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领导问会上的其他领导人“我们倡议自力更生,农民生产粮食,工人生产制造,那我们这些人生产什么?”在其他人陷入沉思之后,他说“我们生产政策”。
是的,政策会导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然,“天下”覆盖的是欧美东亚全球,也不区分种族制度。
当前,中国经济正走在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的转折路口,其核心要素就是拉动国内消费,把欧美群体目标转向国内大众市场,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中美竞争,现阶段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国民消费能力,哪一国的老百姓消费能力强她就胜出。
疫情之后中国的经济并没有按原来既定的计划恢复增长,甚至有经济通缩苗头。
由此,各部门陆续出台一些列政策组合拳,但这些政策更多是高层的态度方向,硬要说有政策的话只能说它们还在孕育的路上。
现在看来,房地产应该没戏(有的话早就拿出来了,上下游经济立马见效),而新能源与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却大有接替国民经济重担的机会。
另外吵的沸沸扬扬的印花税,这个现在是单方收税千分之一(收卖出方),如果A股一天有8000亿的交易量,代表他们每天从股市收税拿走8亿人民币(不管涨跌旱涝保收)。
全部取消的话应该不舍得,更何况它能在股市泡沫的时候作为加税的工具。
富兰克林就说过“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收是确定的”
不过,印花税降一降也是重大利好,起码比起让你取自己的公积金增加收入有效果。更有甚者,像今天的买股100+1,那不是糊弄吗?
都知道要增加收入,才有消费的欲望和底气,除了像美国那样直接给钱,就看经济生产力提升了。
但是这个消费和经济又是一个鸡和鸡蛋的关系,是先有钱还是先消费呢?
好消息是,股市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如果领导真的要它上涨,那么牛市行情最多就可能是迟到,但不会不到。
政策就像是推动一个球,没有到摩擦阻力的临界点它是不会动的,一旦开始滚动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周期理论叫“矫枉过正”。
也就是说,政策会步步为营慢慢释放,他们也怕用力过猛(如四万亿)产生泡沫。
但终有一天,他们一定能达到目的,而对于股民,应该谨记“市场不缺明星,缺的是寿星”,大家耐心等待吧。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