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周五晚出手加大力度引导外汇市场信心和预期,宣布自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两个百分点,即由现行的6%下调至4%,希望将汇市和大市都拉上一把。而大市一直下沉,有时候就要细心一点去寻宝,找一找有没有一些有前景但价格仍是很便宜的股票。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叫效率市场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股票的价格会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讯息。碧瑶绿色集团 (01397.HK)正正就是这个假说的例子。

 

碧瑶绿色的标志相信在香港的大家都不会陌生。不过,这股票从2014上市以来就一直向下,2020年更创下了0.159元的历史低位,但这不代表碧瑶业务弱,最近就开始看到效率市场的感觉。事实上,去年公司收入达17.93亿元,较同期增长约40%,股东应占溢利达5,370万元,按年大升约3.2倍。早前公司亦发出了盈喜,预期于2023年上半年取得股东应占溢利约2130万至23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至30%,最后得出的成绩表都很接近,溢利2174.1万港元,同比增长27%,增长十分可观。从这些迹象可见,碧瑶的春天也许即将来临。

 

如果有留意碧瑶的公告,你会发现碧瑶中标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政府合约。目前,公司约八成收入来自政府及半政府机构合约,可见公司与政府关系良好,可说是有一个「大靠山」,未来有望继续接下政府的合约,业务相对稳健。2022年,公司再上一层楼,成功获得共30.8亿元新合约,手头合约按年大幅增加约67.3%至约35.9亿元,创历史新高。此外,公司于也维持约43.7%的较高投标成功率,比2021年度的39.5%更高。

 

手头合约多,代表了什么?手头合约一般为2至3年期,分几期入账。这意味了,未来几年的收入保证。单单是2023年,将会有约17.951亿元的合约确认入账,这已超过了2022年的全年收入(17.93亿元)。而新公告上,2023年上半又成功获得共20.4亿港元新合约,成功将本集团的手头合约由约35.9亿港元激增约27.0%至约45.6亿港元,可以预见碧瑶未来的收入将持续增长。

 

此外,碧瑶过去一直致力转型,不断引入新技术,由传统的环境治理,垃圾运输转型为创新科技型的环境治理商。这不单止可减少人手开支,还可有助减轻人手劳损、工伤,有助降低员工流失率等人力资源的不确定性。而发展绿色科技更让碧瑶接到更多类型的合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去年的手头合约能大幅增加。

 

今年5月,碧瑶就中标食物环境卫生署批出的一份为期两年的服务合约,为超过800个公共厕所、旱厕及公共浴室提供人流点算系统服务,协助政府监测人流并优化服务水平。当中涉及由尖端人工智能(AI)、飞时测距(ToF) 及物联网技术驱动的系统。碧瑶赢得此合约,可说是一个标志性的胜利,展示出公司转型ESG绿色科技的成果,开拓未来绿色科技业务的发展空间。

 

另外,「都市固体收费计划」即将于2024年4月1日起实施,预计政策推行后将进一步推动市民积极循环回收,刺激回收量大幅增加,这或将带动碧瑶回收服务的业务量。对此碧瑶多年来亦已有所部署,由收集箱到发展自己设施处理回收物等,相信碧瑶定可把握是次机遇,打开一个新的增长空间。

 

总括而言,碧瑶主要做政府生意,稳健性高,手头合约多,有收入保证。转型发展绿色科技及「都市固体收费计划」的展开将为碧瑶提供一个全新而重大的增长空间。加上股东名单中有著名投资者David Webb坐阵,据联交所权益披露资料,他最新的买入价是$0.47,相信这也令人也增加了一些信心。碧瑶市盈率目前只有约4.6倍,远低于历史平均的8.82倍,这对有望保持增长的公司来说是非常便宜,唯一弱点是成交量真的偏少,可能反映不到真实价值。有兴趣投资环境治理的朋友不妨多加留意。

 

 

撰文:黎家聪

利益申报:笔者执笔时没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责声明

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本评论并非及不应被视为邀约、招揽、邀请、建议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投资决策之依据,亦不应被诠释为专业意见。阅览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资决策前,应完全了解其风险以及有关法律、赋税及会计观点及所带来的后果,并根据个人的情况决定投资是否切合个人的财政状况及投资目标,以及能否承受有关风险,必要时应寻求适当的专业意见。本人或其有联系者并未持有本评论所评论的上市法团的任何财务权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