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2023年11月11日-11月28日,“止观:王梓木作品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二号馆二层举办。本次个展呈现了王梓木近年来创作的34幅绘画作品,邀您一同步入王梓木的艺术世界。变幻莫测的颜色、鲜活生动的细节,与自由流动的颜料相结合,在画布上呈现出他内心的广阔全景与东方意向

“止观:王梓木作品展”展览现场

各界人士及王梓木的挚友们在前往现场观展后,抒发了各自的感受与评价。

大家评“止观”

王梓木的画作别有风味与境界,似乎有穿越冰川时代,直与混沌初开对话、与大道浑然合一的神韵。无相之相,无言之言,却深蕴搅动天地、撼人魂魄的无穷力量。如此画作非常思可为,亦非小技可成,令人始信大道本无术、大美而不言。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钟国兴

东方意象,抽象派艺术,心流,我今天看完以后,觉得很像文学创作当中的意识流。每个看过您的画的人,都想给它起一个名字,但似乎又找不到一个最确切的名字,正像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您的画呢,就是在人们不停的争议和探讨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永恒。

——文学家、作家文经风

祝贺王董的个展隆重举办!王董作品中东方意韵的抽象创作令我深受启发,客观与心象的自然流动与交互对摄影艺术也有非常大的启迪意义!可惜我现在因事不在北京,不能现场参观,深以为憾!再次真诚祝贺!

——好利来集团创始人、摄影家罗红

人们称赞王梓木先生是企业家中优秀的艺术家,艺术家中成功的企业家。我认为,他的画作最大的特点是创新。他不用画笔只用板刷、木条和随手的物品,用各类油漆,甚至过期的油漆,创作出如此色彩斑斓、韵味深刻的精美画作,而且能令多数观众叹为观止的抽象派画作,是世所罕见的,在国内也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保利集团前董事长陈洪生

抽象画的妙处在于画家把心中的情绪感受经历通过绘画语言和技法笔触呈现给观众,观众再经过自己的观象思维和学识经历进行二次创作,与画家的澎拜激情碰撞交流,得到自己的认知和感受。自己特别被感动的那个点,就是自己理解的这幅画的灵魂和全部的意义。

观梓木的画,会与观众产生强烈的交流感。特别是我自己和梓木有基本相同的人生经历,更是能感受到他创作时的情感宣泄,或大悲大喜,或超然物外,或凝神禅思,或物我两忘。他的画是他精神的载体,导引观众去发现自己的心灵境界。 梓木画作之妙,正在于此。

——高华证券首席执行官章星

在我心里,王梓木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激情澎湃的诗人。止观画展让我看到他那深情热爱,丰富细腻的内心,更妙的是能用自己创新的绘画方式呈现这种复杂心境,与我们分享创造美的过程,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如同一只熊熊燃烧的火炬,在用生命之火,温暖世界,照亮他人。

——原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

一个企业家能创作出这样的画作,真了不起。我是艺术门外汉,看了这些画作,为梓木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动,每幅作品都是人心的展示!米开朗基罗把灵魂留给上帝,梓木把内心留给观众。

——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

梓木先生准确地找到了他内心视象的表达形式,安静而澎拜变么与永恒浑然与明朗充盈而圆润无所求而有所为的的人生大境界。

——甘肃画院副院长,画家、美术评论家李文君

今天,我参观了王梓木先生的画展,惊叹于每幅作品巧妙的构图,其气势磅磺、色彩斑斓真切地感染了我。

回家后翻阅画册,始知他作画方式别具一格一一调制适宜粘稠度的作画颜料,让颜料在画布上任由梓不转换不同角度自然流淌随机而成。但,不知是否有洒、泼、喷、甩、点、刷等功力相助以完成杰作?也许历经无数次随心所欲的创作失败?但,无论如何,他成功了!作品表现出无拘无束的自由奔放。

我在暗自发问,是简单的心绪喧泄?是倔强的生命抗争? 还是主观意念的刻板写照?

然而,它们就象我们看过山川河流、奇峰异石、悬崖峭壁、云雾劲松、滔滔巨浪一样一一都拜作用于大自然的万有引力,它让大海潮起潮落,它让地球板块碰撞,它让月斗星移、江河日下...

