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圆满召开,比亚迪股份执行副总裁李柯、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师张忆东、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管理部副总监、基金经理任相栋、腾讯新闻运营总经理黄晨霞、财联社副总编辑刘兴祥等出席,并对经济和企业如何韧性前行带来精彩分享。

比亚迪股份执行副总裁 李柯主题演讲 下一站,比亚迪如何“进化”

李柯:谢谢。我再加强一下你的技术,比亚迪在去年交付186万的电动车加新能源车,就是PHEV,今年3月份开始,我们每个月销售量,在中国市场排名里面已经占到老大,这是一个里程碑,这是一个game change的point,4月份我们又交付了21万辆新能源车,出口大概1万多辆。所以这个数字去年看可能是每个月出口几千台,但今年从4月份开始,后面会看到我们的出口数字会暴涨。

今天要非常感谢,大家下午好。

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几个事情,很多外面的人看比亚迪热闹,是这几年我们的各种品牌、各种知名度都打响了,实际上作为比亚迪内部的人,比亚迪在过去二十年一直坚持三个事情:一个事情,我们认为就是核心的技术能力。所以我们在公司认为,一个公司要长期成功,而且在任何变革下,在百年不遇的变革下,我们要持续领先的话,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点。

第一个就是核心技术,不论做任何行业都要核心技术。我讲一个故事,在疫情期间,比亚迪为了自我需求要做口罩,王总那时候在美国,内部电话会议就在谈,一天我们消耗将近50万个口罩,我们说自己做呗,后来我们自己马上一个电话会议/微信发出去,大家自己做口罩了。

结果这个能力,我们大概4天画了400多张设计图纸,7天就建成第一个我们自己研发的口罩机,27天我们比亚迪就是全世界最大口罩工厂,高峰期一天产一亿个口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做口罩机,在短短一个月之内,第二代、第三代,到最后一代,我们生产的口罩设备已经是industry别人找不到,也模仿不了的全自动化的。

第二个,我们当时做了口罩还要绒布机,里面的filter media绒布是核心技术,当时只有日本和德国生产。后来我们比亚迪自己生产,发动我们的研发能力,还有我们自己做树脂的能力,这个我们自己研发,到最后仅仅四个月内比亚迪口罩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我们都是自己做的。

这就是比亚迪在长期,从1995年当时投资的时候,我记得我1996年加入比亚迪的时候,王总就说我们要招一些博士和硕士来,基本工资必须是7000块钱。结果我们工作是早上7点开始忙到晚上12点,打个出租还要写两页报告解释清楚,这些博士、硕士招过来,拿杯茶他们可以9点来到办公室工作,然后就坐在那里看看报纸,他们需要经费的时候,说王总我需要搞一个活动、一个研究,大概这个研究有什么好处,半页纸的application,我需要10万人民币,王总就批了。这也是从王总本身他是一个搞研发的人出来的,对于技术的热爱和支持,偏执,也是韧性。

所以,我们一直在各种技术上要投资,比亚迪natural的DNA就是每个行业我们进去的话,我们首先要掌握它的核心技术,必须掌握核心技术,不管是做口罩也好,我们要掌握核心技术,其实口罩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我们也要掌握,这是比亚迪第一个成功的DNA。

第二个,我们有一个精准的战略。今天你们在conference听到,这就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AI要取代我们平时的很多工作,甚至要取代我们,大家都在惶恐AI以后会带来怎么样的变革。

第三个,在汽车行业,就是我们的老本行,就是电动车要取代传统燃油车,这带来的不旦是车本身的生产制造环节,还包括了巨大的供应链环节,巨大的围绕着新能源车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去走的所有的创新,所以整个industry处在非常巨大的技术变革。技术变革下,我们就看到了,今天你也看到很多人在问,未来对我们的job,对我们的industry,投资者来讲,对你们投资行业对带来什么变革呢?

