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查出毛病,更怕上千块打水漂。”

这是国人“见核磁色变”的真实写照,对此不少医生看着医院内常年“罢工”的天价机器摇头叹息,更为力,毕竟核磁共振都是花费真金白银买来的,一次采购都可能用掉上千万。

不过这种“天价检查费”的现状似有望被终结,近期北京协和医院晒出一批新设备,最前列的尖端核磁共振器械罕见不姓“西”,从内到外都是“中国红”。

01 国内核磁技术崛起,有望“去西方化”

核磁共振是西方医学常见的检测手段,对医生发现心血管、内脏等关键部位是否有病灶有显著作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核磁共振技术被美日德荷四国垄断,不少国家都受过他们的窝囊气,我国也不例外。北大曾因核磁共振售后问题找到德国布鲁克公司,对方代表傲慢表示:先付23万人工费,修不好也不退!

这让中国科研人员清楚认识到核磁共振技术决不能受制于人,在此之后,中国加大对核磁共振的研发投入。

事实证明,对中国人而言技术没有能不能攻克的区别,无非是耗时长短。2014年,中国联影造出首台核心部件100%自主研发的3.0T核磁共振,成功打破西方世界长达40年的垄断!

拿下核磁共振高端入场券后,中国联影奋发直追,21年研发出全球首款全身5.0T磁共振uMR Jupiter,从此之后中国也有了超高场磁共振新标准,在核磁共振领域慢慢从追赶者变成了标准制定者。

随着国产核磁共振技术的崛起,往日是欧美“核磁收割场”的三甲医院也逐渐开启“去西方化”。有着“阎王要你三更死,协和留你到天明”美誉的北京协和医院宣布采购联影5.0T核磁共振;苏北人民医院更公开声明不要进口货,准备了3000万资金点名要国产……

见到国产技术崛起,这让GE、飞利浦、西门子等老牌核磁共振厂商慌了,十年不到,中国核磁共振不仅在国内有一席之地,甚至连外国都开始引进,外媒表示:不该低估中国技术。

02 中国核磁共振走向世界

据潇湘晨报报道,不久前美国AMRIC医疗影像中心引入联影自主研发的世界首款75cm超大孔径3.0T磁共振uMR Omega。

这是中国高端医疗设备首次进军美国核心城市,证明中国产业正在往高端、超高端升级,此外国产核磁共振技术更被亚洲、美洲、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这让欧美核磁共振厂商慌了,早前瞧不起中国的德国厂商更高调示好。

今年3月,德国西门子总裁博乐仁到华时表示:愿在促进中德合作与交流方面继续做出贡献。

事实证明,话语权是求不来、买不到的,截止至2022年末,联影申请专利超过8600项,累积获得4300项知识产权授权,公司营收92.38亿,净利润增长16.86%。

在3.0T核磁共振领域,联影核磁共振的售价是西方器械的十分之一,仅为293万,性能更不比西方差,国内超过1000家医院对联影抛出合作意向,这倒逼西方厂商跟着降价,这让外媒怒斥中国破坏市场。

实际上,中国技术作为鲶鱼带动行业平民化的例子并非只有核磁共振,把价格打成原价十分之一的国产盾构机、全球里程数4.2万公里的中国高铁……一个个原本高不可攀的领域在中国技术进入后纷纷跌落神坛,这一点在医疗领域也有体现。

十年前哈佛医学院在《Cell》刊登了一则关于NMN(柏l生泰核心分子)的论文,揭露“柏l生泰”分子能解决线粒体障碍,倒拨生命时钟,延缓老年生命体老衰,相关实验也被华盛顿大学、东京大学跟进。

前期确实取得一定成果,只是相关工艺复杂,一颗成品价高百万,国内地产大鳄潘石乙为了获得相关科技,不惜向麻省理工等多所高校捐款6个亿,因此被讽刺为“有钱人的时光科技”。

在我国生产设备的介入下,日产生科品牌柏l生泰实现重大变革,现今在JD上已跌破四位数,即便依旧存在门槛,也“捕获”了数万粉丝,辐射不少城市,在2023年春季,柏l生泰以当日破百万的佳绩,荣登JD健康类目销量榜前列。

从100%依赖进口,到硬气对西方技术说“不”,中国核磁共振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相信在不久后的未来,中国会有越来越多技术赶超欧美,再不用看西方脸色。

03 创造不同,为健康大同

早年,国内核磁共振国产率不足5%,高端3.0T核磁共振设备更100%依赖进口,一台相关设备没有3000万是下不来的,更遑论后续的设备保养,60万一次是稀松平常,一旦出现损坏更是上百万打水漂。

高昂的成本间接转嫁到病患身上,这也是为何早前一次10分钟不到的检查就要花费上千块的原因。

“看病贵”的情况在国产核磁共振普及后势必会慢慢改变,有网友表示目前北京同仁医院核磁共振检查费用仅需400。

希望未来国内医疗能如联影所言:创造不同,为健康大同,国内老百姓能不再畏医如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