王梓木,正是尊重、珍爱和利用了大自然的力量,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艺术创作道路,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马荣凯

短短几年由企业巨头转型成一位成熟画家,可喜可贺。

——画家刘亚明

经大咖们这么一阐述,更加懂得泼画和行为艺术的真谛了。自然流动,动止自成,成无所成,即死即生。——这本就是禅。作画的过程,亦即是观心。成画,即是观心的结果。无意识造之:成所作智。    

——曹杨

不懂“止观”的创业者不是好画家!定静生慧始于止,出离名相如是观:

1、《菩提树下》,我见到阿修罗界的那棵中空树干,深邃惊惧,似是一面嗔恨之门,令人敬畏……

2、《在天》,我见到娑婆世界的芸芸众生,左右流淌,上下颠簸,世事无常……

3、《心咒》,我见到是如梦如幻,如露如电,生住异灭,似将灰白笼罩,色空不二……

4、《天狗》,我见到究竟是蓝生白,还是白生蓝?究竟是下生上?还是上生下?

5、《山海经·二》,我见到时间在流淌,空间在扭曲,岁月在激荡,临渊如惧,升空若惊,而后……仙人居中……

特别是上述作品,在视觉和心灵上,对我最为颠覆和震撼……我看到的画面都是在运动着的,总是不觉在某一个刹那,心绪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定住之后,便见到了自己……或出……或离……便见到了高差,见到了世界……

感谢梓木老师,给我这个没有受到美学训练的商科生,带来了深刻的冲击和发人深省的感悟……

——吉大北京校友会商学分会杨鹏

“止观:王梓木作品展”展览现场

这一刻,努力把所有的感知都刻在脑海里,不敢肯定以后还会有这等幸运。2023年11月26日下午,北京今日美术馆2号楼2层,吉林大学北京校友会组织参观《止观:王梓木作品展》。

王梓木师兄讲述创作心路,策展人邹操师弟从哲学和艺术角度开悟现场人士,创作旅程的浪花,则由敬一丹大姐亲切美妙的声音来描绘。

不禁想自己为什么这样幸运,成为现场观众获得巅峰体验?成为幸运儿是因为吉林大学校友身份,因为吉林大学北京校友会。

离开母校三十载,依旧感受到母校的恩泽,被优秀校友关照提携,幸运之至。人生3万天,有记忆能力的清醒时分每天几个小时,此时此刻共度,必有上天安排的深意。

大修在红尘,因为吉林大学,我们跨越地区,跨越行业,跨越职业,共享色彩自由流淌带来的人生感悟。邹操博士多次鼓励每个人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人人都是艺术家,面对画作,任思绪自由驰骋,随意抒发,与作品共鸣。

仿佛回到当年校园,孙正聿教授等著名学者的讲座敞开大门,有教无类,唤醒每个人的求知欲和信心,拓展思考空间。梅贻琦:“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感恩母校培养优秀校友,成为大师后依旧为校友提供学习交流机会。

离开时收到赠送的画册和拎包,特别精美,作为信物传递“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激励自信自尊自强。过去两天了,一切现场体验完美得似乎就像精心创作的艺术品,再次感谢组织者和参与者。

——吉林大学哈尔滨校友,87材料科学,李雪敬上

“止观:王梓木作品展”展览现场

王学长的止观作品展,无论是展览的命名还是作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都给我们耳目一新、视角独特、丙烯流动着禅意人生的感觉。

除了写实派、印象派的油画,我还知道抽象派,但没有系统地研究学习过。不过我不太喜欢当下那些像涂鸦一样的当代抽象概念的油画作品,对我而言大部分观感不舒服。

王学长的作品在用色上、在呈现出来的意象上令人有身处大自然、或入宇宙中、或入三界外的感觉。

中国书画讲究“意在笔先、气韵生动”。王学长的很多作品在于肆意挥洒、自如流淌、自在自得、气韵生动。

如果说艺术家没有故事就可以创作,那艺术生命不会太长久。王学长的很多作品灵感来源于生活经历的不同阶段不同感悟不同印象。通过觉悟人生来创作画面上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泼的是情绪、擦的是完美、刮的风雨、涂的是自我。

如果你解读的是画中的关系,那么你看到就是关系这一层;如果你解读的是婆娑世界,那么你就在婆娑世界……

艺术家其实并不在乎自己的作品被解读成什么样,也不在乎自己的作品是不是从一而终的主题,在乎的往往很简单:止·观!