这个问题里面我们认为掌握了两个点:第一个点,这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机会点,那就是一定要有精准的战略定位,有了精准的战略定位再加上快速的决策机制,再加上刚才讲的DNA,就是核心的技术,这三个决定下来,应该是会决定和左右公司未来的成功和失败的核心点。

在这个核心点里面,我觉得比亚迪在这里面继承了这样的DNA,在过去十年快速变革当中,我们跑赢了大盘。所以,4月份的时候我回去,我们有两场内部的会议,我非常impressed。第一个就是上海的汽车展,第二个公司的功勋授予奖。

第一个我想讲讲上海的汽车展,给了三个启示,大部分媒体都在谈,第一个大家都评价为上海AutoShow是一个分水岭,代表了以后新能源车就真正成为主流了。第二个还看到一个趋势,就是跑得慢的公司他们的决策机制慢的时候,虽然他们资本很强大,但是这次上海汽车展可以看到他们输了,他们的展位冷冷清清的,但是在国内有创新的、有很多核心技术的公司展位人非常多,大家的评价口碑也非常好,这是第三个我们看到的,那就说明我们一直坚持快速有效的决策能力和精准的战略work,是有效果的。

我最近也跟各种各样的汽车界的公司打交道,都是汽车界里面,因为我们都是要卖电池给它,要做合作,我也跟很多公司的CEO关系很好,跟他们一对比,他们的底蕴很好,但他们的决策搞个6-7个月啥都没有,我们比亚迪6-7个月可能车就已经建了一半了,这就是这次上海汽车展看到的第二点。

第三点,比亚迪推出了仰望,第一次作为国内的品牌推出了100万以上的豪华品牌。但是我们的仰望展台是所有展台里面热门的排队,甚至排到展馆外等30-40分钟去看我们的车,真的是“仰望”一下我们的车。为什么会有这样热的驱动呢?就是因为我们的仰望,从我们的云撵 Di-sus 技术和e四次方的platform,重新定义了下一代新能源车的豪华和安全重新定义了下一代新能源车的豪华和安全。所以大家在网上有个段子,比亚迪仰望就发布了两款车,一款车横着出来,可以上高山、入水,还可以在原地打个转,如果塞车直接打个转就回去了,前两天我们到沙漠里做极限挑战,我们是唯一一键就可以爬到山顶的。这个段子说,第二款车是跳着出来的,到最后还要跳起来,这在传统的技术,没有核心的技术是做不到的。这些真正是震撼了industry,可以看到各个公司豪华品牌CEO都跑到我们的展台去,看我们车到底有什么核心技术。

当然第四个也看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跟我们几十年前做手机的时候看到的一样,百家齐放,但是现在到了要马上进入淘汰赛,同质化很严重,很多车外观设计很漂亮,里面的设计也差不多,都是大屏,三个屏,还有很多炫的东西,如果把logo蒙上的话,有时候我们自己做车的人都很难判断出这是哪家的车。这是什么意思?我加入比亚迪,一开始最主要是卖电池,后面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手机还有IT业务部带起来了,成功的导入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我们当时进入手机行业的时候就是百家争鸣,很多做手机的企业。一开始大家都很新鲜,有很多innovation,但是很快就进入到同质化阶段,同质化的阶段就是大家都是一样的设计,一样的feature,看不出来。到这时候在industry就要进入淘汰赛,所以这个淘汰赛之后要拼什么?就是我刚才说的那几个,看看哪家公司是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看看哪家公司的决策文化是一个快速决策的文化,看看哪家公司的领导者有没有能力做一个精准的战略决策。具有这三点会决定了你在这个淘汰赛里面还可以存活下来,还可以继续领先的一个核心关键。

再回过头来,我也再讲讲,大家看到外面说比亚迪有了这三点,但怎么做到?我还想讲的是有一部分你们没看到的,是我认为最核心的部分。比亚迪已经是世界500强公司了,我们所有的生产工厂面积加起来超过曼哈顿的2倍。这么大的size,再加上比亚迪有73万员工,可能今年年底会达到80-100万员工。这样巨无霸的公司怎样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这是我们的一个问题。但是有一点,我这次回中国的印象非常深,就是我待会儿要讲到的第二个让我非常震撼的,我们内部开的表彰开会,叫功勋表彰大会,一年一度的,表彰我们的技术成就,表彰我们的团队,是非常努力奋斗的团队。

