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创新药,很多普世的逻辑不能再通用。

比如说,在大多数行业拥有,明星创始人+资本+潜力产品的组合,基本都意味着企业拥有着更大的成功概率。但在创新药世界,越是这样的组合,就越有可能成为一个甜蜜的陷阱。

美股的创新药企Nextcure,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创新药投资教训。

这家公司背后站着诺奖级创始人,管线中还有一款有潜力媲美PD-1的FIC药物。不管是在今天还是4年前,这样的biotech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算得上是一个完美的投资标的,投资者也蜂拥而上。

但你绝对想不到,它如今却成了价值毁灭者。

在一次次的临床失败后,Nextcure股价从巅峰时期的109美元/股到如今的1.11美元/股,市值仅剩3097万美元,近乎归零。

所有看中它明星biotech光环的投资人,都被套了进去,并且看不到翻盘的希望。Nextcure的教训,可以说完美展现了创新药研发以及投资的高门槛。

1)开挂的前半生

Nextcure从创立开始,就自带“吸金”buff。

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就完成了A轮6700万美元的融资,2018年再次B轮融资,又拿到了9300万美元。

当时,Nextcure管线中的两款产品都还处于相当早期的阶段,却能如此吸金,放在整个生物科技行业,都堪称顶级高手。所以,投资者到底是看上Nextcure了哪一点?

就像文章开头写的,从创始人到靶点,Nextcure吸引人的地方的确不少。尤其是,Nextcure背后的明星创始人——陈列平教授。

如果你关注生物科技行业,肯定听说过陈列平这个名字。没错,就是那个最早发现PD-1的人。1999年至2002年,陈列平教授发现了具有抑制肿瘤免疫反应功能的PD-1/L1通路,并且独自建立了以PD-1/L1通路为靶向的癌症免疫疗法,这为PD-1/PD-L1药物后续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这之后,陈列平教授团队又发现了Siglec-15靶点,针对这个靶点Nextcure研发了潜在FIC药物研NC318。

2019年,陈列平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证明了,Siglec-15在特异肿瘤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与PD-L1表达互斥,对耐药患者可能会有作用。

这个发现一出,大家对Siglec-15靶点的期待值瞬间拉满,希望这个靶点能成为第二个PD-1。在当时,PD-1已经展现出了肿瘤免疫疗法的超强未来,那些错过PD-1这班高铁的乘客,自然不想再错过Siglec-15。

有明星创始人做背书、瞄准的又是潜力的新靶点,从方方面面来看,Nextcure都是一个完美的投资标的。这样的一家公司,别说是在四年前,即便是放在现在的国内投资市场,肯定也会有不少的拥趸者。所以,当时礼来亚洲、高瓴、平安创投、辉瑞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入场。

2019年5月9日,Nextcure顺利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15美元/股。开盘第一天,Nextcure股价暴涨32%,达到19.9美元/股。到了11月,Nextcure股价更是一度飙至109美元/股,市值达到30亿美元。

从2015年成立到2019年上市,Nextcure在一级、二级市场都备受瞩目,它的前半生可谓是开挂般。只可惜,Nextcure没能在临床层面证明自己。

2)不能打的临床数据

下一个PD-1,可能是所有投资人对Nextcure最美好的想象,但一次次拉胯的临床数据,戳破了所有人的幻想。

对于一家biotech来说,不管创始人多厉害、管线多前沿,最终的评判标准都要回到临床数据上来。

在早期临床试验中,NC318的表现还算不错。2019年11月4日,NextCure公布NC318的1/2期临床阶段性数据,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最佳应答率为27%,其中包括1个完全应答(CR)和 一个部分应答(PR),NSCLC的疾病控制率(DCR)在71%。

尤其是,其中一位肿瘤完全消失的患者属于PD-1耐药难治性患者,曾经3次化疗耐药,之后又接受PD-1治疗出现耐药,最后又接受了NC318治疗。而当这位患者接受41周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长达13周。这个数据一出,让业内对NC318治疗PD-1抗体耐药患者充满了遐想,NextCure股价也一度暴涨248%。

但是,在11月9日公开的数据显示,当扩大至15个癌种49例患者后,仅有一个CR和一个PR,也就是说除了NSCLC,其他癌种对NC318没有响应。Nextcure的投资者也从天堂直到地狱,11月11日开盘后,它的股价从82美元暴跌至39美元,近乎腰斩。

后来NC318的数据,一次更比一次拉胯。2020年5月ASCO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NC318的1期临床49例患者,仍然只有1例CR和1例PR。7月13日,在NC318的1/2期临床研究不如人意的情况下,Nextcure终止了NC318在非小细胞肺癌和巢癌的临床试验,继续进行在头颈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

后来针对这两个癌种的临床也没有扭转乾坤,在2022年三季度财报中,NextCure宣布停止了NC318项目的开发。如今,Nextcure已经放弃了单抗药物的研发,转而将方向瞄准ADC药物。

但是,Nextcure翻盘的机会已经不大了。公司股价只剩1美元左右,公司账上还有1.18亿美元,预计能撑到2025年中期。

3)投资里的思维惯性

像Nextcure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成立的肿瘤疫苗公司Neon Therapeutics也是如此,明星创始人和肿瘤疫苗新概念,让这家公司早期融资拿到手软。但上市之后产品研发接连受阻,股价表现不断下跌,最终被BioNTech低价并购。

这些明星药企的失败共同展示出,一个创新药投资者很容易踩到的陷阱:明星药企的成功率更高。不少投资者可能会有这样一个思维惯性,那就是,创新药研发风险很高,而有好的创始人+独一无二的管线=更大的药物研发成功概率。

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拥有明星光环的公司在药物研发方面的成功概率并不比其他公司高。因为科学的客观规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当然,拥有这样背景的biotech在融资方面的成功概率会更高。但有钱也不能逆转客观规律。

国内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前几年市场热的时候,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很多项目,院士或知名海外药企大佬创业,只靠研究方向就能收到无数融资;海外大药厂有同机制同靶点管线,是一大投资亮点,知名投资机构入局,更是一大亮点。

但仔细想一想,这里面有哪条真正与药物本身的价值有确定和直接的相关性呢?

投资中的思维惯性大家都很容易有,所以也容易错过那些,看上去其貌不扬的公司。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百利天恒,因为它的背景没有那么的金光闪闪,所以之前很多业内人士其实不太看好它,但后面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了,通过和BMS签下的大订单,百利天恒也算是为自己正了名。

在投资创新药的时候不要盲目崇拜明星创始人、明星概念,也不能掉进只投明星企业、创新靶点的陷阱中。很多时候期望越大,最后的失望可能也就越大。

因为,新药研发真的很难。

$百利天恒-U(SH688506)$$NextCure Inc(NASDAQ|NXTC)$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