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场的整体向好、尤其以港股领衔的这一波上涨行情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CPI数据超预期回落-美联储加息见顶预期再起-美元指数持续回落-人民币升值-利好中国资产”这条逻辑链。再加上6月金融数据超预期、平台经济积极信号持续释放等种种利好,或是经济真正回暖之前市场跟着消息/信息跑的一个投射。
我们先来简单点评一下美国核心CPI降温这个事件。
从数据上来看,美国6月CPI同比3%创2021年3月以来最低,6月核心CPI同比4.8%创2021年10月以来最低。美国通胀的大幅回落,既反映了6月基数效应的影响,也反映了服务业通胀实质性降温的影响。分项目来看,房租分项的回落使核心服务通胀延续降温,二手车分项的回落则压低了核心商品通胀。
为此,市场已经开始下调美联储加息预期至7月25bp为最后一次、到年底维持不变。总体上对于美国而言,通胀回落意味美联储流动性掣肘减轻,但需注意下半年美国通胀可能还是得保持环比0.2%以下水平(对应年化2.4%)才能保证通胀反弹幅度不至于过大,否则仍存在二次通胀风险。
而由于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关系,中国PPI基本上与美国CPI同向共振,所以在基数影响下6月中国PPI和美国CPI可能都是年内最低点。对于中国来说,PPI表征工业企业盈利,目前的底部位置对于内生动能的底部企稳有一定方向指引,后续修复力度上则较大程度依靠政策,我们目前还是维持库存见底后弱复苏的假设。
所以在三季度这个窗口,市场可能还是会更偏好“现实”,这也是各家都开始关注“中报行情”的原因所在,也可以较大程度上解释近期AI+行情的暂时熄火。在这个阶段,偏顺周期的可选消费、制造业、工业品可能会相对占优。
话说回来,AI的底座同样是制造业——芯片半导体,而这条产业链正在实打实地走向周期拐点,市场关注度是显而易见的高涨。$存储芯片(BK1137)$
一如我们在《半导体稳了吗?》中所说,存储器周期对于整个板块拐点的出现具有风向标意义,而海外存储大厂自22年末至23年4月持续有减产或削减资本支出等动作,大规模降库存后市况已经有所扭转,供求关系的改变正在推动各家大厂调涨存储产品价格。
在此浪潮之下,据天风证券统计,中国台湾地区原厂已经率先看到业绩修复,今年以来业绩连续环比改善,同时美国存储巨头美光2023年3-5月的业绩已结束连续三季度的营收环比下滑,亏损幅度有所收敛。
供给端去库存接近尾声,价格端释放上涨信号,业绩端已有率先修复,叠加在中长期内都将持续的AI应用催化的算力和存储需求,半导体周期见底、且见底后的下一轮增长路径可能都已经浮现。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6日表示,全球5月芯片销售比去年同期下滑21.1%,降至407亿美元,但月成长1.7%,为连续第三个月月成长,成为芯片业景气触底的最新迹象。
撇开这些纷繁的数据,其实有一个更为直接的信号就是海外(尤其美国)的需求周期。当前美国零售分项中,与芯片需求关联度更高的电子产品和家电的零售增速已经率先大幅回落。如果这一块需求见底,那么将很大程度上对应半导体销售周期见底,也即半导体产业链复苏可期。
怀着这样的预期,A股半导体板块今年以来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不过,我们还是能够发现,半导体主题指数的表现也具有较大差异,含韩股的中韩半导体指数今年以来明显跑赢纯A股半导体指数。究其原因,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半导体(BK1036)$
相比其他半导体指数,中韩半导体指数成份股中存储公司数量(5家)和权重占比(16.67%)均有显著优势,能够深度受益当前的存储大周期复苏趋势,收获业绩反弹前的股价红利。尤其指数中的韩国标的集中于存储、代工、设备领域,对全球存储龙头三星、SK海力士重仓配置,此两者年初至今涨幅均超30%,较高的权重占比使指数能够较大程度上分享个股上涨的收益。(数据来源:WIND)
相比其他半导体指数,中韩半导体指数的韩国成份股囊括了全球市场地位居前的设备材料类标的,同时布局部分空白设备、材料和零部件领域的国产替代,作为存储之外第二增长曲线的推动效果显著、强者更强。
目前,韩国政府明确表示,计划到2030 年实现芯片产业50%的关键材料、零部件和设备国产化。而据半导体行业观察,2022年一季度,韩国半导体设备已实现销售额51.5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材料领域国产替代进程亦较为显著:2022年,三星首次引入韩国本土公司研发的EUV光刻胶进入其量产线,改变了对日本高度依存的情况。
相比其他半导体指数,中韩半导体指数的中国成份股囊括国内半导体设计、代工、设备、材料、封测领域的龙头公司,显著受益国产替代、AI产业创新和去库存行业复苏的三大周期。$被动元件(BK0976)$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国产替代的空间。整体来看,外部环境震荡客观上利好国产设备加速替代,同时设备/材料/零部件板块有望迎来良好的内部政策环境,盈利性亦有望改善。
天风证券认为,中国科技产业有望依照操作系统+芯片设计→ERP/中间件+晶圆制造→工业软件+设备材料→EDA/IP+零部件的次序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形成软件、硬件、芯片一体化发展格局。毕竟,离2025年我国半导体70%的自给率目标,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了。
一句话总结半导体行情的发展,是周期使然,更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算力需求激增,光模块厂商报喜##AI产业链活跃,持续性几何?#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