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世明 编辑|大   风

人形机器人又“火”了。过去一月里,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消息层出不穷。   譬如,国产人形机器人公司MagicLab放出机器人演示视频,视频中机器人不仅可以空翻,其驱动器还能直接吊起三名成年男性;均胜集团在2024年度盛典首次亮相名为贾维斯JARVIS的人形机器人;Meta联手纽约大学开发机器人框架OK-Robot。   相比以上这些消息,马斯克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的言论得到了更多关注。马斯克表示擎天柱人形机器人正在快速发展。Optimus(擎天柱)最终可能成为公司最大的业务。  

图: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

消息面的利好,也让不少证券公司做出了乐观的评价。不少证券公司表示人形机器人正处于0-1、将形成巨大产业趋势。其中,华金证券认为24年或将是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量产元年。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展望未来”的臆想之中时,或许只有在人形机器人板块“亏麻”的散户们才知道,这不过又是一阵“割韭菜”的妖风罢了。  人形机器人概念能够被资本一而再、再而三的爆炒,核心就在“未来”二字上,但未来何时才能来?资本没有给明确答案,被技术难题和商业化难题拦住的一级市场,也看不见答案。  

煽风点火、资本大炒   2023年12月29日,国内人形机器人独角兽优必选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年内最后一支上市新股,并顺利拿下了“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头衔。   继优必选成功上市后,2024年伊始,海外人形机器人领域再传“捷报”。

斯坦福华人团队的炒菜机器人Mobile ALOHA火爆全网,可化身全能保姆,把炒菜、洗衣服、打扫卫生、整理衣物等家务活全部搞定,甚至能帮助人刮胡子,而成本仅需3.2万美元。

  由此,在二级市场上,资本开始对机器人相关概念股进行轮番爆炒,机器人板块一度收获了巨大涨幅。  其中,产品可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智微智能、冷成形装备产品的下游应用拓展至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思进智能1月9日收盘分别实现9天6板以及7天5板,主营六轴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的爱仕达1月10日收盘四连板。   此外,泰尔股份、宇环数控、晋拓股份、新时达、智能自控、百胜智能、东方精工、弘讯科技、泰禾智能、越剑智能等多家个股均出现过涨停。   诸如这样的市场动向,从来少不了蹭热点、炒概念的企业。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近期包括天奇股份、江苏雷利、领益智造、夏厦精密、麦捷科技、超捷股份和博威合金等在内的多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相关布局。   无论何种形式的疯狂炒作都像一阵风,炒作之后都是一地鸡毛。很快,机器人概念股便迎来了集体降温。前面提到的智微智能、思进智能、爱仕达等企业,近期股价均已明显高位回调。   这不是人形机器人概念第一次被爆炒。

这几年来但凡是有人形机器人相关的利好消息,无论实际情况,只要声量足够大,总会有市场资金集中出击,引领更多贪婪的投资者入场,玩起击鼓传花的游戏。   单以2023年来说,在特斯拉 Optimus、智元机器人、宇树 Unitree H1等消息的不断刺激下,以及各种新鼓励政策的出台,导致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反复“高潮”。   不同的地方在于,那些敏锐的机构资金们总是能够做到早进场、高点吃肉,而追热点的散户们则是晚进场、高位站岗。  

争先恐后,躬身入局   即便在二级市场上,人形机器人总能成为击鼓传花中的“鼓”,但这似乎并不妨碍企业们接连踏足这一领域。

或许,这其中有不少企业就是冲着击鼓传花去的,但也不排除有“真正想为人类开辟一个新时代”的企业。   事实上,我国的机器人研发20世纪70年代初,其实并不算晚,但由于没有市场拉动,与国际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近几年来,伴随着人口红利优势消失,工业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也给我国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机会。尤其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整个机器人行业迎来了显著发展。   作为通用型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相比其他类型机器人技术难度更高,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价值。于是国内不少大厂入局了这一细分领域,并相继发布了相关产品。其中,小米于2022年8月11日发布的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铁大),最受关注。  

图:雷军和CyberOne(铁大)

时间来到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全球热潮持续涌动,“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未来产业的下一个黄金赛道。这再次加速了科技企业们的入局。过去的一年里,包括追觅科技、智元机器人等老牌机器人厂商,以及小鹏、科大讯飞等大厂,纷纷发布了自家人形机器人产品。   除了大厂们躬身入局,不少小微企业也怀揣着梦想,在资本的助力下,争先恐后地走进了这一赛道。  据中国机器人网统计,2023年1月1日到12月15日,国内共有9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获得累计超过19亿的融资,其中有3家企业单轮融资金额超亿元,人形机器人创企智元机器人更是在接近半年的时间里连续获得五轮融资。   行业玩家不断增多,政策端也在继续加油添火。2023年年末,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的人形机器人发展目标。   其中包括“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等一系列目标。   尽管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也被标榜为人类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未来不能当饭吃,技术也不会因为喊口号就迎来突破。  技术方面,目前我国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70%的核心零部件还严重依赖进口。商业化方面,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均面临着难以大规模商业落地的困局。  

商业价值,遥不可及   技术和商业化是拦在人形机器人面前的两块巨石。这两块巨石让人类清楚地认识到,人形机器人所意味的赛博生活还很遥远。   人形机器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混合系统,所涉及的技术难题颇多,其中任何一个核心技术突破,都足以让背后的技术人员获得诺贝尔奖。   大众能够看到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对于背后的企业来说,不过是一个演示品,一个用来拉投资的工具。

换句话说,人形机器人的表演性质大于实用。问题在于,资本天然逐利,在投资之后何时才能拥有收益,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能够拍胸脯做出保证。   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技术探索和发展的早期阶段,其商用价值还远远看不到。   以波士顿动力来说,由于成立26年却至今难以盈利,已经惨遭三次“卖身”。时间线上,其2013年被谷歌从美国军方手中收购,2017 年谷歌又将它卖给软银集团。到2022年,软银又将波士顿动力卖给了韩国现代。   

图: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

作为行业技术水平最为顶尖的企业,波士顿动力也曾尝试过商业化。软银曾为了支持波士顿动力开发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商业化机器人Spot Mini,还投资了3700万美元(约2.3亿人民币)。

可惜的是,钱砸下去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研发高、造血难,这不是波士顿动力一家的问题,而是所有人形机器人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国内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来说,至今同样处于亏损阶段,未能实现盈利。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3年上半年,优必选分别亏损了7.07亿元、9.175亿元、9.874亿元和5.479亿元,亏损数额持续增加,系“流血”上市。   从商业化层面来看,优必选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包括用于教育场景的人形Yanshee偃师、人形Alpha Mini悟空(教育);用于通用服务场景的Walker系列;用于消费场景的人形Alpha Mini悟空(非教育)等。   但人形机器人在优必选的营收贡献中占比较小,2020年-2023年上半年,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的总收入贡献比均不超过10%。  不难看出,要想获得人形机器人背后的巨大价值,企业必须具备持续盈利的实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当然,怀揣人类梦想去埋头苦研,自然令人敬佩,但打着“未来”的概念招摇撞骗,则只会令人不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