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救治水平不断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也明显提高。然而,仍然有很多重症患者出院以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致残率增加、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有研究表明,重症患者长期处于卧床制动体位,肌力每周降低10%~15%,卧床3~5周肌力降低50%,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而且对其他系统都会带来各种不良影响。例如骨骼肌肉、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快速减退,容易出现压疮、褥疮等情况。对重症患者的康复预后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重症康复(critical illness rehabilitation)是一个超早期介入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重症康复主张早期进行,只要不加重病情,不影响抢救,即可进行床旁治疗。重症患者的康复与患者的意识状态无关,无论意识清楚与否,只要病情允许,即可进行早期康复。为确保患者的安全,每次康复治疗前都要进行详细评估,尽早介入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治疗, 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激发康复潜能,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也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在重症监护的住院时间。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 年)的通知》中,强调了康复早期介入的重要性。将提高“早期康复介入率”纳入医疗行为质量的考核范围。

在《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中的相关政策中也曾提到了“康复早期介入”。其中,在第(八)条中指出,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康复医疗基本知识的培训,增强康复医疗早介入、全过程的意识,将康复理念贯穿于疾病预防、诊疗、康复等全过程。在第(十一)条中提到,加强康复医疗能力建设。以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重点加强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三级中医医院康复科和三级康复医院的康复早期介入、多学科合作、疑难危重症患者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在第(十四)条中也有提到,逐步推进康复与临床多学科合作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康复早期介入,推动加速康复外科,将康复贯穿于疾病诊疗全过程,提高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所以对于重症患者的早期介入不仅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原则,也是加强康复医疗能力建设重要环节。

重症康复的价值并不在于完全干预疾病治疗过程,主要是促进恢复及后续的功能恢复。

(1)可防治并发症

(2)可预防功能退化和功能障碍

(3)可改善功能性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4)可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

(5)可减少住院时间、提高病床周转率、降低药占比

(6)可降低医疗支出

(7)可间接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患信任度等

在重症康复治疗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包括意识障碍的康复、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以及吞咽障碍的康复。以评估开始制定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方案。

意识障碍的康复

临床目前比较前沿的治疗方法通过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经颅磁进行促醒,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间接作用于刺激皮层的脑网络,改变突出之间的连接,促进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刺激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诱发神经网络震荡,修复未完全受损神经细胞,通过多种机制综合产生治疗效应,促进患者意识神经网络恢复重建的治疗。目前已有许多相关的临床研究。

运动功能障碍康复

临床最常用的方式通过床旁主被动技术进行肢体功能恢复,通过电机驱动带动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肢体进行重复地圆周运动和屈伸运动训练,可预防关节挛缩,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肢体肌肉力量及心肺功能。并且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康复预后效果。


吞咽障碍康复

临床不仅可通过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刺激吞咽相关肌群,可以增加舌骨上肌群向上的运动幅度及喉上抬的高度,从而缩短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时间,改善吞咽功能。也可通过无创神经调控技术-经颅磁来调节半球间兴奋性,改善吞咽功能。

在重症康复亚专科建设中,伟思重症康复整体解决方案,以无创神经调控技术、电刺激技术、运动疗法为基础,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精准治疗,加快神经重症患者功能恢复进程,促进患者意识神经网络恢复重建的治疗,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加速推进重症康复医疗能力建设。伟思重症康复整体解决方案不仅要让患者”活下来”,而且要让患者“活的更好”。


热烈庆祝伟思“康复环”全线产品入驻盐城欧堡利亚医院

参考文献

[1]杨晓龙,张甜甜,曲斯伟,孙丽,宋为群.脑卒中后呼吸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09):1136-1140.

[2]喻鹏铭,何成奇,魏 全,何红晨,高 强,杨梦璇,李 磊,王 娇.重症监护室中早期重症康复方案初探[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2):223~226

[3]倪莹莹,王首红,宋为群,李百强.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上)[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1):7~14.

[4]周君桂,邓水娟,李苑媚,周 民.重症康复病房患者气管切开状态下呼吸训练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7):918~923.

[5]Wenhao Li,et al.Acta Neurologica Belgica,2021,121:1561.

[6]Antonio H.Iglesias.Curren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Rep,2020,20:1-9.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