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23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发布,约翰杜尔以102亿美元位列《2023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99名。 被誉为“风投业四大天王”之一的约翰杜尔,10年为凯鹏华盈净赚1000亿美元。更是站在谷歌、亚马逊、网景、赛门铁克、康柏、推特 等科技公司背后的“教父”,他投资的公司中有167家成功上市。
在美国,无论是克林顿,还是奥巴马都无法忽略他提出相关科技、经济政策的意见。而这一切,都是从他被KPCB(凯鹏华盈:美国硅谷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华盛顿邮报和其它媒体称呼为“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拒之门外开始的。
英特尔的第二工作狂
1974年风险投资这个行业还处于“冰封期”。尽管红杉资本和KPCB都已经出现,但那年获得投资的公司只有两家:花花公子集团,以及KPCB内部创业又自行投资的Tandem电脑公司。因此,KPCB合伙人之一拜尔斯才有心情去“搭理”一个刚毕业就想进风投行业的约翰杜尔。他们和杜尔闲聊,劝他:“忘了风险投资这个行业吧,赶紧去找一个正经工作。”
然而杜尔并没有死心,他给KPCB的创始人帕金斯写信,要求加入KPCB。没想到,KPCB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想要加入KPCB,一定要先去科技公司工作过。于是,杜尔只好暂时放弃了加入KPCB的念头,转而申请入学哈佛读MBA。哈佛毕业后,杜尔来到英特尔的销售部门,和当时还是COO的安迪格鲁夫一起,为英特尔赢下大笔的订单。
格鲁夫是出了名的偏执狂,工作风格强硬,而从小是学霸的杜尔,工作起来没比格鲁夫少疯狂到哪里去: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手下的员工凌晨2点都能收到他发来的邮件;假如打给某个成员的电话响三次没接,那么这个成员很可能失业;当全身心投入到某件事情中去时,他几乎不需要休息和睡觉。很快,杜尔成了英特尔的销售总监,格鲁夫的得力助手。
不忘初心,成为KPCB合伙人
就这样5年时间过去了。风投行业逐渐“解冻”,杜尔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KPCB,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可以担任起风险投资的工作。所以,他又和拜尔斯通了一次电话,拜尔斯告诉他,每天下午5点,自己都会在斯坦福大学的操场跑步。
拜尔斯抛出橄榄枝,而善于把握机会的杜尔立马就接住了这个机会。连续好几周,在斯坦福的操场上,都有着两人跑步的身影。聊天中,拜尔斯发现,杜尔很有“KPCB人”的影子,同时具有科技、商业知识储备,了解公司的销售、产品及市场运作。拜尔斯还四处打听,发现杜尔是个不知疲倦的工作狂。于是,相当满意地推荐他进入KPCB。
短短两年,杜尔就从刚加入时只负责筛选BP的“勤杂工”,晋升成为KPCB的第五位合伙人。
参与谷歌唯一一轮融资
1998年9月Google在一间车库成立。当时还是一个无名小卒,没开发出挣钱机器dWords和AdSense,也不知道该通过什么方式挣钱,他们拥有的只是技术和用户。
为支付服务器昂贵的使用费用,维持公司运转,Google开展了A轮融资。杜尔跟创始人佩奇进行了详谈,杜尔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们认为这件事到底能做多大?佩奇的答案是100亿美金,不是市值而是收入。这个答案远远超过杜尔的预期,随后他决定投资1250万美金给Google,并担任Google董事。
他唯一的要求是,年仅26岁的佩奇从CEO位置上退下来,为他实行成人监护。杜尔告诉佩奇,Google需要一位世界级的CEO带领,“干出更优秀的工作,打造出世界级的管理团队”。佩奇在拿到融资后,仍然坚持继续做CEO,但很快就被实践证明此时的他确实不合适继续做日新月异的Google的CEO。面对佩奇耍赖,杜尔并没有拂袖而去,他大发雷霆后建议佩奇与当代著名科技公司的CEO们交流,并和他一起面试了75位CEO候选人,最终他们选定了世界级公司Novell的前任CEO埃里克施密特。
2001年,埃里克施密特来到Google担任CEO,帮助这家飞速发展的年轻公司向着世界级科技公司迈进。 风投机构在选择公司时最看重的其实是创始团队。杜尔选择Google看中的也是它的创始人,他甚至比佩奇本人更清楚佩奇应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什么角色。
2011年,杜尔支持佩奇像乔布斯一样重回Google执掌大局,带领Google突破发展瓶颈。佩奇适时回归,推出安卓,带领公司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机遇。他大刀阔斧收购Youtube,布局AI,使Google屹立于豪强林立的互联网行业不倒,并攀登上市值七千亿美元的新高峰。
杜尔超强的识人之能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融资仅一年后,2000年Google的用户访问量即达到每天1800万次,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2004年熬过互联网泡沫破裂风波的Google登录纳斯达克,从此成为高科技股的代言人。
Google上市之后,KPCB投入的1250万美元翻至30亿美元,仅仅5年后,KPCB获得了高达240倍的投资回报!而杜尔参与的A轮融资是Google唯一的一轮融资。此后Google再也没缺过钱,其他风投再也没机会搭上这艘巨轮。
Google上市后,杜尔并没有立刻抛售Google的股票以套现。他看好Google,长期持有Google股票达十多年。2004年上市时Google市值230亿美元,现在Google母公司Alphabet市值1.52万亿美元。
当机立断,抢到亚马逊
杜尔的另一辉煌战绩,是他在恰当的时机抢到了亚马逊的投资机会。早在1995年他就已经将目光投向互联网的另一个重要抓手——电子商务领域。亚马逊于1994年成立,为快速扩张贝佐斯决定融资。原本他已经与西雅图的一家VC达成了400万美元的投资合约,只待改天签署投资文件,合约即可生效。
