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市场整体表现偏弱,大盘指数几震荡下挫,除AI机器人、光模块等少数热点概念仍然稳住涨势以外,大部分板块均伴随大市走弱。


从近20日资金净流入情况来看,近期资金主要流向科技、通信、新基建、中特估等方向,多数板块,市场整体以资金流出为主。

近20日热门市场概念热力图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3.05.30

大盘上涨乏力的五月,投资者难免“拔剑四顾心茫然”。与此同时,伴随五月的结束,今年A股的下半场即将开启,优化思路、调整布局也是势在必行。

震荡市应当如何应对?新的立足点可能是什么?金牛基金经理的思路值得参考一波。

近期,大成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经理刘旭立足当前市场环境,针对组合管理思路、策略有效性、主要行业变化等问题进行深度分享。

宏观变得越来越重要

问:如何看待近两年宏观对产业和投资的影响?

具体到投资影响很大,宏观变得越来越重要。

过去20年是中国宏观清晰的20年,一路往上走,但这几年我们常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表明了现状。所以我这两年除了在产业上的积累,也在花更多的时间看宏观。

总之,宏观很重要,比如集运肯定是和宏观密切相关的产业,长期中美贸易到底如何发展,我现在只能在资产负债表足够安全的情况下做观察跟踪,而无法下判断,宏观是我未来纳入观察的重要指标。

安全边际第一,关注轻资产

问:目前组合管理的思路?

组合上我希望既能有成长股,也有能提供安全边际的价值股。我内心的比例是未来可以各一半,或者成长股越多越好。但成长股的选股成功率偏低,因为产业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我希望可以选出很优质的成长股,但由于能力的差别,目前持仓呈现的还是以偏低估值的公司为基础,再去买到心仪的、有竞争力、有安全边际保护的成长型公司。

问:后续看好哪些方向?

我研究的行业比较多,制造业虽然累,但好公司也多;消费品虽然不累,但竞争更激烈,治理结构和企业家精神都没有到达我的预期。

目前我做研究正在往“轻资产”方向走,但从投资角度,我配置不多。因为他们还没有回落到我能进入选择范围的位置,这是我的大方向。

如果未来企业能经历较好的调整,我在轻资产的比例会上升,以目前的估值,我不会投资太多。

问:低估值策略在市场的有效性是怎么考虑?如何防备价值陷阱?

组合中并不全是低估值,也有我认为能长期成长的伟大公司。目前我管理时间最长的组合已经运行了7年时间,历史业绩也有数据,我想策略还是有效的。

价值陷阱我自己也担心。我会时刻跟踪这些公司,获取资料和论据来试图证伪我的观点;通过不断批判持仓,观察持有的企业是否经得起推敲。

以家电持仓为例,如果我想看它未来到底还能和竞争对手拉开多大的差距,我会跟踪市场信息,也会和行业竞争对手交流,我个人希望通过自己勤奋的研究来弥补价值陷阱的风险。一旦发生风险,以我持仓的流动性也能尽早卖出,如果没有发生,那么这些持仓在未来会获得理想的回报。

立足高端制造,回归长期竞争力

问:高端制造在出口方面是否有竞争力,长期发展趋势是否向上?

高端制造是我关注的板块,也是未来主要发力的方向。

中国现在很多行业在升级中遇到困难,这也是我的前十大中存在轮胎模具企业的理由。这家企业在其他中国企业无法创造的价值上存在可能性,例如要生产更加精密的机床,意味着对公司企业管理、对整体质量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也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中国可以制造很多“红海”里的东西,但是真正高精密的东西很难做出来,这和企业长期积累、跟过去几十年追求快速成长的企业文化都有关系。

打比方,一个按生产量考核的公司,怎么可能要求它将东西做得尽善尽美?所以高端制造虽然是一个名词,但它代表着一类公司能否从企业文化、考核机制、治理结构,最后到技术积累以至于迈过门槛,真正做出质量上乘东西的过程。

问:一季度季报中您提到人工智能的突破长期将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能否结合您近期的研究分享下看法?

我对这个领域很关注,但离投资比较远。

从目前来说,人工智能对制造业的渗透不明显,它可能会对企业管理效率有影响,但这次技术革命和实际工艺结合还不明显。

当然关注新事物当然是研究的重点,做投资最大的风险就是与社会进步脱节,过于关注老的事物。人类发展如果抛开博弈,能长期驱动进步的就是技术进步。

所以维持开放的心,无论有无持仓和自己的立场,都应该不断学习和跟踪。实际持仓来说,我没有参与TMT的投资,未来是否投资取决于我对新事物的理解。

问:对地产和地产产业链怎么看?

首先我只关注地产产业链,关于地产行业我看不清楚。

我认为地产是同质化相对严重的行业,是很少能看到的从原材料开始就同质化的那一类。同时它又是非常低频的消费品,可能人一辈子就买1-3套。它在各个环节都比较同质化,导致地产在除了房价疯狂上涨的几年,ROA应该很低。所以地产才需要巨大的杠杆把ROE撑到10%。总的来说,从行业特征和同质化程度,我觉得把握不是很稳。

对地产产业链公司,首先我有基础的判断,这类公司自身盈利的空间不应该特别受到地产新增商品房的影响。我关注的公司,需求的大部分来源已经过渡到存量替换驱动的状态。

例如空调行业,我2013年开始看的时候,年新增大约6千万台,十年后的现在大约每年卖出8千万台,也就是说除了替换掉10年前的6千万台,还有2千万新增,我认为这个需求可持续,是稳定更换。看冰箱洗衣机更明显,十年前的冰箱洗衣机大约各卖4500万台,现在水平不变,排除短期扰动,它的长期需求很稳健,这就是支持我买入的点,当然它还需要估值足够便宜。

问:如何看待新能源板块?

我持仓中一些公司会涉及这个领域。

对需求爆发型的标的,我如果没能在爆发前就察觉并参与,我都会非常谨慎。因为中国不缺资本,在不缺资本且热度高的行业,很少有公司可以真正形成壁垒。而且资本不稀缺就意味着技术能快速扩散,例如某电器龙头30年前形成竞争优势时,资本是稀缺的,没有太多对手进来竞争,所以能够成功崛起,再通过规模效应巩固优势;再用10年将品牌也拉开差距,就有全方位优势。

回到现在,我不清楚企业要如何拉开全方位差距,大家都在A股上市,通过融资来提升产能,人才流动也频繁。所以我看不清这些企业长期应该值多少钱,我偶尔会拿行业需要投入的资本去反推ROE,去推测这个生意长期能有多少利润,但不准确,不容易看清楚现在的竞争会对企业ROE伤害到什么程度。所以我持仓不多,我看不清新能源板块长期的内在价值。

感谢关注基动部队!

只要地球不爆炸,基金投资不落下!

【关注+留言+点赞】,我们会每月随机抽取18位幸运粉丝送上惊喜福利,次月1日开奖!

谢谢支持!爱你们,么么哒~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