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海循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循曜生物”)宣布完成了近两亿元的A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老股东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追加投资。
循曜生物于2021年5月在临港注册成立,最新年报显示其通讯地址在上海张江。公司专注于纤维化与出凝血领域,致力于解决长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肺纤维化以及血小板减少、血友病、血栓性疾病等出凝血领域建立了原创性靶点及新分子管线,并搭建了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新一代抗体及蛋白类药物发现及改造技术平台。本轮融资资金将助力推进公司现有管线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
成立至今不足3年的循曜生物,被作为产学研资合作的典范,背后有何特色?
01
北大博士寻找科研转化出口
誓将产学研衔接发展
循曜生物创始人刘俊岭教授,20多年来一直深耕于出凝血领域的基础科研及转化,并完成众多突破,目前共主持了8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
23年前,刘俊岭从北大医学部药学专业博士毕业,只身前往美国转攻生物学,随后进一步深耕于出凝血领域的基础科研,这一研究就是八年的时间。之后他回国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课题组长,并担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负责学科建设、科研管理和学术交流。
然而,刘教授不满足于单单在科研领域深耕。在他看来,“当基础科研没有了应用前景,没有转化为可以造福人类的手段,这样的科研是失败的。”在科研的过程中,他不断思考转换的意义,慢慢地他开始走出实验室,与产业界的专家去交流、去碰撞,寻找科研转换的“出口”。
得益于国家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上海医药集团与上海交大医学院携手搭建的转换平台,刘教授也终于找到了那个为科研与产业、理论和应用之间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的出口”。这个“出口”正是循曜生物。
2021年,在医学院和上海市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联合上海医药集团、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刘俊岭带领团队开始了“兼岗创业” ——成立上海循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约1.76亿。这家公司也成为上海市首个由高校和教授共同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的生物医药科技型初创企业。
刘教授始终认为只有产学研无缝衔接,才能促进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他亲自带领带领着一支由高学历、高水平的科研及产业专家组成的核心团队作为研发攻坚力量,穿越新药研发死亡谷,誓将“科研论文”变成“一流新药”,研发中国人自己的原研药。团队中硕士、博士占比超80%,其中不乏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上海科技启明星荣誉获得者等。
近两年来,团队在Immunity、Blood、Nature Communication、Circ Res.、J Thromb Haemost.等核心期刊发表了11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论文,2年所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总计超过150分。另外,团队在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以全上海唯一一家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身份进入全国国赛并获得优胜奖,荣获“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成长潜力奖以及临港新区的“希望之星”等多个荣誉,并收获了两项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支持、一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的项目支持。
02
突破肺纤维化与出凝血领域瓶颈
项目获专项资助
在原创性靶点及新分子管线的进展上,循曜生物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在肺纤维化疾病领域,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以肺纤维化病变为主要表现、肺功能进行性丧失的严重的间质性肺病。IPF预后不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年,5年生存率低于30%,因而被视为“类肿瘤疾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将近30万IPF患者。
目前仅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两款小分子口服药物获批用于治疗IPF,但有限的有效性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其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造成目前IPF治疗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对其关键发生发展机制了解不清,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等。
针对这一困境,刘俊岭教授、樊雪梅副研究员团队于2022年1月19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Pear1 regulates expansion of activated fibroblasts and deposi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pulmonary fibrosis”的文章。该研究首次揭示了成纤维细胞表达的Pear1是肺纤维化治疗的新分子靶点。也正是这项成果,开启了循曜生物FIC雾化吸入性抗体的研发征程。
同年,循曜生物的“SV001肺纤维化创新靶点单克隆抗体治疗”项目,在多方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下,Pre-IND Meeting申请资料于2022年12月28日提前递交。在2022年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的角逐中,循曜生物凭借该项目获得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和“上海赛区优胜奖”殊荣。
2023年12月26日,该项目取得了新进展。依托于专业的研发团队,循曜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新靶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性雾化吸入抗体药物的首个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
这项成果不仅完成了创新靶点药物无先例可循的各种生物学和药学挑战,更是通过一周一次的雾化吸入给药,在业内探索出了完全抗体药物雾化吸入的非临床研究路径,并将开创大分子吸入药物治疗肺部疾病的新领域。
该成果的创新作用机制有望引领该领域形成新的研发思路、开发新的治疗手段,为肺纤维化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此外,该品种也有望在其他间质性肺病以及其他器官纤维化疾病中提供新的获益。
而出凝血疾病领域作为循曜的传统强项,公司也布局了不少创新性强、壁垒高的管线,有望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其A型血友病治疗性抗体SV003是一种全新分子的FVIII替代性皮下注射双特异抗体,与该靶点第一款上市的药物艾美赛珠相比,其促凝血活性更高、使用剂量更低、半衰期更长,且制造成本更低,有望成为A型血友病患者更有效、更经济的替代性药物。
此外,其在研的SV004是一种能够被现有药物拮抗的长效抗凝抗体,其具有非清除性的靶点结合特征,是更安全、有效、可控的新一代抗凝药物。这两个项目分别凭借出色的分子设计技术壁垒以及创新靶点研究能力,获得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支撑专项资助。
多个创新管线的背后,是循曜生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研发技术平台。为了支持抗体分子研发,多年来,刘教授带领团队建成了一个大库容、低重复、高正确率的全合成噬菌体、酵母文库构建体系EMPRESS™。与业内其他已有的合成抗体文库相比,EMPRESS™构建的全合成文库基于新一代核酸合成技术,可在极短时间内获得更多、更多样、更高亲和力的抗体筛选分子。
03
引领产学研资深度合作
打造合成生物学早期研发新生态
在循曜生物的背后,是“产学研资”深度合作的科研优势与效率优势。正是这种合作模式,使得循曜生物能收获现在的累累硕果。
而如今,循曜生物又迈出了新的一步,通过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循曜博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循曜博图”),进一步推动了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发能力。依托EMPRESS™体系,企业将致力于打造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早期研发服务平台。循曜博图将为高校、科研院所及工业行业开放公司构建的文库,无需提供序列,即可根据所提供蛋白筛选靶分子,也可直接购买预制文库由购买者内部自行完成筛选从而获得所有阳性序列,有效保障获取所有阳性序列的知识产权,同时为行业带来全新的早期创新转化及药物研发合作模式。
作为一家创新药物研发型科技公司,循曜生物始终坚持以扎实的科研实力和独到的发展眼光,在生物医药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妍珺表示:“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希望能够与全国乃至全球的大药企进行深入合作,利用他们丰富的产
循曜生物官方信息称,将发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前沿的创新思维,努力成为我国医药科技的创新源泉和医疗健康行业的中坚力量。通过与各方的紧密合作,循曜生物将不断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