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系有“怒气”,火炬系很“硬气”,中炬高新两大股东的宫斗戏到今日迎来高潮桥段。
7月24日下午,“中炬高新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将在中山市中山火炬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随着7月以来中炬高新频繁的的高管人事变动、宝能集团董事长,中炬高新实控人姚振华被保安拒入厂区等一系列事件发酵,这场股东临时大会的意义重大——该临时股东大会可以说是“宝火之争”的决战,由中炬高新现第一大股东火炬集团方面发起召开,主要议案内容是,罢免包括董事长何华在内的4位宝能方面的董事,并选举火炬集团方面的4人为新任董事。
如果在这次股东大会上,该4人被罢免,那“宝能系”则彻底失去对中炬高新的控制权。
但在当日《每日经济新闻》传来消息,在中炬高新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欲罢免“宝能系”董事的同时,拟被罢免的董事召集召开了董事会议。审议通过了取消7月24日临时股东会的议案。
对此,宝能集团相关人士于今日下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来了最新声明:“董事会已审议通过,认定火炬集团组织的7月24日临时股东大会违法违规,会议无效;中山润田方的四名董事将继续履职;中山润田将继续推进法律诉讼等工作,坚决维护上市公司及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中山润田强烈谴责火炬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对上市公司的非法控制,对上市公司、中山润田及广大投资者利益的严重侵害和造成的巨大损失。”
很显然,这场由“宝能系”和“火炬系”的股权斗争还在延续,而在两大股东的“拉扯互撕”中的中炬高新前行之路更显艰难。
临时股东大会前夕,各种“幺蛾子”不断
中炬高新7月23日晚公告,公司董事会于7月22日收到邓祖明的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邓祖明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辞职后,邓祖明将不在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也就是说,来自宝能集团的邓祖明,刚刚担任总经理一周,就又辞职了。
在此之前,中炬高新前任总经理李翠旭于7月17日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同时,邓祖明以6票赞成、0票反对、3票弃权,被董事会选为新任总经理。
资料显示,李翠旭曾任南玻A副总裁,没有在宝能的工作履历;邓祖明则从2012年至2022年,历任宝能集团资本管理中心副总监、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融资管理二中心总经理等职,2022年3月起任宝能集团总裁助理。
当时另外两名被选上的新任副总经理(其中一个被聘为财务负责人),目前也都在宝能集团任职。此外,上周新上任的董秘田秋也有宝能的任职经历。
可以说,在火炬集团方面试图在临时股东大会上清洗董事会之前,宝能方面先清洗了管理层。
不过,从上周宝能的声明看,聘任的3名高管并未能正常履职。7月20日,宝能方面的中山润田声明称,中炬高新实际控制人、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到中炬高新总部调研被保安拒之门外;中炬高新相关管理层拒绝董事会任命的总经理邓祖明、副总经理孔令云和秦君雪进入工厂办公区,且上述三人仍未办理入职手续。
此外,中炬高新独董秦志华在7月22日建议,推迟召开24日的临时股东大会。
而这一系列风波的背后,是中炬高新的股东长达八年的“明争暗斗”。
2015年之前,中炬高新控股股东是“火炬系”的火炬集团。从2015年4月开始,宝能集团旗下前海人寿大举收购中炬高新股票,至2016年10月,前海人寿持有24.92%的股票,成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火炬集团退居二股东。在2018年9月,前海人寿将所持中炬高新1.985亿股,即24.92%股权转让给同是“宝能系”的中山润田。自此,中山润田变身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
图为宝能集团姚振华
而从2021年8月开始,“宝能系”债务危机蔓延至中炬高新控股股东中山润田,中山润田持有的中炬高新股份不断被司法拍卖,导致被动减持。截至目前,中山润田持有中炬高新股票比例已经降至9.42%,火炬集团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已达10.88%,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火炬系”夺权成功,接下来需要“清君侧”。
7月24日,中山火炬集团对中炬高新的争议作出回应:“近年来,中炬高新经营出现明显的下滑,内部管理混乱,股东、广大投资者及员工对于公司当前的状况不满,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整。
公司控股股东由于近年来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为缓解其债务压力,控股股东利用其在董事会的优势地位,做出了一系列有损于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已经不适合继续掌控上市公司。”