比亚迪在两年前开始了一个叫“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文化。

比,要跟自己比,跟你的同事比,跟外面的人比。如果你看到有gap就要学习,而且要求每个部门,即便你是第一名也得不断地持续改进,去学习。

赶,就是你要赶上。如果你现在不行,没问题,但是你要以快速的时间去赶上你的竞争对手。

超,要超越你自己,超越你的竞争对手,超越这行业的老大。

帮,内部要Teamwork。

这个竞争文化是由王总从下面一直到总经理层级,到每个生产线员工都要做的,这就是竞争文化。所以,我们在每一个不同的division就启动了很多这样的一些culture的学习和渗透。

还要PK,包括我服务公司27年了,是公司的执行副总裁,但是我每个月还要跟我其他的similar position承担同样销售团队的要去比,比我们的销售额,比我们的利润,比我们的销量,比我们建店数目。就是设定一个目标以后,每个月要出一个龙虎榜,这个龙虎榜是要贴给大家看的。说穿了,我在公司27年,为了自己的脸面,不能整天在榜底,所以我也得冲到前面,带着大家往前冲。这就是竞争文化带来的能量,它会让比亚迪在世界500强的位置上,还是要持续地拼命地去超越自己,去学习,把竞争文化渗透到每一线。

所以,我第二个感动的会就是我们的表彰大会,这个表彰大会里面,获得总裁奖的,比如说我们的e平台3.0的技术,还包括我们很多CarPlay的核心技术,他们在industry给比亚迪带来了A级的technology,可以获奖。

一方面,我看到去年我们新能源车大家都有芯片短缺,所有原材料短缺,但是比亚迪硬是在我们前面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还多,甚至创造了一个186万deliver的业绩。但达到这个容易吗?不容易。芯片短缺跟我们比亚迪有关系,但更多的是跟industry的supply有关系,那时候的芯片短缺不是核心芯片短缺,就是一个小的零部件的短缺有关系。还有你用tier 1的供应商,像博世或者传统的公司,它给你的核心技术,它说我做不出来,给我双倍的价我也做不出来,怎么办?在这种高压情况下产生两个问题,高压下我们也必须要做车,公司里面他们分享故事的时候就讲了,就出了一个黑榜/黑名单,上黑名单的人,你不改进,开总经理会的时候总经理要站在那儿去开会,不许坐着,如果有些核心技术做不来,王总也要陪着你一起站开这个会。这个压力太大了,所以我们事业部就拼命去研发。我们供应商不给力的时候,就看我们内部接任务,哪个事业部可以做这个技术,你多长时间研发出来。接了任务以后,这样一逼,逼出来现在把我们自己内部tier 1的水平就做起来了,供应商不给力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团队就上了。

另一方面,还有厂房设计,还有建工厂,还要马上招员工。在公司的“比学赶帮超大”这种大的竞争文化下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所以在去年把产能全部完美投下去了。同时,把给我们拖后腿的,在传统tier 1供应商里面,它做不出来,我们把这个技术搞出来了,在这种压力下,就为我们后面一路高歌猛进,奠定了我们强大制造能力,强大供给能力,强大的技术能力,这些在未来的淘汰赛里面会越来越多的发挥很多优势。

这里面再讲一个我特别印象深刻的,到今天比亚迪这种size,我们建厂总经理会带着员工加班加点,我经常调侃,我说王总你们看看哪个500强的CEO/老板是早上5点钟到办公室开会,晚上8点-10点还要亲自主持销售员的销售汇报会。我说汽车行业为什么我们能打赢别人,非常正常,就是因为这个拼劲和韧性一直在不断驱动着,就变成了公司的文化。

