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苟延残喘的武锅B转型火锅业务,或许会有继续存活下去的希望。
~~~~~~~~~~~~~~~~~
锅圈盈利疑云:上半年亏损600万,下半年狂赚2.4亿?
期报财经
04-28 10:47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2年,在线下场景受阻的情况下,锅圈上半年还有约600万元亏损,下半年则实现了超2.4亿元的盈利逆转。
作者 丨 期报财经
编辑 丨 九鼎
4月3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锅圈”)在港交所递表,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和争议。
招股书上显示,持续亏损的锅圈在2022年终于实现盈利。对于即将破万店的锅圈来说,规模化增长是它讲好资本故事的核心。
不过,锅圈上市之前突然实现大幅盈利,也让业界对于其持续盈利能力存疑,甚至有业界人士断言锅圈可能“上市即巅峰”。
作为锅圈投资者之一的三全食品,其披露关于锅圈的数据,展示了锅圈的另一面。根据三全财报中披露的数据核算,锅圈在2022年上半年还亏损了约600万,而在下半年则实现了超2.4亿元的盈利反转。
去年下半年,全国线下消费场景严重受阻,锅圈是如何实现逆袭?三全食品证券部表示“数据都是锅圈报过来的”;而锅圈方告诉《期报财经》,公司目前处于静默期,不便回复。
01
突击盈利的锅圈
4月25日,三全食品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相对于三全中规中矩的财报数据,三全在对联营公司锅圈的数据披露中,颇令人玩味。
在2022年半年报中,三全对锅圈的投资损益减少了41.9万。三全共持有锅圈6.6%的股份,以此推算锅圈在上半年亏损约635万元。
而在2022年年报中,三全对锅圈的投资损益增加了1533万元,按照持股比例推算,锅圈在下半年盈利约2.4亿元。
直白地说,锅圈在去年下半年才突然开始挣钱,不仅弥补上半年600万的损失,还实现了2.41亿元的利润,挣钱能力可谓惊人。
如果放在宏观背景下,锅圈的盈利节点有些逆于大势。由于疫情影响,去年国内不少地区线下场景严重受阻,即使是参与了民生保供的大型商超,日子也都不好过。
例如,同为商超类供应企业的永辉超市在2022年预亏警告中,称本年度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多门店短期暂停营业,主要城市居民线下门店的购物需求和消费心理均受到较大影响。
作为火锅食材超市,锅圈理应比普通超市面临更大的困难:第一,锅圈作为非刚需,很难全部进入民生保供名单,运送方面存在困难;第二,锅圈大多以社区店为主,零散的分布也让运输成本更高;第三,锅圈的上游供应商散落在全国各地,长途运输中的隔离风险也大大增加。
为何在下半年盈利能力大增,这或许只有锅圈才能解释其中的奥秘。对此,《期报财经》咨询了锅圈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以处于静默期婉拒。
《期报财经》以投资者身份咨询三全证券部上述事宜,工作人员表示“数据都是锅圈报过来的”,并表示后续等了解清楚后再回复。
02
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
作为锅圈A+轮的投资方,三全对锅圈青睐有加,也成为锅圈加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因为,三全投资锅圈有着产业协同性优势。
正如三全创始人陈泽民所言,未来三全食品将与锅圈围绕供应链优化、新品研发、爆品打造和产品升级、仓储物流、食品安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但无论从投资还是销售协同的角度来说,除了上市前夕的突击盈利,锅圈并未带给三全更多惊喜。
2021年5月,三全食品发布的《关于购买参股公司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显示,2020年锅圈实现营业收入30.61亿元,营业利润1049.82万元,净利润656.7万元。
当时的锅圈,虽然净利润只有656万,净利率也只有0.21%,好歹也是盈利了。但在锅圈的招股书中,2020年锅圈净利润为亏损了4300万元,业绩悄然变脸。
从销售协同角度看,三全生产的火锅类食材,在锅圈的快速扩张中,理应也得到同比例的销售增长。然而锅圈的店多了,但销售三全的产品金额却少了。
三全财报显示:2022年三全与锅圈关联交易金额为5578万元;而在2021年,双方的关联交易金额则为6140万元。