但王学长和敬大姐不止于此,他们还在用艺术做慈善,很令我们敬佩。他们的故事也让我想到了徐悲鸿先生。

感谢王学长这次的作品交流,受益良多,精神愉悦!

——吉大书画联黄菊

“止观:王梓木作品展”展览现场

邹老师在解释画展为何题为“止观”时,我有点茅塞顿开。

止既是时间的停顿,也是行为的停顿,而决定停顿的背后,是一种意愿的圆满,所以止等于一种标准到达了。

那如何判断这个标准到达了呢?就是内观自我和画作互相映照的时刻。当艺术的实体刚好照见当下真我,探索流动性可以凝固在当下了。这就是止观。止于内观,意满离。

我是05级广告学,09级古代文学,无论创意还是文学,我都很钟情苏东坡,而苏东坡的思想里最让我持续思考的,就是随物赋形论。

吾文如万斜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泪泪,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共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今天,我听到了这种说法的现代表达,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就是今天的“止观”。

感谢梓木师兄如此有禅意的画展,为吉大人骄傲。

——张昶师妹

流于心止于观,其实这个是艺术特别有意思的状态,梓木师哥说他的创作来自于禅定和智慧,确实所谓止和观是以禅宗的智慧。

其实又何尝不是文人的儒性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实“止定静安虑得”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实际上跟流心止观殊途同归。

绘画的表象似乎是题材和技法的选择就像许多画家都会选择同样的技法但因为技法控制程度的不同导致呈现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每个人对画面中各种因素的选择不同并由此叠加产生的结果也错综复杂这也是某种心境表达的外在体现,而非简单的技法。

绘画如此,篆刻亦然。

创作的“艺术表达”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空间,用艺术的方式自由表达,将心理图像具象化的呈现,所达到的目标是情绪情感的表达、自我觉察、人格和思想。

颇为喜欢那一幅天际,我们远远看着天空和大海,都是宁静澄净的,但这种不变之中必然蕴含着升级,是以飞鸟留痕,波浪推鱼。

国画里面说“为君起松声”,私以为在观展的时候能够跨越时空而感受一样的氛围,这说明不同的材质或手法,殊途同归,都给予观者以触达瞬间的震撼。

我从画作容易联想师兄创作的时候是如何思考的,而创作后会不会有我创作篆刻作品和文学创作时候感受“情绪到位,便自然流露,故而顽石和纸张那一刻是情绪的喷薄载体,而创作时候其实没想太多,反过头再看:原来那时候的感情如此充沛,思想是显露的,也有其他思想隐藏在冰山之下。”

这便是我观展的感受。

——朱诗睿师弟

艺术家王梓木

“止观”诗到语言即止,画又何尝不是呢?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感谢吉大校友会提供的如此精彩的艺术之旅。随梓木师兄一一观赏其画作,感受色彩流动中的自然天成。个人最为钟爱的,是那一幅《雨夜》。于情不自禁接过了梓木师兄手中的话筒,分享了我个人的观赏感悟。朦胧的色彩背后,我看到了一种激荡的情绪,暗流汹涌一如北岛笔下的《雨夜》:

即使明天早上,

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

让我交出自由, 青春和笔,

我也绝不会交出这个夜晚,

我绝不会交出你,

直面无数个凌厉的雨夜,给我们与自我搏斗和与自我和解的力量。

梓木师兄画作中呈现的正式一种坦荡如砥的雨夜,穿越风雨,淋湿我们的人生轨迹,点点滴滴的秋红,是生命倔强的痕迹。海子的《我请求:雨》中写道:

我请求:雨,

雨是一生的过错,

雨是悲欢离合,

人的一生如秋雨打落叶,终将落地,终将万物归一,但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回望来时路,是坎坷,也是归途……

——安倍君师妹

展览信息

止观:王梓木作品展

策展人:邹操

学术支持:江南

主办方:今日美术馆

协办单位:京华世家、中泰信托、乔氏台球、天际科技投资

展期:2023.11.11-11.28

地点:今日美术馆2号馆2层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