我们今天很多人也跟我说,包括杨东也和我说,李柯你们的智能化还有你们的自动化不够领先,我说你等等,等个几年,因为我知道我们刚刚招了四五千软件人员。跟别人比是不领先,到最后一看,比亚迪再过两三年,我们各种五花八门的innovation会释放出来。因为我们已经讲了,其实很多东西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一个statement,即便我们没有这么关注的行业,我下面的事业部放了20-30个事业部,技术员这么多,他自己的KPI,他自己也得把这个技术整明白,整明白以后比亚迪不用可以卖给别人,如果比亚迪用,那就说明它已经被全世界老大的汽车厂认可了。

所以,整个故事讲下来,其实很多时候投资者你们没机会看到,但是我是在里面的奋斗者、参与者,我们切身体会到。包括我自己负责的南美洲业务,我们招最好的人,我们到每一个市场去,我们团队的拼劲,还有团队在各方面的推广,我们现在正在积极招一批在每个国家最顶尖的媒体人,最顶尖marketing的人,一起加入比亚迪大家庭。我们用这种思路就把比亚迪设计这个短板在过去6-7年已经close掉了,由沃尔夫冈艾格打造了全世界最一流的A Team设计团队。

其次,我们现在要把其他的短板,比如说智能化,各方面跟别人去比我们还有差距的,我们在未来也会补掉。

另外,在市场上,我们的品牌和我们的marketing,我们现在在每个区域招最优秀的人才,用最创新的思维去推广品牌。再加上我们现在的车开起来的品质,我们的质量、我们的设计和我们的技术都是在top的。

公司有一个数据,我们在汽车行业经常用NPS,就是match客户满意度,以前NPS我们第一不知道怎么match,第二只要客户买我车了,我还管那么多,真的match出来可能是最后了,所以我们比亚迪的口碑不好。但是现在了NPS、客户满意度这两个指标在中国已经超过很多合资品牌,在榜上排不是第一就第二,每个月会有一个变动。但是我们公司内部有很强的竞争文化,你必须到第一,你不到第一总经理的KPI可能就很差,差的话再过一年两年可能你的位置就没了。

所以,我想从我们比亚迪制造行业的经验给大家分享的就是,你们今天讲投资的韧性,这就是我们对于技术的韧性和生产执行力的韧性。第二个,我还想讲一句,今天有人在问巴菲特有什么挑战性的投资和管理,巴菲特说我不觉得有什么挑战,我每天很开心地到办公室去工作。他最famous的就是“每天你要跳着踢踏舞去上班。”我们比亚迪到今天因为对韧性的坚持和技术的掌握,和对我们自身很清晰的战略,以及我们的目标非常清晰非常通透,我们现在可能还有千千万万个挑战,每天还要处理千千万万个意外的事故,各种困难,各种问题,但是我们每天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的,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对我们来讲每天没有什么挑战的东西,每天都是做你非常喜欢做的事。

再做一个最后总结,我们这个公司对技术是有执着和喜好,所以我们是一个认为技术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满足感的公司。

谢谢!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师 张忆东主题演讲 顺势而为,拥抱时代新机遇

张忆东:大家好,我是兴业证券张忆东,今天很荣幸跟大家汇报我们对于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看法,我们打开PPT。

今天我跟大家汇报的题目是“顺势而为,拥抱时代新机遇”,我们会从国际上面的宏观背景,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还有中国资本市场的展望三个角度来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国际上面的宏观环境,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正进入到一个新的宏观时代背景,那就是类滞胀。所谓类滞胀就是经济的增速在低位徘徊,而对于通胀又会保持相对高的位置,这是一个宏观的环境。

从中短期的维度来说,我们认为2023年美联储保持鹰派的时间越长,美国经济和美国金融领域、资本市场领域暴露的风险也是越来越多。这次美国中小银行危机之后,我们认为美国信用收缩的风险就是一个大概率,就是所谓的灰犀牛。

