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早几年,“私域流量”的概念大行其道。彼时,业内人士的共识是:私域没有流量,只有用户。而微信作为人们高频使用的通讯工具,而且坐拥10亿量级的互联网用户,也被视为沉淀私域流量的最佳“武器”。与此同时,依托微信生态提供产品与技术服务的创业者,也被视为这场淘金热中,卖“铲子”的那些人。
2019年1月中旬,中国微信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微盟集团在港股主板挂牌上市,上市首日市值超过60亿港元。一时之间,微盟集团也成为依托微信生态,“卖铲子”给微信平台商家的创业典范。
微盟创始人兼CEO孙涛勇甚至不止一次提到,微盟的愿景是成为中国版的Salesforce。微盟上市之时,孙涛勇更是表示,不想成为中国的某某某,要成为世界的微盟,做一家世界级的客户关系管理(CRM) 软件服务提供商。
不过,微盟的梦想虽大,却似乎经不起世事变化,甚至抵不过时代的沧海桑田。而拐点就发生在,近几年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如火如荼,微信生态也开始“失势”之时。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打开率越来越低、而微信全新布局的视频号,商业闭环尚未健全之时,曾经依托微信生态,为微信平台的商家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微盟,也受到波及。最明显的变化是,随着大量微信商家转移商业主阵地,微盟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
微信生态早已“面目全非”,微盟何去何从?
2023年9月初,微信公众号的一次看似非常小的改版,像是平静的池塘被丢进了一颗石子,泛起阵阵涟漪。
彼时,很多自媒体人看到了微信公众号后台消息提醒,将公众号内容分发功能群发与发布功能,整合为“发表”。可以选择性地发布内容,将内容展示给公众号已有粉丝阅读,或者发表后不通知粉丝,而是可能被平台推荐,获取推荐流量。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功能的背后,强化了私域传播,还增加了新的流量入口。
而且,更早之前,在互联网就有很多自媒体人在社交媒体“发帖”表示,微信公众号疑似开放了“公域”,在灰度测试将部分公众号用户发布的内容,通过“主动推荐”的方式放入“公域流量池”。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一个全新注册的公众号,即使没有粉丝,也能带来动辄成千上万的阅读量,而且不经意之间,微信生态还增加了“发图片”、“听全文”、“搜一搜”等新功能。结合微信视频号,这些新增并不断被强化的功能,也被业界解读为,微信生态正在对标小红书、知乎、抖音等头部平台,开始疯狂“抄作业”,试图布局一个“大而全”的内容生态平台。
虽然这些改变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有些“神不知鬼不觉”,但是对于依靠“微信”吃饭的自媒体、商家,尤其是微盟这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体量的SaaS平台,无疑是一次空前巨大的影响。
只是,这对于依托微信生存的企业而言,是一次负面冲击,还是正面助力,还尚未可知。至少,从目前微盟的发展来看,或许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一方面,目前微盟依托微信发展多年,尚未走出亏损的泥潭。据微盟上市后的历年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微盟累计亏损已经超过40亿元,根基未稳或许经不起“折腾”。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微信的防守性产品“视频号”站稳脚跟后,公众号也开始开放“公域”,显然会进一步弱化微信生态下的“私域用户”价值,而原本拥有大量粉丝的自媒体博主、微信商家也将因此受到冲击。
道理非常简单,平台用户时间有限,开放公域必然会吸引更多内容创作者贡献内容,从而导致一些已经沉淀巨大粉丝数的公众号,内容曝光量下降,粉丝价值自然也会大打折扣。而微盟作为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私域用户的商家的服务提供方,自然也会与商家唇亡齿寒。
因此,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产品失势后,原本价值高昂的的微盟第三方服务,也突然变得廉价起来。业内人士更是不禁担忧,面对频繁改版、早已面目全非的微信,微盟将如何自处?
