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压力!近期网上关于“存钱”的段子火了:为什么我们父母辈觉得存钱很容易,当代年轻人却觉得越来越难?
生活观念大PK:父母辈VS我们
对于父母辈而言,存钱这件事好像是被刻在了骨子里:“存点钱,万一哪天要用上了呢?”但对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这方面的意识并不强烈,反倒是“再苦不能苦自己、乐在当下”的观念在小圈子里备受推崇,来看看下面这几个形象的例子。
当父母辈渴了:水。我们渴了:星巴克、瑞幸、喜茶、古茗、茶百道、一点点、茶颜悦色、奈雪的茶……(此处可列举无穷项,不作个股推荐)
当父母辈养狗:剩饭。我们养狗:狗粮、零食、衣服、保健品、狗窝、玩具、洗澡、美容……
当父母辈用锅:锅。我们用锅:煎锅、炖锅、炒锅、砂锅、空气炸锅……
当父母辈吃饭:吃饱。我们吃饭:火锅、减肥餐、下午茶、海鲜、简餐、中餐、日料、韩料、西餐……
当父母辈用护肤品:大宝。我们用护肤品:水乳、精华、眼霜、面霜、气垫、隔离、粉底……
提防拿铁效应掏空我们的钱包
其实,抛开收入和日常支出不谈,年轻人攒不住钱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深陷拿铁效应(财富漏斗)而不自知。
美国金融作家大卫·巴赫曾讲过一个故事:一对夫妻习惯每天外出的时候,一人喝一杯拿铁。在夫妻俩看来,这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一位理财分析师为夫妻俩算了一笔账:每天2杯咖啡70元,1年就是25550元,30年累计下来就是76.65万元……
这就是著名的拿铁效应,在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微不足道的开支(拿铁因子),比如买过却从未看过的杂志,按月自动续费却用处不大的各类APP,“下决心”办了却根本没去过几次的健身卡……不知不觉中就积少成多。如果不加注意,这些“拿铁因子”,足以掏空大家的钱包。
换个观念来看养老投资
这样来看,一个消费行为的改变,影响就已足够深远,如果用拿铁效应的思维来看养老呢?能否看到另外一番光景。
比如每周减少一笔小开支拿来规划养老:一份奶茶,一份宵夜,一顿小火锅等,尽早尽多实现“养老本金”源源不断的累积,再寻找合适的投资获得被动收入,让未来资产实现细水长流和长期增值。
为什么要强调尽早规划?可以来做一组数据测算,假设我们从50岁才开始为自己做养老投资,每年缴纳1.2万元个人养老金,等到退休时,在3%—10%的年化收益率下,差不多只能领取13万—20万元。但倘若是30岁便开始规划养老投资,在3%—10%的年化收益率下最终能领取57万—210万元,提前规划养老的好处可见一斑。
(备注:测算时,假设从不同年龄开始,按照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1.2万元上限抵扣税基,持续缴纳到60岁为此,在3%到10%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下,再根据不同的缴纳年数进行测算,采用EXCEL公式中的FV公式进行计算,并对结果扣除领取环节3%的个人所得税;以上仅为假设测算,不作为任何收益承诺,实际能领取的金额视具体情况而定。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当然,在具体投资过程中,选对好的养老产品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现如今,随着养老体系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多元的养老金融产品正日益完善。以公募基金为例,自2022年11月18日个人养老金基金业务开闸以来,各大基金公司将个人养老金业务作为未来业务的战略重点推进,纷纷在官网开设养老专区,增设Y份额,据最新的数据二季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共有151只,合计规模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为投资者的养老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数据来源:中国基金报,截至2023.07.29)
写在最后
活用拿铁效应,摒弃那些“掏空”我们钱包的“拿铁因子”,及早树立规划养老意识,拉长积累期,在源源不断的财富积累中让养老投资雪球能滚得更久一些。
$泰康福安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Y(OTCFUND|017391)$
$泰康福泰平衡养老三年持有混合(FO(OTCFUND|017392)$
$泰康福泽积极养老五年持有混合(FO(OTCFUND|017393)$
风险提示: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产品名称中含有“养老”字样并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养老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本页面产品由泰康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