但是美国经济从未来几个月,还是有一定的韧性,它不会立刻进入到大幅的回落,至少从消费信贷的发放同比的增速,以及美国信用卡拖欠率、撇账率这些维度来看,美国经济依然是有韧性,然后再从非农就业数据来看,美国劳动力市场也是依然有韧性,这就给美国的高通胀的黏性增加了较多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美国至少在未来几个月核心通胀较难快速下行,核心通胀率、核心CPI距离美联储所制定的2%的目标依然有较大的距离。

所以在未来中短期,美联储还是保持一个鹰派的姿态,甚至一直到今年的年底美联储都不一定会降息,这和目前市场上所期待的美国在年内降息两到三次就完全有差异性了。

所以我们对于美债收益率长端有一个判断,就是说中长期它是下行的,甚至到了明年初有可能到3%左右,但是在中短期,很可能美债收益率从现在的3.5%左右,有可能还会上升到3.8%、3.9%,甚至有可能上升到4%左右,所以它就是一个抵抗式的下跌,短期甚至有可能面临着一个反弹。

6到8月份还有一个X日,所谓X日就是非常规措施和现金用尽,美国财政部可能出现技术性违约的日子。X日前后,美国风险溢价可能会上升,而且长债利率可能会反弹。对于美元我们的看法是长期的视角,随着美国进入到一个类滞胀的长期趋势,美元往后面看几年,我们认为它的趋势应该是下行的,但是从今年的维度来说,我们认为它是有抵抗的,也就是说在未来这几个月,美元指数依然有希望在100到106进行强势震荡,也许到今年年底美元有希望进一步下行。

对美股我们倾向于说,美国经济增速的下行会带来美股的整体盈利的下行,以及风险溢价的上行,这个风险还没有释放完,所以2季度、3季度,美股还是有较大的下行风险,这是从美股整体的角度来看,但是从结构角度来看,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更多的从朱格拉周期的维度,从科技创新新浪潮的维度来考虑我们这样的一个新时代强音,那就是AI。

我们可以看到美股今年它是在底部箱体震荡,但是它从结构上来看,从年初至今AI所驱动的全球科技浪潮,在美股上面也反映的淋漓尽致,所以这是我们对于国际环境的看法,国际环境就是说面临着一个中长期类滞胀的时代背景,怎么解决这个类滞胀,最终是科技的力量,是人工智能的力量,是AI的力量。

回到中国国内,中国基本面从中长期维度来看是高质量发展,从中短期维度来说是复苏,2023年中国复苏是温和的复苏,是有结构性亮点的复苏。

而结构性亮点的复苏体现在以出行为代表的消费服务链条的修复,体现在先进制造业科技为代表的结构性的高增长,中游设备制造明显强于整体的制造业的投资增速,而中游设备制造它背后的力量是科技驱动,是一个先进制造的驱动。

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低通胀、温和通胀,注意不是通缩,这是一个温和通胀,温和通胀给中国的政策空间要大于全球其他的主要经济体,而政策是推动稳中求进,结构性的亮点纷呈,整体经济偏温和。

对流动性环境总体是温和的,我们关注点就是这张图所反映的,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在是脱虚向实,对于金融机构债权的同比增速可以看是下行的,但是我们对于其他存款公司,是实体经济的债权同比增速是上行的。

这又带来中国以科技、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重点发展,特别是补短板的领域迎来了戴维斯双击,迎来了复苏的力量,迎来了资金呵护的力量。所以我们前面说,从中短期的维度来说,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和reopen中观和微观领域的盈利和信心有望得到恢复,这是从中国基本面角度来说。

最后我们来一起分享一下,对于资本市场的观点。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中国权益资产和美股。结论就是站在当前我们中期展望到年底,我们认为中国权益资产的性价比比美股要高,一方面我们从分子端看中国基本面是在改善的,是温和的复苏,甚至是2023年全球经济难得的正能量。