锅圈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三个年度,锅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65亿、39.58亿和71.73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0.43亿、-4.61亿和2.41亿元人民币。
“按照正常的商业规则,锅圈销售同类产品,理应优先选择三全的产品,2022年锅圈营收同比增长近一倍,但三全的产品销量却少了,确实让人看不懂。”一业内人士告诉《期报财经》。
此外,三全在2021年追加了约1.01亿元的投资,期末余额达到了2.52亿元。就在当年,三全的投资损益减少了近3000万元,但由于其他权益变动增加了7770万元。该部分的权益变动,主要来自后入投资者。
某投资界人士向《期报财经》分析,融资近30亿元的锅圈,到了给投资者回报的时候,“这是一场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如果锅圈无法在资本市场变现,后面的故事可能越来越难讲。”
03
低矮的利润“天花板”
锅圈的故事难讲,在于高度标准化的火锅食材领域,行业壁垒并不高。
作为行业龙头,锅圈也几乎没有研发投入。2020年~2022年,锅圈食品的研发成本分别为20万元、350万元和1000万元。
一名前锅圈加盟商告诉《期报财经》,第一批加盟锅圈的人确实赚到了钱,但有门路的加盟商都另起炉灶,打造自有品牌加盟。
风起云涌的火锅食材市场,在经历了高增长后也面临大洗牌。企查查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全国有近十万家火锅食材超市闭店——这相当于10个锅圈的体量。
“2022年疫情中锅圈开店数量激增,实际上有部分是面临闭店的个体火锅食材超市加盟锅圈。”某火锅品牌从业者告诉《期报财经》,加盟锅圈也是这些个体户的最后一搏。
锅圈为加盟商赋能的优势,在于规模提升议价能力,提升供应链效率,用价格优势帮助加盟商抢占市场。
在锅圈的招股书中,也表示此次IPO募资将主要用来提高上游产能及效率增强供应链能力、投资建设食材产品预制中心及产品研发、开拓门店网络、提升数字化能力等。
2022年,锅圈的毛利率为17.4%。而仅在2022年就投入7亿元,自主研发的全链路零售数字化系“YHDOS”已完成全国门店覆盖的永辉超市,毛利率才在22.4%。锅圈在供应链上,即使按照永辉的深耕和投入,其未来盈利的空间也有很强的“天花板”。
加盟商的数量变化,是观察锅圈盈利能力的一个剖面。在锅圈的招股书中,已关闭的加盟店数量分别为28家、194家及279家,分别占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的加盟店总数的0.7%、2.8%及3.0%。
04
能否圆了上市梦?
“锅圈的突击盈利是为了上市,锅圈的模式除了营销,缺少其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上市后,随着规模扩大、竞争加剧,增速很可能会出现放缓。”香颂资本沈萌告诉《期报财经》。
除了三全和物美集团外,锅圈的投资者几乎是清一色的财务投资者。急于上市的锅圈,即是补充资金弹药,也是为了给投资者交代。但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淡旺季的营收波动,都在考验着锅圈团队的智慧。
锅圈的商业逻辑可以总结为“三板斧”,第一是向产业链上游投资供应商,形成利益共同体;第二是优化供应链体系,提高供应链效率;三是扩充下游加盟商数量,增加对C端市场的触达面。
锅圈的这个商业模型,看似和蜜雪冰城相似,但有本质上的不同。蜜雪冰城的上游供应链都是糖浆、奶精等供应商,这些上游供应商很难直面C端市场。
而锅圈的供应商安井、三全等企业,本身都有自己的销售体系,包括其他上游供应商,也都不可能仅靠锅圈单一渠道来生存。
市场上,消费者能轻易的对锅圈产品进行价格比对,锅圈也无法通过提价来获取更大利润空间。尤其是在锅圈大本营的河南市场,诸多商超都铺设了火锅食材专柜,这种“店中店”也对锅圈造成正面冲击。
河南洛阳一名锅圈加盟商告诉《期报财经》,锅圈经营的淡旺季十分明显,“超市中的火锅食材专柜,在淡季可以撤柜,对于锅圈来说只能硬撑。”该加盟商亦坦言,锅圈的家庭火锅消费场景比较局限,无法实现高频消费。
据了解,为了扩大夏季消费场景,锅圈向露营领域破圈,希望带动烧烤类产品的销售。从目前看,这个市场策略尚未形成明显的消费风潮。
锅圈创始人杨明超,并非首次在火锅领域创业。早在2014年前后,杨明超创办的小板凳火锅,也像如今的锅圈一样,在郑州和周边市场快速复制。然而好景不长,泛滥的小板凳火锅,和那些跟风抄袭者一起,匆匆消失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
历史总是有些相似,前两年跟风的单体火锅食材店迎来闭店潮,开始盈利的锅圈能否继续像去年下半年那样挣钱生猛,或许今年市场就会给出答案。
- END -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