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网易财经主办的“2023网易财经ESG趋势论坛”在深圳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凝聚ESG共识、聚焦关键行动”,由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深圳市南山区金融行业协会、大湾区碳中和协会提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论坛中,由富达基金发布的《中国企业的ESG实践》,在2023网易财经·企业优秀ESG实践案例评选中获得了“年度影响力ESG研究报告”奖项。
未来ESG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可持续投资为何重要?国内外ESG发展有什么差异?ESG本土化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ESG投资框架如何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认识、分析和了解公司?
针对上述问题,论坛期间,富达基金联席投资主管聂毅翔为网易财经ESG独家分享了观点与洞见。
出品|网易财经ESG
作者|聂毅翔(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联席投资主管)
整理|谢宜文
ESG的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ESG发展的趋势是相当明确的,从投资的角度来看,ESG或者可持续投资是一种更广泛的投资理念。以往,我们主要通过分析财务信息来研究企业未来增长并进行投资。然而,从更深入的长期投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以确定其是否能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除了财务披露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公司的非财务信息,以更全面地了解该公司并与其共同成长。
非财务披露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公司。以环境维度(E)为例,许多企业在增长过程中产生了环境方面的负外部效应。当环境方面的趋势发生变化时,例如碳减排和节能降耗的倡导,许多企业可能面临成本上升或产能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过去的一些案例显示,公司的股价可能因此大幅下跌,直接影响公司自身价值和股东价值。
ESG中的社会维度(S)可以看作是公司对社会外部影响的考虑。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某些公司在追求粗放式增长时不加考虑地行事,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当前追求共同富裕等政策实践的背景下,这些公司可能面临更大的影响,对公司价值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从公司治理(G)的角度来看,良好的治理结构可以确保公司能够持续、长期地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ESG投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分析和了解公司,从而进行更好的长期投资。ESG和可持续投资是一个趋势,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投资的财务收益,还要考虑社会方面的收益,即绿色收益或影响力收益,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投资。
可持续投资不仅关注企业内部,还关注企业对外部的影响。它可以使我们的投资更加长期化,创造长期价值,并降低尾部风险的出现概率。这也是为什么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欧洲率先出现了ESG投资,然后美国对ESG投资的认可也越来越深入,现在我们看到中国的趋势也越来越明确,更多的责任投资者加入其中将对资本市场产生巨大影响。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我们应该拥抱这个趋势,推动它更好地发展,以帮助中国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国内外ESG发展阶段及监管政策对比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ESG发展方面可能处于不同的阶段,但监管政策的目标方向总体是一致的,都是希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监管政策的制定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涉及到上市公司对ESG问题的认知和实践,以及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这一方向认知的不断深化,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ESG不同阶段的发展。
在国际上,欧洲在ESG方面的发展相对成熟,采取了比较严格的监管政策,在企业披露方面的要求相比国内更加严格。近年来中国在ESG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据统计,2022年有超过17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独立的ESG报告,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3左右,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从监管层面来看,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要求,比如国资委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ESG信息。此外,社保基金在ESG招标方面也有了行动,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趋势和行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ESG发展与世界是同步的,可能处于不同的阶段,但总体方向是一致的。我们非常高兴看到这样的趋势,并希望成为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一部分,为其做出贡献。
可持续投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对ESG的认知,这也是我们作为投资者一直致力于做的事情。我们希望与上市公司保持紧密的沟通,并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以帮助上市公司、其他机构投资者以及普通投资者更深入地了解ESG。另一方面,在上市公司层面,许多公司可能需要更深入地理解ESG对公司的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将其视为成本。
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ESG或可持续投资对公司而言有一种类似横向"S"型曲线的作用。初始阶段,ESG可能被视为成本,因为公司需要不断认识问题,并投入资源来制定公司的ESG发展战略。但经过一段时间后,ESG将成为公司价值创造的一部分。这种价值创造可能体现在降低了运营成本,从长期来看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并使公司更加健康地发展。