在结构性上,特别是跟先进制造、中游设备,跟下游一些出行需求,复苏可能还会超预期,从而有助于人民币的升值。而对于美股,它下半年经济下行会导致上市公司盈利的下行,所以分子端中国股市是优于美股的。

那从分母端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无风险收益率,另外一个是风险溢价。无风险收益率我们看左下方那张图,可以看到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2.8%以下,而对于美股而言,现在还高达3.5%左右,所以我们无风险收益率是低于美股面对的无风险收益率的。

但从风险溢价维度来说,美股的风险溢价比我们要低得多,我们风险溢价是在一个相对的高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随着中国对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恢复,中国资产风险偏好将会提升,而且我们看中间这张图,美股整体的估值标普500比咱们的沪深300,以及比恒生指数整体的估值要高得多。

所以我们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伴随着地缘政治的风险对于中国资产的影响在弱化,特别是对A股而言,因为A股以本土投资者为主,能够更理性客观的来分析大国博弈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好的享受风险溢价的下降、风险偏好抬升的正能量,从而享受了一个流动性溢价。

对于港股而言,美股、海外因素影响可能会大一些,因为海外因素会通过美元流动性和风险溢价的波动而影响到港股,毕竟这个位置的港股在全球也是deep value,去年、前年已经是港股的大熊市,在这个基础上港股今年又是乏善可陈,所以相信理性的力量,相信基本面的力量,一旦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复苏的力量开始逐步成为中国权益资产的主导性的力量,我们将会看到中国权益资产表现将逐步的优于海外市场,特别是优于美股,这是对整体的看法。

按照结构来分别看一看A股和港股,对于A股而言,今年A股将会关注业绩的弹性,以及风格的轮动,大家要多多的关注。从风格轮动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数字经济和中特估将成为A股整体行情的结构性主线,而且是结构性主线的赢家。

而对港股而言,整体今年依然是受到海外因素的压制,是在磨底的阶段,今年肯定不是牛市,肯定是在磨底,是在一个熊牛转折期,那什么时候才能突围?什么时候港股的deep value能够被重估,那就需要中国经济复苏更加明朗化,以及中资定价权可以更多的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认为,港股今年的亮点也是在于deep value,在于那些中资能够有决策权的地方,那就是中特估,就是优质的央国企龙头。

我们再从结构的维度来说,是有三个主线。第一个主线主要体现在A股的机会,就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成长和先进制造业,包括TMT,包括以AI为代表的计算机,以及半导体为代表的电子,光模块、光通信为代表的算力、通信,还有AR应用来聚焦的传媒方向,包括一些先进制造对于AI的应用,以及新材料对于算力的整个产业链都是方兴未艾,因为都属于新的科技浪潮的初期。虽然短期有些过热,交易情绪有些过热,但随着震荡、分化,最终真正优质的公司会脱颖而出,所以我们认为数字经济处于底部的顶部,所谓底部的顶部就是行业的大的周期是全球化的科技浪潮,所以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底部,顶部就是属于短期的交易过热短期的顶部。

第二条主线,我们认为就是中特估,优质的央国企的重估。不是因为它叫央国企,而是因为它能够持续高分红,是因为从国家战略角度来说,央国企要做强、做优、做大,能够改善它经营的效率,对于ROE,对于盈利现金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这些东西将会约束央国企的乱投资,带来央国企持续的分红能力,它的充分稳定性和动力是增加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deep value高分红的优质央国企,将迎来持续战略性配置的机遇。

最后我们看第三条主线,就是中国经济复苏和人民币在未来两年升值的趋势,虽然短期有可能人民币是一个扰动,有一些弱势波动,但是中长期的维度,我们认为人民币还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逐渐升值的。这样大消费,包括出行链条、互联网、医药,它们将会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还有一些化工、有色、油运,这些需求在中国、成本在海外的周期股的龙头,受益于供给侧的收缩,带来的也是跟中特估可以联系起来,分红持续性、稳定性再叠加复苏所带来的盈利弹性。最后是黄金,取决于如果美国美元体系的不稳定,以及美国经济走向一个类滞胀的长期困局,那么我们认为黄金也具有价值重估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拥抱时代的新机遇,要拥抱中国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中国复苏的力量带来的出行链、消费,以及一些周期改善的力量,更重要的我们还要拥抱科技,因为科技才能够突破欧美类滞胀的中长期困境,也能够跟中国打造自立自强的高科技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拥抱新时代的机遇,我们认为数字经济和中特估将会成为中期的主线,消费所带来的一些机会,也会伴随着今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我们认为会涌现出来。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感谢大家!

