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线派”这个词之前热度挺高,常常见其被用来形容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业绩又稳又好。
然而去年以来由于大A市场偏差,许多主动权益基金表现不佳,“划线派”一词出现得似乎少了很多,原来,“划线派”也是要看市场的额。
老实说,个人不太喜欢这个词,总觉得这词太容易给人误导。
不知道小伙伴听到这词时想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个人认为它很有“一把直尺由A点斜向上至B点,一路坦途少波折,渐上高台好风光”的意境。
画面感还是很舒适的,心里想想都挺美。
但也正是这种美好感让我不太喜欢这个词,因为从主动权益投资角度来说,这种美好感夹带了太多假象。
一只主动权益基金在某段不短的时期里,如果净值表现漂亮,稳健性较突出,收益看着也比同期同类基金好不少,其实可以有多种原因。
比如说,这只基金是由能力较好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偏债混合基金或股债平衡混合基金,基金本身的潜在风险相对可控;
或者,已在任较长时间的现任基金经理由于长期偏好于较低/低估值投资,过往相较同期同类基金而言风控一直做得较好,且某段时期里的配置结构与市场风格契合度较高;
或者,这只基金整体股票仓位较高,但配置结构与市场风格契合度较高,且某一时期内市场风格较稳定,等等。
因此,有时看似“划线派”,但背后的成因不尽相同,不同成因背后潜藏的风险也不太一样。
当日后市场趋势、风格出现较大变化之后,可能发现某经理还真是挺会划线,但也很可能遭遇持续横盘震荡久无突破,甚至明显回撤,让人大跌眼镜。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太喜欢“划线派”这词的原因,一个太美好的词眼容易掩盖风险,降低大家伙对其间风险的敏感度,甚至让人误以为风险总是较小而收益总是可期,但事实上,主动权益投资的风险整体而言是较高的。
对于有良好投基知识储备的小伙伴来说,“划线派”一词的迷惑度不高,但客观上,投基知识缺乏甚至近乎小白的小伙伴很多,他们很难真正地去辨别这一词眼的含金量。
如果一位风险承受能力一般甚至偏低的小伙伴,因为“划线派”这样的用词选择了某只主动权益基金,而后却遭受了较大的收益回撤甚至亏损,那真是……不该呀。
话说回来,一心想找“划线派”的小伙伴,其主要目的多是想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好一些的长期回报。
那么,什么样的主动权益基金更有可能满足这样的投基诉求呢?
小伙伴不妨可以多从由优秀基金经理管理的偏债混合基金、股债平衡混合基金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间侧重债券投资的混合基金里去发掘发掘,会更容易有收获。
另外,股票增强型债券基金也是一个合适的挖宝方向。
与此同时,小伙伴也可以通过基金组合的方式实现这样的诉求。
在基金组合里,小伙伴选基时不需要局限于以上谈到的基金,只要保持组合底层股债资产结构近似于股债平衡或者以债券为主,并且所选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投资实力不错,就可以了。
$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OTCFUND|001410)$ $华商新趋势优选灵活配置混合(OTCFUND|166301)$ $大成新锐产业混合(OTCFUND|090018)$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