此外,公司对ESG的认知使其更受到负责任投资者的认可,资金更愿意投资使得公司的估值也得到了提升。在许多海外市场,如美国、欧洲和日本,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趋势,而在中国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企业方面需要加强对ESG的认知,并进行更多的ESG信息披露。
在我们的投后管理过程中,由于一些公司的数据披露不够清晰或不足,我们在与上市公司交流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事实核查工作,对效率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公司能够提供更清晰的披露,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公司,这实际上是推动ESG投资发展的一种方式,也有助于公司的成长和优化资本配置。在监管层面,我们希望能够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这是ESG发展的基石。
对于难以量化的ESG指标,一些核心统一的数据应该是强制性披露的,而对于不同行业,可以通过结合不同市场的要求来灵活处理。比如中国和美国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社会责任(S)维度需要适应本地市场的需求和价值观。同时还可以进行自愿性披露,会被视为加分项。此外,对于不披露的情况,可以要求公司进行解释。
我们认为可持续投资已经取得了很多进步,但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困难主要来源于实际操作中的数据往往是不完整的,这涉及到信息的缺失和质量问题。很多上市公司的数据往往是偏向主观、不定量的,或者说不一致的,无法与历史数据或其他公司进行比较。行业内部的比较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上下游供应链数据很难获取,这些都是相当重要的问题。
从监管层面来看,对于市场上的ESG产品,需要加强监管以防止其滥用ESG概念吸引投资者,比如投资新能源行业基金、环保基金往往被误解为ESG投资。我们希望政府能够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加强对ESG的监管,让金融产品能够提供更多统一、清晰、透明的框架和产品分类,帮助投资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ESG相关的投资机会。
在我们与第三方合作的数据分析报告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投资ESG基金的用户画像显示90后占比较高,这说明年轻人对ESG有着越来越强的认知。此外,这些投资者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这些城市更能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海外趋势更敏感,更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且,他们持有基金的时间更长,这意味着这些投资者不仅仅是出于情绪价值投资,而是因为真正认同ESG理念,他们愿意长期持有基金,而不仅仅追求短期利润。由于认同ESG理念而购买的基金往往能够通过长期持有获得真正的投资回报。
所以,我们希望让普通投资者真正认同ESG投资,并建立长期投资理念。首先,我们需要真正的ESG投资,只有这样才能与投资者产生共鸣。在信息披露和投后管理方面,我们需要做出很多努力。在投资策略方面,我们非常强调投后管理,我们的理念是通过积极参与影响公司,而不是简单地剔除。这意味着一旦我们买入一家公司,我们有责任进行投后管理,这对可持续发展和ESG的发展非常重要。
富达的投资管理流程以及ESG评价体系
从机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行业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清晰、完整、坚实的ESG框架,来指导投资决策。这样的框架可以确保ESG的考虑被整合到投资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投前、投中和投后。
在投前阶段,我们需要对公司有深入的基本面了解,比如富达有内部的ESG评级,由基本面研究团队和ESG评级团队合作完成。在投中阶段,我们需要有充分的数据和系统支持,以便我们能够真正了解公司的ESG表现,并将其纳入投资决策中。
富达一直坚持进行投后管理,并通过这种管理帮助企业共同进步,而这种进步也会反馈给投资者,我们希望与购买我们产品的投资者保持实时的反馈。投资我们的产品不仅仅是为了投资回报,还有对环境和自然施加正影响力。
我们将投后管理分为两块:投票和参与沟通。投票是投资者与公司共同成长的一种方式,也是投资者勤勉尽责的体现。投资者要尽力行使股东的权利,参与公司的股东会议,并投下选票,表达投资者的意见。同时,投票过程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为了维护关系而投票。通过投票,我们有机会促进上市公司的改变。
参与沟通是指投资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一些量化指标来筛除公司,而是通过与公司积极互动、共同推动变革。投资者不能仅关注量化指标,如果发现公司不合格就剔除,这样等于把关心ESG的投资者的股份交给那些不关心的投资者,不利于上市公司、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
许多上市公司存在与海外投资者沟通方面的困难,这导致了低评级和错失重要的投资者。我们能够帮助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与投资者进行积极的互动。通过我们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和与公司的密切合作,我们能够帮助公司获得第三方认证,证明他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并提升评级。
除了第三方认证以外,公司还需要制定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逐步实施这些战略。这包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链、生态系统和供应链等。通过我们的支持和指导,公司能够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提高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
最后,我认为投后管理符合未来的趋势。我们希望监管机构和行业能够更加重视,并与更多的投资者和机构合作推动这一事情。这也符合中国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的方向。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和日本,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如果中国能够借鉴这些经验,对于提升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也会有所帮助。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