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管理部副总监、基金经理 任相栋主题演讲“中国制造”的中场故事

任相栋:诸位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兴证全球基金的基金经理任相栋。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中国制造的中场故事”,制造业其实在过去的几年里边,是从政府到资本市场都非常关注的方向,制造业的板块在过去几年的资本市场表现里面,给大家创造了一些回报,但同时也有一些波动。

投资人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疑问,制造业到底能不能产生大的公司?能不能产生一些相对低波动的大的公司?中国制造业未来几年会不会像我们去取代欧美制造业那样,被其他的国家所取代?这些问题确实是很有价值的。

在这里我们先回顾一下人类工业化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制造业的价值。过去的几年里边,很多的畅销书像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阿西莫格鲁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下什么样的国家能够完成工业化,什么样的国家能够发展出来层次比较完整的制造业的一些认识。

但是当我们去回顾整个人类工业化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的现象是这些固有的体系所很难完全解释的。进而也产生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从现在很多的畅销书里面所展示的一种观点,一个国家要完成工业化、开启工业化,是以资产阶级革命作为前提的。但同时我们却发现,工业革命是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发生在更早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荷兰。同时像日本这样一个以佛教仍然占据整个国家人口信仰最大比例的国家,却完成了他们工业化的进程。同时我们再去回看从拉丁美洲到印度很多的国家,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里面,他们也不断的尝试进行工业化的努力,纵使这些国家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有着包容性的政治制度,但是这些国家却最终没有实现工业化。

最后以我们自己的国家为例,在过去120年时间里面,中国至少有四次工业化的尝试,最终其实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最终找到了我们这个国家进行工业化的按钮,终于开启了整个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工业化的史诗。

通过这三个问题,它所产生出来的结论其实是工业化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想去完成它并不是一个那么容易的事情,甚至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最终完成工业化的这些国家,以我们国家为例,也其实是在几百年时间里面不断尝试的结果。

那同样待我们去回到我们刚才所提出的那些问题,中国的制造业会不会被其他的国家确定性的所去取代,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边,投资人广泛的关注到了从印度到其他东南亚的国家,对我们某些制造业的替代,也产生了一些疑问。

但是当我们去回看这些国家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国家不论从国土面积到人口的规模,可能也就是跟中国一个东部或者东南部跟它接壤省份的国土面积或者人口规模是在一个量上的。一个国家要完成这种深度的工业化,产生完整的供应链,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站在当下的中国我们会发现制造业的各个要素是无比泛滥的,从工人、供应链、技术工人到企业家,我们中国拥有着当下这个星球上最为丰富的制造业的要素,但是这些要素不论是在目前试图去重新回到再造工业化的美国,还是其他的国家,这些要素都是相对匮乏的,是要远弱于中国的。

进而我们从整个人类工业化的历史来去看待整个中国制造业的价值,我们可能低估了制造业本身的壁垒,但同时也低估了中国制造业向其他国家大规模转移的难度。

接下来我给大家展示两张表格,就是全球范围内当前市值大于500亿美元,并且在过去二十年和过去十年里面,复合收益率最高的30家公司。也就是说,现在已经长成的大公司里面,到底哪些公司过去十年和过去二十年的复合收益率最高?