商家迁徙潮之下,微盟“挡不住”商家流失
实际上,在微信公众号打开率一天不如一天,视频号发展如火如荼之时,已有大量商家开始在各大平台之间相互迁徙,纷纷改变公司的营销与运营策略,调整自己的商业主阵地。
而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小红书、知乎等专业“种草”平台在用户社交属性方面深耕细作,并因为平台用户量大、活跃度高,而释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也完全有资格成为中小微商家的新战场。
所以,在不少直播主播纷纷涌入视频号的同时,也有大量原本在微信构建私域流量的商家,“含恨”迁徙至其他平台。
春江水暖鸭先知。每次微信生态的变化,最先感受到暖意或者阵阵寒意的,都是以微盟为代表的第三方服务商。
例如,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凸显,微盟迎来上升期。但是好景不长,企业的黑天鹅事件,也如新冠肺炎疫情一样,说来就来。当年,“2月删库”黑天鹅事件的爆发,多家媒体报道称,微盟经过七天七夜找回全部数据。
即使微盟表态,公司和管理层分别承担1亿元、5000万元的赔付拨备金,但是微盟仍然遭遇一场来自外界与客户的信任危机。
更为致命的是,在工信部指导推动下,当年淘宝与微信走向互联互通,而结束长达八年互相屏蔽的日子后,而微盟的SaaS服务生意,也因为微信进一步走向开放,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就在这一年,微盟付费商家流失率为26.1%,远高于前一年的22.2%,甚至时至2021年,微盟付费商家流失率仍然高于20%。而据微盟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微盟的订阅解决方案的付费商户数量为10.03万家,同比减少3524家;与此同时,订阅解决方案商户的流失率也有付费所增加,由2022年同期的12.1%增长到12.9%。
由此也不难看出,微盟过去的红利,在于微信生态的“封闭性”、“独家性”,而一旦其这种属性被逐渐打破,微盟的商业价值也将随之被稀释。与之对应的“后果”,便是微盟不可阻挡地用户流失。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微信生态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以抖音为代表的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商业生态逐渐完善,微盟已经不再是很多中小企业的标配和必需,而其未来的命运,也将可想而知。
分拆营销服务公司踌躇不前,微盟进退两难
让沉寂已久的微盟再次受到关注的,是因为微盟的一则“朝令夕改”的消息。近日,微盟前脚官宣打算作价超过18亿、转让“上海微盟”超50%股权。后脚却发布公告“改口”称:就转让上海微盟股权事项,收到股东提出的建设性反馈意见。
对此,孙涛勇表示:“在考虑股东意见后,对潜在交易进行进一步评估,已决定终止潜在交易。”这也意味着,原本差点处理公司资产“半壁江山”的一桩交易,就此作罢。
要知道,拟“出手”的微盟传媒,为微盟营销业务的境内经营实体,它帮商家在腾讯、快手等渠道,投放广告,从渠道处再获得返点及服务费。与一般的中小型广告代理商类似。也是微盟集团中的“现金牛”,甚至是为微盟贡献业绩的主力。
据微盟2023中期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微盟企服业务营收占比 58.3%,营销业务占比 41.7%。而对比2022年全年,该两项数据分别为70.2% 和 29.8%,其营销业务贡献的业绩比重还在提升。由此可见,上海微盟在集团的“分量”正在变得越来越重。
因此,业内人士解读,此前微盟试图转让该部分股权,或许是“断臂求生”。因为据了解,微盟不仅“债台高筑”,急需大量现金流。而且还在孵化新业务,同样需要“输血”。
据其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微盟银行借款高达16.59亿,多数为短债,同时,尚留有12.93亿的可转债,须在一年内兑付。因此,坊间一种说法是微盟出售营销业务,或为偿债救急。
此外,2023年10月,微盟成立微盟企服、微盟营销、微盟国际三个子集团,推动各业务体系的独立核算、决策与发展。自此,国际业务也被视为微盟未来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与此同时,微盟还试图结合AI大模型带来的新技术、新应用,并通过大客户战略寻找业绩增长的新机遇。
只是,该业务对于微盟而言,同样是一场关乎资本、技术、客户资源、商业生态的一次巨大挑战。而在底层技术方面,与阿里巴巴、百度等头部平台相差甚远的微盟,何以与之匹敌?
结语
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微盟或许也早已意识到依赖微信等互联网头部平台的风险所在。所以,也试图在AI新技术的加持下,一改过去对中小微企业客户“胡子眉毛一把抓”,并落地大客户战略。
与此同时,在跨境电商的新风口之下,微盟也瞄准国际化的SaaS业务,在为国内出海商家提供跨境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可以为国际商家在国内“本土化”赋能,接入国内数字化经营体系,从而尝试摆脱微信的“掣肘”。
只是,试图砍掉“现金牛”的微盟,已经暴露了其“严重缺钱”的困境。微盟此时改变主意,继续发力营销业务,也将意味着,微盟需要继续需要依赖微信等互联网巨头。而这对微盟长远发展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无论如何,微盟寄生的模式终究会难以摆脱安全感,这是不争的事实。
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摆脱不了平台依赖症的微盟,恐怕也很难长大。但愿已经开始觉醒的微盟,有朝一日能够有那种为自己命运做主的勇气与实力,而不是永远首鼠两端,进退两难。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