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已行至最后一月,A股又再度打响了3000点保卫战。回顾今年以来的市场,上半年各路资金摩拳擦掌,沪指也一路攀升至近3400点。然而在下半年,市场杀了个回马枪,预期开始反转,情绪明显降温,A股也重启震荡模式,到目前又重回到3000点以下的位置。
12月7日,A股午后冲高回落,三大指数一度翻红,创业板指此前跌近1%。截至发稿,沪指跌0.12%,深证成指跌0.06%,创业板指跌0.17%,北证50指数涨近2%。
权益市场震荡,也让权益类基金的投资体验不佳。截至12月1日,上证指数整体跌幅到达-2.72%,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跌幅达-10.85%,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跌幅达-12.77%。
盘面上,华为欧拉板块午后拉升,网达软件涨停;AI概念集体爆发领涨两市,AIGC、传媒、AI大模型、ChatGPT、光模块等概念集体走强,华信永道30CM涨停,北京文化、引力传媒、力盛体育、文投控股、龙版传媒、五方光电等多股涨停;房地产概念盘中拉升,光大嘉宝涨停;银行、保险、券商、期货、互金等金融股护盘,信雅达、新力金融、汇鸿集团、亚联发展涨停。
跌幅方面,上证50权重股砸盘引领指数下行;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减速器等汽车产业链集体回调;减肥药、CRO、中药等医药概念表现弱势;锂电池、光伏等新能源赛道股集体走弱。
总体来看,两市半日成交4887亿元,较上一日缩量成交73亿元,北向资金半日净流出46.85亿元。
拉锯结束了吗?
一方面,上周新发布的11月PMI数据显示,在节假日消费和“双十一”促销效应褪去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需求都有所减少,行业景气度略有下降,经济整体延续修复的态势不变,但修复速度略有放缓。
同时,海外通胀的走弱、美债利率的阶段性回落也有望缓解市场压力。国有资本再度出手增持央企科技类ETF,也向市场传递出了积极信号,对于后面的市场不妨乐观一些。
还能做什么?
市场接连调整,已经没戏了吗?恰恰相反,从万得全A的风险溢价来看,经过短期的调整,当前股债利差已经回升到3.22%的水平,处于历史十年81.02%的高分位。换句话说,投资的性价比超出了过去十年81%的时间。
过去十年上证综指总体以震荡居多,震荡是市场的常态。如果只是单纯的一笔买入并持有,从2013年12月至今,上证综指的整体涨幅为37.34%,如果按年化来计算,年涨幅大约是3.22%。
我们需要持有超过十年的时间,才能获取到这样的投资收益,看起来似乎不太具有吸引力。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选择择时的原因,想通过“高抛低吸”,赚取其中的“差价”收益。然而,这又要求我们需要有辨别被低估的标的的能力,同时具有等待反弹行情的耐心。很多时候,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