第一张是过去二十年的复合收益率,我们可以看到在总体的30家复合收益率最高的大公司里边,标红的就是制造业有7家左右。当我们去看在过去的十年里边复合收益率最高的30家公司里边,制造业的公司更多,有12家之多,占了40%左右的比例。

同时在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制造业的公司是分布在从半导体、汽车、电子、家电等很多的行业里面,尤其是半导体行业,在这30家公司里面能占20%,其实是上榜最多的板块,上榜的数量也超过了像消费品,像互联网等等其他的行业。

那这个表格能够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个什么样的图景呢?首先第一,制造业所能够产生的大公司,特别是股价表现非常强的大公司,其实是要强于其他行业的,在过去十年里面有40%,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面也有20%以上的比例是来自于制造业的。可能并不像大家在过去A股里面所展现的样子,或者给大家直观感受出来的样子,制造业产生不出大公司,产生不了超牛股。

同时当我们去看半导体这个行业贡献了超过20%的在过去十年里面表现最好的公司,它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在我们的物理世界里面产生的一些革命性的变化。这个行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再假设这个板块或者这个行业,如果能够形成非常好的竞争格局,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也还不错,能够产生优秀的资本回报,那最终是可能会产生很多的全球范围之内都极其难得的投资机会。

其实站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在全球的物理世界里面,除了半导体、电子在产生很多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到很多其他的行业都在发生一些广泛的影响我们人类社会的一些变化。如果我们回过头来五年或者十年之后回过头来看,这些行业里面能够产生一些龙头公司,格局非常好的龙头公司,这些龙头公司本身的资本回报又不错,那我觉得这个领域里边产生的长期投资机会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同时,当我们去回看这两个表格我们会发现,中国公司的股价表现其实是非常好的。在中国所产生的这种投资机会,可以媲美海外的投资机会。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面对当下的资本市场,我们展望未来的五年或者十年的时间,在制造业的投资方面,确实是需要拥抱产业升级,从赚大国的钱到赚强国的钱,2000年之后整个中国资本市场里面制造业的投资更多是赚一些周期成长的钱,周期的底部买入一些公司,周期的高点把这些公司给卖掉。

但是随着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结构本身所发生的变化,我们的资本市场里边随着注册制、科创板等等的变化或者改革,上市公司的结构已经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

制造业这些板块上市公司的构成也发生非常多的变化,我们现在其实是有一批能够深刻参与到全球科技浪潮的制造业的公司,不仅是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等行业里边都是可以看到一群这样的公司。

并且这些公司本身它的这种优势,当把一个中国制造业公司和海外制造业公司进行比较的时候,我们中国制造业的公司也不简简单单的是之前纯粹从性价比的角度所具有的优势。有一些公司已经具备了产业的代差优势,就是中国公司本身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对于海外的这些公司来讲,是有代差的优势的。

在性能这个角度就已经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不简简单单的是之前我们价格更低、成本更低。同时进口替代也发生在我们这个国家产业的每个层级,从半导体、材料,到很多的终端产品都在广泛的进行。我们有些支柱的制造业公司的优势也是从对比海外竞争的优势,也慢慢从优势变成了胜势。

所以展望未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随着中国的制造业从大到强,产业升级不断推进,是有可能为投资人创造一定回报的。谢谢大家,我今天的分享到此为止!

2023年,我们再度邀请投资界、企业界等精英共同参与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在复杂环境下如何建立投资韧性,是本届峰会孜孜求索的命题,峰会13年坚持和诸多嘉宾的真知灼见,也希望传递某种穿越周期的韧性。

投资韧性

第13届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

圆满落幕

2024年 期待与你再相约

$兴全合润混合(LOF)(OTCFUND|163406)$

$兴全多维价值混合A(OTCFUND|007449)$

$兴全合泰混合A(OTCFUND|007802)$

$兴全商业模式优选混合(OTCFUND|163415)$

优选好文

寻找时代韧性,共话投资未来

【倒计时2天】这项“传统”活动的第13年!

7年携手,北大未名讲座第100场顺利举行

风险提示:嘉宾观点不代表主办方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请审慎选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