据中炬高新7月7日公告显示,公司监事会于7月6日上午以通讯方式召开第八次(临时)会议,该会议投票通过了《关于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决定将于7月24日召开中炬高新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意图清洗“宝能系”。
而资本大玩家姚振华与他的宝能系岂是易与之辈。
7月12日,中山润田在宝能集团官网发布举报声明,剑指火炬集团及一致行动人,举报其涉嫌虚假诉讼、操纵证券市场,导致上市公司及股东、约6.7万名投资者约500亿元巨额经济损失。
针对中山润田的举报,7月12日晚,火炬集团发布声明,直指中山润田举报内容不实,认为其举报的目的是干扰中炬高新的董事会改组。
同日,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接受湾财社采访时表示,宝能系没有选择正常途径举报的原因,可能是举报内容尚不充分,仅仅希望通过举报将该事件的影响外溢,吸引更多社会舆论关注;也有可能是自认为正常途径无法保障合法权益。
双方暗战不止,接下来便有了近几日发生的“姚振华进厂被拒”、“总经理履新六天便辞职”等种种看似不符常理的事件发生。
大股东之间出现股权之争,在资本市场并不鲜见,但“宝火之争”如此激烈,让吃瓜群众和广大投资者直呼吃不消。但究其矛盾本质,也是为个“利”字而已——中炬高新可以说是目前宝能系名下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目前总市值约为272亿元。
有自媒体报道称,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3月,宝能系旗下各家子公司共计成为被执行人1198次,成为失信被执行人493次,姚振华个人也多次被限制消费。其中,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被执行总金额为387亿元,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被执行总金额为216亿元,鉅盛华被执行总金额为250亿元,三家公司累计被执行金额高达853亿元。
因此,债务风波缠身的宝能系哪能将中炬高新这个“金字招牌”轻易与人。但对于中炬高新而言,两位重量级股东的明争暗斗却在不断消耗着企业的竞争力。
厨邦的未来经不起折腾
财报显示,从2021年开始中炬高新的净利润就出现了下滑,2022年更是亏损5.92亿,成为公司上市28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有业内人士评论认为,管理层稳定,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基础,没有哪家公司能在内斗中越战越勇,叠加此前疫情影响,中炬高新可谓是内外交困。
据《调料家》报道,虽然“宝能系”染指中炬高新已经多年,但直至2018年,中炬高新的董事长、总经理和其他关键位置的高管才换成了“宝能系”成员。
而根据中炬高新的财报显示,自“宝能系”上台之后,虽然公司整体业绩算不上差,但也并没有很亮眼。
其中,在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中炬高新子公司美味鲜的营收(占比九成以上)始终徘徊在50亿元以下。这也意味着中炬高新此前立下的“双百”目标难以实现。(双百目标:2023年实现健康食品产业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包括内生式发展目标80亿元,外延式发展目标20亿元;年产销量过百万吨。)
据公司日前发布的2023年中期业绩预告,2023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为-13.92亿元至-14.9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7.05亿元至18.05亿元,同比下降544.73%至576.68%。
主要原因是未决诉讼拟计提预计负债,预计将减少公司本期归母净利润17.4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该诉讼便是7月12日“宝能系”股东中山润田实名举报火炬集团等主体中提到的虚假诉讼案,“内斗”对业绩的影响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中炬高新在酱油市场面临的问题不仅是竞争对手的强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酱油总产量于2015年达到1011.9万吨的高峰后逐年降低,2021年仅剩788.15万吨。与此同时,中国人均酱油需求量,已从2015年的7.28千克降至2020年的4.86千克。
营销专家张戟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酱油行业的体量稳定,头部品牌需要挤压式竞争扩张产品市场,靠并购并不能保障品控,只有扩张产能达到规模优势,才能助推中炬高新双百目标的实现。但彼时就有业内人士认为,中炬高新股东意见不一,管理层很难将注意力放到日常业务经营方面。
这也意味着厨邦酱油如果不能尽快摆脱内斗“包袱”,回归经营正轨,在快速进击的千禾味业、金龙鱼、鲁花等强大竞争对手面前,极有可能从行业中掉队。
同时有财经评论人士认为,从内部治理来看,始终无法弥合的矛盾,是不少公司原地踏步乃至走下坡路的重要因素之一,方正集团、永辉超市等都经历过类似的阶段。中炬高新若不能及时解决内斗问题,恐会给公司业绩和股价带来更大影响。
END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