盘经验。
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富达基金在内地首只产品“富达传承6个月股票”的拟任基金经理周文群。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加入富达之前,周文群一直在香港学习和工作。
加入富达后,她既是研究员、研究主管,又是富达基金经理学院学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不断精进自己的投资框架。
几年中,她深入研究过地产、消费等多个行业,亲身经历过2015年的牛熊切换,2017年的大蓝筹行情,2018年全年阴跌下的绝望,2019年科技的崛起。
而且,如果你走入周文群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在她身上,总是隐隐能够看到富达基金长期主义文化的影子。
其一,周文群奉行自下而上的选股逻辑。
与很多外资管理人不同,富达的特色是擅长主动管理,旗下很多知名基金经理都曾经在资本市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业绩。
周文群也是坚持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分析,偏好高质量且安全边际高的公司。
高质量,既是现金流健康的财务报表上的高质量,也是管理层注重长期发展、眼界格局上的高质量。
其二,周文群非常注重净值稳定。
相信广大投资者们一定会对今年市场的波动记忆犹新,短短3个月,一些基金产品的涨幅就能超过40%。
无一例外,这些基金产品都是带有明显持仓倾向的行业基金。
但是,如果你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熊周期,一定会对这些基金产品产生“敬畏之心”,因为净值暴涨之后,往往会跟随惨痛的下跌。
在富达超过半世纪的历史中,也经历过非常多人潮汹涌的时刻,但富达没有被短期利益蒙蔽双眼,在投资中,时时刻刻紧绷着一根弦——均衡稳定。
周文群在采访中表示,富达基金的首只基金产品,她会尽可能地做出均衡配置,不过分重仓某一行业,或某一个股。
她曾说“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专一不是好事情,再好的股票也不能跟它谈恋爱。”
这句“反罗曼蒂克”式的比喻,理性且专业。
其三、低调勤勉的投资匠人,对任何事情都保持好奇,且勤于调研。
在采访中,周文群回答过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您在工作中,见过富达的一些传奇基金经理们么?”
周文群说,我们的基金经理经常忙于全球各地的调研,很少能在公司中见到。
可能有朋友觉得这是一种基金经理们之间的内卷,但我觉得,勤奋可能也是富达基金的一种企业文化。
而在周文群身上,我同样看到了这种勤奋。
对于一个行业均衡型基金经理来说,周文群的研究需要深入到不同的行业,仅仅2022年,周文群就调研了几十家公司。
勤奋的背后,是周文群对于投研的热情,以及对于调研的强大兴趣。
周文群曾说,她觉得基金经理的工作特质就是要有一颗好奇心,让兴趣带动研究,即使成为“出差狂人”,也不觉得疲惫。
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每年四个财务披露期,进行如此繁杂的研究工作,需要一份强大的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放在周文群身上,一点都不违和。
而且,周文群的调研对象不限于公司的高管。
她非常善于团结“基层的力量”,在公司的午休时间,经常能够看到周文群与基层员工们共进午餐的画面。
周文群说,调研要全面,既要通过管理层了解未来的战略布局,又要深入一线了解最新的生产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对信息进行较差验证,减少信息不对称。
长期的力量
富达基金在国内的首只公募产品名为富达传承。
我们可以从名字上读出,富达是真的想通过这只基金把自己的投研精髓不断传承下去,力争给中国投资者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投资体验。
这说明,这只基金依然与富达的长期主义文化一脉相承。
长期,也非常符合富达基金的气质。
超越半世纪的悠久历史,全球专业的养老金管理人,在富达身上,时间没有留下沧桑感,反而让富达愈发成熟稳重,历久弥香。
我想,文章开头的问题已经不言而喻了。
在注重短期业绩的市场氛围下,奉行长期主义就是富达的最大特点。
这些我们缺失的东西,富达正在慢慢帮我们找回。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