杜尔看到了亚马逊的潜力,当晚乘私人飞机从硅谷飞抵西雅图,当机立断将投资金额提高一倍,以800万美元获取15%的股份入股亚马逊,双方当即签约,锁定合作。因为杜尔的果断出击,投钱投人,自己担任亚马逊董事,杜尔成功地抢到了亚马逊上市前唯一的一次投资机会。
1997年亚马逊上市,1999年前后遭遇互联网泡沫股价大跌,杜尔并未因此放弃亚马逊。甚至他在亚马逊濒临破产之际,为贝佐斯牵线搭桥,帮他达成了一笔关键性的可转换债融资,将公司从破产的边缘挽回。
如今亚马逊市值1.19万亿美元,更是将它的触角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商购物、智能家居、生鲜配送和影音娱乐都少不了亚马逊的身影。
慧眼识珠:抓住Twitter、Facebook
在移动互联网巨头崛起之初,他注意到了新兴移动互联网企业势如破竹的发展态势,并准确判断出移动设备将会成为人们感知世界的新窗口,人类将能够使用移动设备快速便捷地了解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移动设备带来的体验将是颠覆性的。于是他紧锣密鼓地考察移动互联网项目、约谈创始人。
2010年,他以40亿美元的估值投资Twitter(推特),远高于其他风投公司的30亿美元估值。2011年,以520亿美元的估值购入了价值3800万美元的Facebook股票,这一估值也远高于其他机构投资者。
对杜尔的这种“大手笔”,KPCB内部争议声音不断。但事实证明,年过60的杜尔选行业的眼光仍然是对的,他的冒险再次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Twitter IPO时的市值达到300亿美元,是杜尔投资时给出的估值的7倍多!如今Facebook的估值已经超越6000亿美元,是杜尔投资时给出的估值的11倍多!
杜尔做投资如此成功,他的秘诀是什么呢?可以总结为四点:
1.项目对世界的影响力
杜尔会经常问创业者三个问题。
第一,假如我们认可了你的想法,按照你希望的金额给你投资,你能否告诉我两年后世界会有什么不同?
第二,为什么微软或者谷歌不做这件事?这个问题主要是看创业者是否有深思熟虑的考虑。很多创业者想到了一个点子,越想越兴奋,越想越有道理,殊不知这些点子大公司不仅考虑过了,而且还尝试过了,有些失败了,有些放弃了。
第三,如果微软或者谷歌做了,你是否会被他们碾压死?你的壁垒在哪里?这个问题主要希望创业者能够从新的维度和高度去解决问题。如果能够通过新的维度和高度去尝试,哪怕失败了,对世界也是贡献。如果只是重复别人的工作,杜尔是不会去投资的。
2.创始人基因
投资就是投人,要寻找那些具有企业家基因的创始人。这样的人具备四种能力:第一,设计、实现和运营一种生意的能力;第二,能够在上述过程中组织和管理生产,控制风险并且盈利;第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困难和风险;第四,判断力,当需要一些资源的时候知道从哪里找,是该合作还是该收购,或者是自己开发。
3.寻找有潜力的公司
投资最好的阶段是那些公司正在发展,但是大家并没有太关注到。要投资这样的公司,风险比较高,因为还处于早期,还有很多事情看不清楚。这个时候一定有很多人看不懂,一定会有很多人反对,所以风险投资靠民主决策未必管用,而是需要洞察力。
杜尔投资了不少这样的公司,虽然失败率比较高,但是只要有一个改变世界的项目获得成功,那么就会带来巨大的回报,这种回报要远比失败付出的回报高很多。
4.强调网络效应
凯鹏华盈投资的公司中,有一部分上市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他投资的公司收购了。杜尔特别强调他所投公司之间的关系网,如果你拿了他的钱,就要帮助其成长。这样一来,杜尔所投公司就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公司了,而是一群未来精英的关系网。
已经72岁的杜尔,还是活跃在硅谷风投的前线。他曾说:“作为一名投资人,帮助许多创业者们解决早期发展问题的那些日子,是他职业生涯中最为自己骄傲的时刻。”
杜尔踩着科技行业发展的脉络,凭着自己爱学、好学、拼命工作的品质,用犀利、睿智的目光看穿世界的未来。无愧于“全球互联网风投之王”的称号!
————————————————
片 尾 彩 蛋
标题:奔马图
创作者:徐悲鸿
创作日期:1953
实际尺寸:49.3h x 52.7w cm
收藏机构: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
材质:纸本水墨
徐悲鸿一生坚持现实主义,他的马速写稿不少于一千幅。中国传统马画有肥马和瘦马之分,徐悲鸿画的马以瘦高、 性格刚烈为主,摒弃了文人通常画的瘦弱马的忧伤,而是通过马的昂扬向上的姿态,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下,徐悲鸿试图以骏马的形象唤起民族精神。
————————————————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代表原创方或原作者的分析、推测与判断,登载于此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世喜资产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世喜资产与原创号或原作者有任何代理或合作关系。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世喜资产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且不承担信息传递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世喜资产的投资实例。
版权声明:本内容版权归原创方或原作者所有,如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文内保留标题原题以及文章内容完整性,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号转载文章大部分已获原创号或原作者授权,但部分文章推送前我们未能与原创号或原作者成功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通过本号后台联系我们。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