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达闼机器人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有了一个新身份。

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的获奖人。


以上海市花冠名的“白玉兰纪念奖”,是上海对外表彰的重要奖项之一,每年颁授一次,旨在表彰和鼓励为上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自1989年设立以来,一直作为上海开放的历史见证,与上海的发展同呼吸,共脉搏。

而现在,黄晓庆成为2023年“白玉兰纪念奖”的获奖人之一,也正是上海这座开放之城,与达闼机器人这家科技创新独角兽携手发展,共创辉煌的里程碑。

【1】

在获得白玉兰奖之前,黄晓庆其实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满身。

中国首批特聘专家,国际著名电信专家和技术领袖,曾出任UT斯达康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首位荣获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CQR主席大奖的中国企业CEO……黄晓庆的履历中,任何一项拿出来,都有着超强的含金量。

在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史上,黄晓庆也贡献了很多引领全球的重大科技成就,深刻改变世界的颠覆性创新。

比如,发明“小灵通”无线城市电话、开创性提出“网络即交换”软交换理论、领导开发运营商级IPTV系统并首次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商用、牵头推动以中国为主体的TD-LTE国际标准优化并成为国际主流标准之一、领导中国移动和谷歌建立“开放手机联盟”推动安卓开源开放,创新性地提出了“云端机器人”架构等等。

黄晓庆2015年创办的达闼机器人公司,更是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也是全球范围内少有的、拥有人形机器人端到端全栈核心技术积累的高科技企业。

达闼首倡和引领了全球“云端机器人”技术架构和产业生态,全面突破了机器人操作系统、机器人智能柔性关节、机器人元宇宙等“卡脖子”技术,研发多种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于零售业、农业、工业等行业,并已获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负责建设“云端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关于云端机器人架构和达闼机器人重磅的优势与意义,在《智能机器人迎来“奇点时刻”》一文中已经有过详细阐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阅读,此处不再赘述。)

【2】

但除了以上所有成绩,上海为黄晓庆颁发“白玉兰纪念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黄晓庆带领达闼,为上海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0年,达闼机器人将公司的全球总部,从美国硅谷迁往上海,在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城,建起了一座占地243亩的“机器人之城”。

在这里,达闼建设了世界级的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以建设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为目标,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和能力,打造全球云端机器人的产业基地、创新基地、运营基地和生态基地。

尤其是可实现百万级年产量,全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智能柔性执行器5G超级工厂,既实现了国产自主机器人智能柔性关节从“0到1”的产业化落地,也成为了中国5G工业柔性智能制造行业标杆。

而作为“云端机器人”的产业龙头,达闼的落地也吸引了大量的合作伙伴纷至沓来,聚集起了一个先进制造的生态链和产业链。

疫情期间,黄晓庆先也为抗疫一线如医院、车站等捐赠及提供免费使用了价值1.3亿元人民币的机器人,并在上海市经信委、湖北省科技厅指导下,紧急建立起了全国首个智能方舱医院。

此外,黄晓庆还凭借超前的技术判断,多次为上海市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成为上海领先布局元宇宙、大模型及人形机器人等战略产业的重要推动者;并充分积极发挥其行业号召力和影响力,并多次组织国际与国内著名专家赴上海交流,为促进上海AI和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产业创新和落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意见。

今年7月,在上海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上海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加快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澎湃动力。

今年11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等五单位更联合发布了《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更大力度加快推动上海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

而黄晓庆充分发挥自身号召力和行业影响力,推动上海在5G、人工智能和云端机器人产业中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此次获得“白玉兰纪念奖”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3】

上海向黄晓庆和达闼真诚敞开怀抱,是他们结缘上海的重要原因。

作为中国连接世界的国际枢纽,上海是中国最开放也最具创新精神的城市之一。无论宽松政策、前沿科技、先进制造、金融资本、产业市场还是高端人才,上海都拥有国内一流的优越条件,对科技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和市场开拓,都能提供巨大的优势。

而在达闼落地上海的过程中,上海政府更为达闼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比如“达闼新镇”,就被上海列为疫情之下,上海首批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之一,市、区、镇各级政府无缝接力,一路保驾护航。


过去,这里是一片坑坑洼洼的“烂泥地”,而在达闼入驻后,没有水马上通水,没有电马上加开临电,政府对达闼碰到问题的解决,都做到了“不过夜”,很快,一座现代化的“未来之城”便拔地而起。

从2020年3月31日打下第一桩后,当年8月16日即实现结构封顶,2021年9月便实现了投产,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建设速度依然堪比上海临港特斯拉工厂。

而此次向黄晓庆颁发“白玉兰纪念奖”,也是上海重视黄晓庆和达闼贡献的又一体现。

【4】

过去三年来,与上海共同谱写这一场“双向奔赴”的佳话,对达闼进一步的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未来,作为人类科技皇冠上最闪耀的那颗明珠,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是未来三十年,全球科技竞争的最重要的一个战略高地,也将对国家的科技与产业发展带来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此前,工信部也刚刚在上月初正式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该政策也是全球第一次,政府真正出台有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和切实办法,而且落地到了具体细节,聚焦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

(关于该政策的要点及意义分析,在《“史上最重磅文件”出台:人形机器人吹响冲锋号》一文中已经有过详细阐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阅读,此处也不再赘述。)

而达闼的目标,也不是自己的一枝独秀,而是在技术、系统、元器件、运营模式等各个方面搭建基础平台,最终以自身为产业引擎和产业底座,搭建起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云端机器人产业生态,最终带动整个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全面繁荣。

所以,黄晓庆与达闼的视野,一直是着眼于全国乃至全球,进行多元化的产业布局。

比如,作为达闼的发源地,北京一直是中国总部,也是达闼的创新高地和管理中枢。

而现在,上海这个全球总部,也为达闼“云端机器人”产业的落地,补齐了制造、运营等方面的短板。

未来,达闼也还有可能,继续在更多的城市继续拓展产业布局,汇聚各方优势,将中国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做大做强。

“既有不同地方的竞争,又有全国一盘棋的伟大,这是中国创新的一大优势所在。”黄晓庆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