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1月30日,已有包括晶科能源、东方日升等在内的十余家光伏企业,容百科技、高工锂电等十余家锂电企业,以及风电龙头企业明阳智能等在内的新能源头部企业发布2023年财报预报。各家的“成绩单”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多数光伏上市公司业绩预喜,而锂电、风电代表企业则利润下降明显。

事实上,在过去的2023年,对于整个新能源行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经历了供应链紧张、政策调整、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行业细分赛道的发展呈现出不同趋势,但同时也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在光伏领域,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达163.88吉瓦,同比增长149.4%,接近上年的两倍,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前10个月,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均实现同比70%以上的增幅。出口方面,光伏产品位列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商品之一,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光伏行业发展过快、过热,产业链各环节持续快速扩张,终端需求短期内难有大幅跃升,光伏产业阶段性产能过剩趋势难改。

储能方面,市场当前呈现出需求分化的趋势,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市场快速增长,而户用储能需求的增速则有所放缓。在国内大型储能市场,由于价格竞争激烈,竞争格局尚不明朗。相比之下,海外大型储能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竞争格局和盈利状况相对较好。阳光电源等企业在海外大型储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而苏文电能等企业则积极拓展工商业储能运营业务。

据分析,全球储能需求在2023年末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在2024年中美欧三地新增储能容量将达到116GWh,同比增长64%。具体来说,中国预计将新增59GWh,同比增长80%;美国预计新增33GWh,同比增长50%;欧洲预计新增24GWh,同比增长50%。

而在风电领域,根据CWEA的数据,从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陆上风电招标量持续保持高位,分别为51.37GW、83.83GW和55.6GW。相较之下,海上风电招标节奏在2021-2023年前三季度分别为2.79GW、14.7GW和6.1GW,尽管有所放缓,但近期各地海风项目的陆续启动预示着海风发展的积极前景。

据统计,目前中国风电装机中陆上风电约占 93%,海上风电约占6.7%。随着装备成本的下降和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的健全,海上风电增长势头更为强劲,占据更大的发展空间。

风电行业的发展与政策密不可分。“十四五”规划为风电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而在地方层面,各省在“十四五”发展规划或产业发展规划中纷纷推出鼓励海上风电发展的政策。根据CWEA的统计,各省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规模约为50GW,预计到2025年累计装机并网容量将达到60GW。大型化和深远海是海上风电发展的两大趋势:风机大型化有助于降本增效,离岸距离逐步提升和柔性直流技术的逐步应用;海上风电正迈向深远海领域,风电基础逐步从桩基、导管架发展到漂浮式基础。尽管漂浮式技术目前度电成本高且仍处于商业化前期,但各国政府都在积极规划。据GWEC预测,到2032年全球漂浮式新增装机有望达到8.2GW,显示出长期发展潜力。

以本月30日发布2023年年报预报的国内风电领军企业明阳智能为例,其在年报预告中称,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54亿元到5.3亿元,同比减少84.66%到89.75%。明阳智能解释称,业绩变动系受行业周期的影响,风电行业进入激烈的价格竞争阶段,风机中标价格整体下降,尤其是陆上风电中标价下降较大。

但实际上,记者统计发现,在过去的2023年,明阳智能中标订单量超18GW,仅次于金风科技,位居国内风电行业第二。其中,明阳智能国内项目订单量位列行业第二,海上风电项目订单中标量位列行业榜首。与此同时,明阳智能还有近百个在建风电场项目。行业分析认为,以明阳智能为代表的风电企业利润下降主要受行业价格战影响。

风电行业龙头企业金风科技在2023年8月发布的年中报中披露,其净利润同比减少31.77%。尽管金风科技尚未发布2023年报预报,但其利润率大幅降低已成定局。

尽管挑战和困难重重,但新能源赛道的前途是光明的。1月3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根据《报告》预测,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6%左右。预计2024年新投产发电装机规模将再超3亿千瓦,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其中,《报告》预测2024年累计并网风电将达到5.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7.8亿千瓦。而在2023年,这两组数据分别是4.41亿千瓦和6.09亿千瓦。以此推算,2024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预计约89GW,光伏新增装机预计约171GW。预测数据无疑给新能源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明阳智能(SH601615)$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